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精)/中国古典警世小说丛书

喻世明言(精)/中国古典警世小说丛书
作者: (明)冯梦龙
出版社: 浙江人美
原售价: 105.80
折扣价: 42.70
折扣购买: 喻世明言(精)/中国古典警世小说丛书
ISBN: 9787534052217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子犹,号墨憨斋主人,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冯梦龙用毕生的精力搜集、整理和创作民间文学,在通俗文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巨大。他编订了《挂枝儿》《山歌》等被誉为“明代一绝”的民歌集,增补改编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其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属“三言”。

内容简介

忽一日,阮员外同大官人商贩回家,与院君相见 ,合家欢喜。员外动问三儿病症,阮二只得将前后事 情,细细诉说了一遍。老员外听得说三郎死了,放声 大哭了一场,要写起词状,与陈太尉女儿索命:“你 家贱人来惹我的儿子!”阮大、阮二再四劝道:“爹 爹,这个事想论来,都是兄弟作出来的事,以致送了 性命。今日爹爹与陈家讨命,一则势力不敌,二则非 干太尉之事。”勉劝老员外选个日子,就庵内修建佛 事,送出郊外安厝了。 却说陈小姐自从闲云庵归后,过了月余,常常恶 心气闷,心内思酸,一连三个月经脉不举。医者用行 经顺气之药,如何得应?夫人喑地问道:“孩儿,你 莫是与那个成这等事么?可对我实说。”小姐晓得事 露了,没奈何,只得与夫人实说。夫人听得呆了,道 :“你爹爹只要寻个有名目的才郎,靠你养老送终。 今日弄出这丑事,如何是好?只怕你爹爹得知这事, 怎生奈何?”小姐道:“母亲,事已如此,孩儿只是 一死,别无计较。”夫人心内又恼又闷。 看看天晚,陈太尉回衙,见夫人面带忧容,问道 :“夫人,今日何故不乐?”夫人回道:“我有一件 事恼心。”太尉便问:“有甚么事恼心?”夫人见问 不过,只得将情一一诉出。太尉不听说万事俱休,听 得说了,怒从心上起,道:“你做母的不能看管孩儿 ,要你做甚?”急得夫人阁泪汪汪,不敢回对。太尉 左思右想,一夜未寐。 天晓出外理事,回衙与夫人计议:“我今日用得 买实做了。如官府去,我女孩儿又出丑,我府门又不 好看;只得与女孩儿商量作何理会。”女儿扑簌簌吊 下泪来,低头不语。半晌间,扯母亲于背静处,说道 :“当初原是儿的不是,坑了阮三郎的性命。欲要寻 个死,又有三个月遗腹在身;若不寻死,又恐人笑。 ”一头哭着,一头说:“莫若等待十个月满足,生得 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阮三后代,也是当日相爱情分。 妇人从一而终,虽是一时苟合,亦是一日夫妻,我断 然再不嫁人。若天可怜见,生得一个男子,守他长大 ,送还阮家,完了夫妻之情。那时寻个自尽,以赎玷 辱父母之罪。”夫人将此话说与太尉知道,太尉只叹 了一口气,也无奈何,暗暗着人请阮员外来家计议, 说道:“当初是我闺门不谨,以致小女背后做出天大 事来,害了你儿子性命,如今也休提了。但我女儿已 有三个月遗腹,如何出活?如今只说我女曾许嫁你儿 子,后来在闲云庵相遇,为想我女,成病几死,因而 彼此私情。庶他日生得一男半女,犹有许嫁情由,还 好看相。”阮员外依允,从此就与太尉两家来往。 十月满足,阮员外一般遣礼催生,果然生个孩儿 。到了三岁,小姐对母亲说,欲待领了孩儿,到阮家 拜见公婆,就去看看阮三坟墓。夫人对太尉说知,俱 依允了。拣个好日,小姐备礼过门,拜见了阮员外夫 妇。次日,到阮三墓上哭奠了一回;又取出银两,请 高行真僧,广设水陆道场,追荐亡夫阮三郎。其夜梦 见阮三到来,说道:“小姐,你晓得夙因么?前世你 是个扬州名妓,我是金陵人,到彼访亲,与你相处情 厚,许定一年之后再来,必然娶你为妻。及至归家, 惧怕父亲,不敢禀知,别成姻眷。害你终朝悬望,郁 郁而死。因是夙缘未断,今生乍会之时,两情牵恋。 闲云庵相会,是你来索冤债,我登时身死,偿了你前 生之命。多感你诚心追荐,今已得往好处托生。你前 世抱志节而亡,今世合享荣华。所生孩儿,他日必大 贵,烦你好好抚养教训。从今你休怀忆念。”玉兰小 姐梦中一把扯住阮三,正要问他托生何处,被阮三用 手一推,惊醒将来,嗟叹不已。方知生死恩情,都是 前缘夙债。 从此小姐放下情怀,一心看觑孩儿。光阴似箭, 不觉长成六岁,生得清奇,与阮三一般标致,又且资 性聪明。陈太尉爱惜真如掌上之珠,用自己姓,取名 陈宗阮,请个先生教他读书。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 五车,书通二酉。十九岁上,连科及第,中了头甲状 元,奉旨归娶。陈、阮二家争先迎接回家,宾朋满堂 ,轮流做庆贺筵席。当初陈家生子时,街坊上晓得些 风声来历的,免不得点点搠搠,背后讥诮。到陈宗阮 一举成名,翻夸奖玉兰小姐贞节贤慧,教子成名,许 多好处。世情以成败论人,大率如此。后来陈宗阮做 到吏部尚书留守官,将他母亲十九岁上守寡,一生不 嫁,教子成名等事,表奏朝廷,启建贤节牌坊。正所 谓:贫家百事百难做,富家差得鬼推磨。虽然如此, 也亏陈小姐后来守志,一床锦被遮盖了,至今河南府 传作佳话。有诗为证,诗曰: 兔演巷中担病害,闲云庵里偿冤债。 周全末路仗贞娘,一床锦被相遮盖。 P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