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管理学

诗词管理学
作者: 王冬梅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8.64
折扣购买: 诗词管理学
ISBN: 9787516431740

作者简介

王冬梅,女,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高级会员,《管理评论》和《管理学报》审稿人。在《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7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主编教材3部、专著2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字经济监测预测预警与政策仿真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教育信息化项目和横向课题多项。多次获得校、院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和教学卓越奖。 出版专著《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动因、后果与治理对策研究》。

内容简介

从两首咏诸葛亮的诗看授权的艺术 《筹笔驿怀古》[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罗隐的《筹笔驿怀古》和杜甫的《蜀相》这两首诗,流传度极广,对诸葛亮都是持肯定的态度,肯定他的辛勤、操劳、忠心及出山时的战略规划和良谋,并对诸葛亮北伐失败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表示惋惜。第一首诗多寄怨于蜀汉后主刘禅和主张投降的谯周,尤其归因于天不佑蜀汉。与此有同样见解的还有两位著名人物:陆游和李鸿章。陆游的《病起书怀》中提到自己是孤臣,认为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因此深夜难眠,决定挑灯细读。陆游自然是以诸葛亮为榜样的。无独有偶,大清“裱糊匠”李鸿章在其绝笔诗中也发了同样的感慨。从“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一联可知李鸿章是把自己比作诸葛亮的,说明他觉得自己是爱国的,也非常辛劳,只是大清国运日渐衰落、不济,他也无能为力。从此来看,就是到了晚清,后世对诸葛亮的评价都没有改变,都是持褒奖态度的,都觉得宰辅之臣应以诸葛亮为榜样,勤于政务,忠心谋国。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得到的几乎是一致的肯定。然而,自西方管理学说传入我国后,却有不少人对诸葛亮持否定态度。关于诸葛亮的领导力,到底有哪些问题呢? 根据鲍莫尔的领导特质理论,一个领导者应当具备合作精神、决策才能、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勇于负责、敢于求新、敢担风险、尊重他人、品德超人。对比之下,诸葛亮欠缺太多了。勇于负责、敢于求新、敢担风险、尊重他人这几点,诸葛亮就不具备。“锦囊妙计”的使用,就是不尊重下属的表现,也不利于培养下属随机应变的能力。每次出祁山,皆因同样的问题——粮食供应不上而返回,就说明诸葛亮没有“敢于求新”的精神和勇气,也不愿意承担风险。用马谡守街亭,就是基于个人感情,无识人之明的表现,街亭失守后将马谡一斩了之,也是因为不具备勇于负责的领导特质。 于反著书指出诸葛亮职场生涯的十大败笔,其中败笔六就是“事必躬亲,不懂授权”。书中提及诸葛亮一个锦囊妙计,将下属当成工具;独断专行,缺乏真正的领导力;分身乏术,累死“高级主管”;视“工作”高于“生命”;一纸军令状,推掉自己的责任。诸葛亮不善授权和分权,其实就是管理者角色错位。诸葛亮曾亲自执行对普通士卒的惩罚,把高级领导者等同于具体执行人员使用,不在其位却谋其政,越级指挥,因此导致他操劳过度,也因此导致“蜀中无大将”。而不善于授权的主要原因就是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主义。此外,诸葛亮还表现出领导与秘书角色错位的问题:他初出山时是参谋者,三分天下成立蜀国后任丞相,成为高层管理者,由于后主刘禅只知吃喝玩乐,不理政事,领导者缺位,急需诸葛亮更多地承担领导者角色,但他承担更多的是管理者角色甚至成为秘书,而秘书是参谋者和执行者的混合体,属于向下错位(见相关链接9.3的分析)。所以,诸葛亮的失败就在于管理幅度过宽。“亲理细事,汗流终日”以致积劳成疾,享寿仅54岁。在诸葛亮的“事必躬亲”下,蜀汉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结果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嫁接诗词来普及管理教育,新颖有意思;案例丰富;观赏性强,引人入胜;课程适用面广,老少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