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我的伪造生涯
ISBN: 9787559400154
怎么写?怎么读? 我在危境。你不吧。 一个礼拜前去看医生,等待的时候抖开《纽约时 报》扫一眼候诊室,十多个病人,大人老人孩子,全 都在扒拉手机,东式脸中国、越南、韩国,西式脸白 色、黑色、棕色,拇指的屏幕小动作明示不是玩游戏 是阅读。这幅风俗小景震撼我:人类突入新阅读纪了 。看看这些超肥孩子,艳俗女人,牛仔裤膝盖脏兮兮 、指甲带黑泥的男人,都属于知识分子哀叹的不读书 人?而人家全在读!虽然,你知我知,人家读的非你 我读的内容。但是,文字,在上一次文明突进,古登 堡印刷术发明让《圣经》大流行,然后识字人突增, 纸媒传播之后,这一次,用手机普及天下。 不由得,又想写作者我之处境。 我回想1993年在海德堡小聚,北岛、多多、顾城 ,还有当地居民龙应台,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流亡的 文字”。这么多年过去,聚会的一些细节仍然记得。 记得多多在本子上画画,顾城也画画,细钢笔描 出几何似的线。记得听北岛他们的朗诵会,突然地, 我把从诗人口中飘的诗悬在空中看,第一次我把中文 作纯意象观赏。和顾城和谢烨我们三人傍晚散步,顾 城和我抢着背王朔小说好玩的句子,谢烨一起呵呵笑 着,同时负责帮三人记着路,别光顾了乐找不回旅馆 ,顾城和我方向感都很糟糕(分手后没多久他俩惨烈 先后脚一起走了的事件特别知会独回美国的我)。 我还记得,高行健匆匆路过,在旅馆前台放下一 本书跟我说,“此书把我的中国全写完了。”立在台 前,我读那书,在人艺当导演时我最早读他的剧本《 野人》,这书似是《野人》的延续,再接下去的故事 你知道的,一些年之后它诺贝尔了。 还有,我记得龙应台说她写不下去了,觉得很孤 独,我俩在车水马龙的海德堡阳光街头走着,我说, 无人知道也无人在意个人处境,在读者眼中你是欧洲 一盏明灯。她那时候写成什么样,她后来成就到什么 地步,不用我这里费字跟你提了。 想跟你说的是,我特别记得那次聚会龙应台说的 一件小事。说国民党统治台湾了,日据时期几位流行 作家突然之间无法写下去了,他们日语成长,日语阅 读,日语写作,突然改中文统治,顿时成文盲了! 龙应台说完我听到北岛“啊”了一声,喃喃自语 :“那我们比他们还是好多了……”他的直白让我很 记得。我特别记得那一刻的寂静,国际流浪的中文文 字的我们为同是黄面孔的日语书写者的失语迟迟哀悼 ,更是在焦虑自我文字的荒路,文字使徒先知与后觉 ,一下子看到如今? 当“手机”这种移动阅读器出现(现在美国智能 手机拥有率是77%,中国比这个数字还高?),文字 效用和阅读极大地改观。碎片化阅读。短文写作。去 文字化——视觉化的读者终端,是媒体研究者的流行 词汇。最近有个App就一词Yo,可译为:“你”(vou) 的口语;“喂”,打招呼;“爱你”,“注意哈”, “说你呢”——留神你狗日的……再加表情符号(一 千之多),表达传递者此时此刻的各种可能性和接受 的那位读者的感觉。 我的失落和我的焦虑一直与我同行,像看医生一 样,我做着自我检查。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