米歇尔·福柯传/走近大思想家

米歇尔·福柯传/走近大思想家
作者: (法)迪迪埃·埃里蓬|责编:赵伟|译者:谢强//马月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7.20
折扣购买: 米歇尔·福柯传/走近大思想家
ISBN: 9787208142602

作者简介

迪迪埃·埃里蓬(Didier Eribon 1953-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国亚眠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伯克利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客座教授。在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他已出版十几种著作,其中很多作品被认可为经典,如《米歇尔·福柯传》《关于同性恋问题的思考》《一种少数人的道德))《逃脱精神分析》《回到兰斯》等。2008年,埃里蓬获耶鲁大学颁发的布鲁德纳奖(Brunder Prize),被国际公认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我出生的城市” 背景几乎是稀奇古怪的。这是一家剧院,座落于香榭 丽合大街的交叉路口。1988年1月9日清晨,一小群人早早 地聚集在这座剧院的侧厅里。尽管这次会议为避免张扬, 颇具隐秘、神秘的色彩,但仍有百余人参加。他们来自世 界各地,在各就其座之后,一位身材矮小的人站了起来。 他已是84岁高龄,但声音坚定而自信。他开始宣读他的声 明:“与会者人数之多、行业之广、所提问题之贴切合理 使这次聚会在我们研究和探索米歇尔·福柯著作的共同事 业中成为重要事件……”乔治·康吉莱姆在结束这番话之 前又深深吸了一口气,接着说:“正如所有哲学家在谢世 后都留下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使之成为失去作者的作品一 样,米歇尔·福柯现已成为人们验证、比较乃至质疑的对 象。在他生前即已如此。然而,他对囿于旧规的批评予以 尖锐反驳,这并不仅仅出于自卫,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 对他无意识涉足的知识领域,对所提出的问题及其答案突 发而生的一种顿悟。” 自福柯1984年6月25日溘然长逝到这个研讨会的召 开,相距四年之久。召集和主持这次会议的杰出教授康吉 莱姆便是当年福柯的《古典时代疯狂史》这篇博士论文答 辩时的报告人。这四年间,福柯的名字始终是舞台脚灯的 聚光点。 1986年秋,吉尔·德勒兹的《福柯》一书好评如潮, 这部书名平淡无奇的著作引起了异乎寻常的反响。与此同 时,一些杂志纷纷发行专刊,所有的报刊都为此不惜花费 整版篇幅刊登福柯的著作:如《世界报》用了头版,《解 放报》用了八个版面,《新观察家》用了六个版面……吉 尔·德勒兹在此书出版前几天的一次采访中毫不掩饰地 说:“我认为福柯的思想是现代最伟大的哲学之一。” “有朝一日,这个时代将是德勒兹的”,1970年,福 柯曾这样写道。因此,德勒兹试图保留这一句型,反其意 而用之:福柯曾标志着一个时代,他也会永远标志这个时 代。这个时代就是我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福柯的形 象似乎会被长久铭记,不容抹杀,并不像福柯在《词与 物》一书结尾时所说的那些沙滩上勾画出的图画,随着海 水涨潮或死亡的突然来临而消失。 “这就是我出生的城市:一些无头的圣徒手持书本, 企盼司法公正,城堡坚固[……]。这便是我的智慧遗传特 性。”因此,米歇尔·福柯喜欢谈论普瓦捷,这座他度过 了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城市。这座外省城市因有罗马式教堂 和15世纪的法院而起伏有致,富于层次,可惜,教堂的人 物雕刻的头像遭到破坏。这个城市在巴尔扎克笔下的某个 故事中可能出现过。普瓦捷是美丽的。可能令人压抑,但 它是美丽的。整个旧城静落在一个岬角上,似乎在藐视逝 去的时光以及它所带来的变迁。 乞求逝去的时光:或许这正是福柯家族从父辈到子辈 都给男孩取名保罗的目的。祖父叫保罗·福柯,父亲叫保 罗·福柯,儿子也叫保罗·福柯……然而福柯夫人却不愿 完全屈从这个由她丈夫家族强加的传统。她的儿子必须叫 保罗,这无法改变,但她在保罗后面加了一个连字号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