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FBI犯罪心理侧写(用犯罪心理学解读微表情微反应)
ISBN: 9787509383636
最微妙的表情折射出最真实的内心 法国生理学家科瑞尔曾说:“我们会见到很多陌 生的面孔,这些面孔是人们内心的反映。随着年龄的 增长,这种反映会越来越清晰。脸是显示器,展示了 我们的感情、欲望、期待等所有内心活动。” 通过面部表情这个显示器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想 法,其实是我们的一种本能。例如,幼儿能够通过观 察母亲的表情来判断自己是否可以再多争取一些玩耍 的时间。人们常常依靠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来判断各种 面部表情所代表的含义,迅速地从对方表情的微妙变 化中察觉他的情感变化。在面对善于伪装的竞争对手 和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时,对于人的面部微表情进行 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显得尤为必要。在这方面,FBI 等部门的研究成果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 他们的经验往往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同时需要在实 践中不断地检验,常常需要通过犯罪嫌疑人微妙的表 情变化来捕捉事实的真相。 在一起绑架案中,失踪者是一位十来岁的小女孩 ,奇怪的是,当地警方认真分析案情之后,竟然找不 到任何嫌疑犯。女孩在三四岁时被养父母领养,自幼 就知道自己的身世。警方最初怀疑女孩可能受到了养 父母的虐待,而悲痛欲绝的养父母坚决予以否认,邻 居及亲友提供的一切资料均表明这的确是一个幸福的 家庭。警方又对失踪者可能接触到的所有人进行了调 查,可是有作案时间的人完全没有作案动机,有作案 动机的人又完全没有作案时间。无奈之下,警方只能 向联邦调查局求助,此案移交到了FBI的手里。FBI探 员们一度认为当地警察在确定嫌疑人的时候可能出现 了遗漏,经过再一次细细的调查之后,却证实原来的 结果无误。 在分析了所有有作案动机的人群在案发时间的活 动后,又发现所有人的不在场证明都很明确。现在, 只剩下调查那些看似没有作案动机的熟人了,深挖他 们与受害人的关系,以期找出被隐藏的作案动机。为 了做到精确判断,询问这些人的过程被全程录了下来 ,然后由精通微表情的探员逐一进行分析。其中,女 孩的心理医生在被问及女孩在失踪前有没有向她透露 过什么时,她轻轻地说道:“她曾经表露出,家庭关 系让她感到困扰,但具体的细节我不方便透露,因为 我需要为我的当事人保密。”FBI探员无奈地回答: “看来这是一件无头案了,非常感谢您的配合,女士 。”“不客气。”她的语调依然平稳,可就在这一瞬 间,她的眼睑收缩,嘴角向上微微翘动了一下。经过 慢动作定格确认,证实这是一个被隐藏起来的窃喜的 动作,属于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也可以看作得意和 如释重负。此表情引起了FBI探员的怀疑,随后,他 们对这位心理医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终于发现 这位在外人看来有着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极高名望的心 理医生,自从她的女儿5年前意外去世之后,便再也 无法摆脱失去女儿的沉重打击。抑郁成疾之下,竟然 做出了绑架心理咨询者,强迫其“代替”她的女儿和 她共同生活的荒谬举动。(P34-35) 作为打击犯罪的全威机构,FBI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进行研究。他们通过察言观色来透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形成了一系列破解犯罪心理的微表情研究成果,进而发展成更加全面的读心法则,目前已成为FBI重要的训练科目和考核技能。本书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用犯罪心理学知识解读微表情、微反应,结合生动的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