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道路交通纠纷证据指引)
ISBN: 9787509392959
罗世华,曾为广州市顺德区人民法院法官,并在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挂职工作,审判经验逾13年。现为广东粤广律师事务所律师。
第三节?道路交通纠纷常用术语 一、法律类术语 1.按份责任:指责任人为多人时,各责任人按照一定的份额向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各责任人之间无连带关系。 2.连带责任: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当事人对其共同债务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并能因此引起其内部债务关系的一种民事责任。当责任人为多人时,每个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责任,各责任人之间有连带关系。 3.不可抗力:指不是由于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发生了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克服的事件,以致侵权事实发生的客观情况。 …… 二、道路交通类术语 1.第三者:在保险合同中,保险人是第一方,也叫第一者;被保险人或致害人是第二方,也叫第二者;除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外的,因保险车辆发生意外事故而遭受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受害人是第三方,即是第三者。 2.第三者商业责任险:(又称第三者责任险)通常简称为“商业三者险”,是指投保人与保险机构约定,如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员在使用被保险车辆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在保险金额范围内承担经济责任的保险产品。 …… 三、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 …… 交警部门判断事故的责任,主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千差万别,交通事故责任的判断又是专业性工作,即使看着法律和条例,也不代表能作出准确的判决,更何况是未经过培训的老百姓,所以交通事故发生后,最常碰到的就是事故各方为自己的责任争辩。笔者也经常接到来自交通事故现场的紧急咨询,其中责任归属问题最为常见。为便于读者快速分辨常见交通事故的责任归属,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交通事故归责依据及图例: (1)追撞前车尾部的,由追尾车负全部责任。图1所示A车负全部责任,B车无责任(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该车道的行驶方向,以下同)。 图1 (2)变更车道时,未主动让正在该车道内行驶的车先行的,占道车负全部责任。图2所示A车因车身压B车车道线,所以A车负全部责任。 图2 …… 12.?内固定未取出时,能否进行伤残鉴定? 案情简介 程某在行走时被他人驾驶汽车撞击致伤,经手术治疗出院,欲自行委托东方司法鉴定所对其伤残情况进行鉴定。但程某肩胛骨的内固定尚未取出,有人告诉他,应当在内固定取出后再进行伤残鉴定,但程某因垫付大量的医疗费,急欲进行鉴定并起诉要求赔偿。他能在内固定未取出的时候,就提出鉴定申请吗? 法理分析 通过植入非永久性的钢板、钢针(如克氏针)、支架等方式对尚未结合牢固的骨骼组织进行辅助固定,是常见的外伤治疗手段。实践中,存在大量尚未取出内固定,就进行鉴定并主张残疾赔偿金的案例,引发原告、被告的激烈争论。事实上,此种情况是否适合进行伤残评定,伤残评定的结论应否被采纳,在实践中没有一致的标准或意见。但在大量的类似案件中,法官通常会从以下三方面考虑鉴定意见的可靠性: 1.伤残评定时机是否合适 伤残评定时机,是指赔偿权利人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的时间点。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规定,鉴定应当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行。…… 2.伤残评定时,鉴定机构是否已知悉并注意了存在内固定的情形,并使用与之相适应的鉴定手段 事实上不少医学文献证明,取出内固定并非进行伤残鉴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另外个别内固定有可能终生不取出或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取出(如颅骨支撑、股骨头支撑等)…… 3.伤残评定时有无就内固定与伤残评定结论的内在联系进行论证 如果该内固定的存在难以影响功能丧失水平,则不会对鉴定意见的可靠性构成影响,此时不能因二次手术未实施而不予鉴定;反之,则不应准许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或不应采纳该份鉴定意见。…… 关键证据 1.诊断证明书、出院小结、病历等足以证明受害人伤情的证据。 2.X光、磁共振等检查的结果资料,以证明内固定的安装位置、骨接合的牢固性等。 举证指引 1.条件允许的话,选择在具备伤残等级评定资格(或有相关内设机构)的医疗机构就医,有利于对此类伤害的伤残评定。 2.出院诊断证明书应记载伤情是否稳定、对应休息康复期是多长、康复期满是否建议进行伤残评定等内容。 3.当事人在签收伤残鉴定意见书前,应仔细检查意见中有无关于内固定的相关说明及论述,如发现缺乏相关内容,应要求鉴定人补正。在笔者办理案件过程中,常见到当事人在内固定未取出的情况下,提前进行伤残鉴定。 …… 第一节?损害赔偿计算方法 一、误工费 【计算公式】 误工费=(单位)误工收入×误工时间 误工收入的单位必须与误工时间相一致,如张某的月收入为4500元,误工时间为45天,要么以月为单位计算,即1.5个月,要么按每天150元计算。在大多数法院的判决书中,均以天为计算标准,每月按30天计算。故上述案例的标准计算方法为:4500元/月÷30天/月×45天=6750元。 …… 【理解释义】 ……上文将一般情况下的计算公式告知了读者,但以下这些情况,适用特殊的误工费计算方式: …… 法理分析:解读法律关系,寻找法律依据,让你化身自己的法律专家 。 关键证据:详细列举证据名称,清晰解读证据作用。 举证指引:随时随地为你提供指引,抓住收集证据的先机,掌握举证的主动权。 法律文书:附上直观的文书样式,提供贴心的注意事项,一次就能完整写出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