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传

蔡元培传
作者: 唐振常 著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蔡元培传
ISBN: 9787208149984

作者简介

唐振常(1922年-2002年),四川成都人,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文章家、新闻工作者。1946年燕京大学文学士。历任上海、香港、天津大公报记者、编辑、采访主任、政法文教部主任,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上海文汇报文艺部主任、笔会副刊部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研究范围主要为中国近现代史及上海史。著有《唐振常文集》(七卷)。其行文风格独树一帜,被著名历史学家黎澍誉为“中国难得的一支笔”。

内容简介

蔡元培于甲午(一八九 四年)春入京应散馆试之后 ,供职翰林院,留京四年。 二十余年沿着旧学道路发展 ,尽管学问渐趋广泛,不全 同于一般科举出身的人,毕 竟离不开旧学的老路子。这 时,在国势日危的形势影响 下,关心时局,寻求思想和 政治上的出路,一改旧日所 学,留心西学,思想为之一 变。 光绪二十至二十一年( 一八九四——一八九五年) ,在近代中国史上是充满着 耻辱的年代。自鸦片战争后 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 老大封建帝国的门禁,从此 ,中国人民在封建主义的重 压之下,加上了帝国主义的 压迫与欺凌。如何富国强兵 ,如何救国救民,人们提出 了各种方案,经营了三十年 的洋务运动,也引进了不少 古所未有的事物。然而,巍 巍帝国,经营多年号称强盛 的海军,竟在甲午中日战争 中败于蕞尔日本,这不能不 引起人们的深思,知识分子 自然一马当先,率先议论。 维新图强的呼声日肆高扬。 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 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于檀 香山,以“振兴中华,挽救 危局”为号召。翌年正月二 十七日(阳历二月二十一日 ),孙中山设兴中会总机关 于香港,号召“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正式提出了反清的口号。 但是,其时能接受资产阶级 革命思想的人,即使在知识 分子中亦属不多。应运而生 者,为维新变法之说。康有 为于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 五年)上书言变法,于七月 (阳历九月)与梁启超、文 廷式等人创强学会于北京, 维新变法之说,渐成趋尚, 朝士竞言西学,以图自强。 甲午战败消息传来,元 培对此极为悲愤。他曾列名 翰林院侍讲学士文廷式领衔 的一份奏折,奏请密联英德 以御日人。而他对时局的关 心与意见,在他的《杂记》 手稿中,有较详记载,摘录 数则如下: 二十七日得报谓,日人 已发哀的美敦战书,订期于 昨日十二下钟开仗。据此, 则中日已构兵矣。此间杳不 得消息,未知若何。(按: 此则记于光绪二十年六月间 ,当日本侵朝部队将袭驻朝 清军之时) 上决与倭议和……。日蹙 百里,且伏祸机。韩、魏于 秦,宋于金,不如是之甚也 !倭饷竭师罢,不能持久。 而依宋、聂诸军,经数十战 ,渐成劲旅,杀敌致果,此 其时矣。圣上谦抑,博访廷 议,而疆臣跋扈,政府阘茸 ,外内狼狈,虚疑恫偈,以 成煬灶之计,聚铁铸错,一 至于此,可为痛哭流涕长太 息者也。(按:光绪二十一 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之时, 三月二十三日,阳历四月十 七日记) 此外,光绪二十三年( 一八九七年)的一则《杂记 》,对于清政府之屈膝于德 俄,评为:“吾中国近二十 年傍范雎远交之策,甚睦于 德,近又推诚于俄。不自强 而恃人,开门揖盗,真无策 之尤也。” 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法维 新运动兴起于时,西方资产 阶级的“新学”在中国广泛传 布。蔡元培开始涉猎介绍西 方世界的文字和西学著作译 本,并阅读自然科学书籍。 “朝士兢言西学,孑民始涉 猎译本书”。几年之间,他 读了不少这类书籍,诸如《 日本新政考》、《环游地球 新录》、《日本史略》、《 日本师船考》、《电学源流 》、《电学纲目》、《电学 入门》、《电学问答》、《 光学量光力学图说》等。他 对有的书在读后作了评论, 如阅郑观应《盛世危言》评 为:“以西制为质,而集古 籍及近世利病发挥之。时之 言变法者,条目略具矣。” 对梁启超《西学书目表》评 为:“区书名,拟译人,刻 印处、本数、价值、识语六 品,甚便翻检,识语皆质实 。”对梁启超的《读西学书 法》评称:“则取《西学书 目表》之识语演简为繁耳。 末篇立意本正,而窜入本师 康有为悖谬之言,为可恨也 。”读马建忠《适可斋记言 》四卷后,评称:“其人于 西学极深,论铁道,论海军 ,论外交,皆提纲挈领,批 邰导窾,异乎沾沾然芥拾陈 言、毛举细故以自鸣者。” 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