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心理画(走进孩子内心的绘画育儿法)

读懂孩子的心理画(走进孩子内心的绘画育儿法)
作者: (韩)金善贤|译者:金美玲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读懂孩子的心理画(走进孩子内心的绘画育儿法)
ISBN: 9787111543749

作者简介

金善贤,韩国艺术治疗**人,毕业于韩阳大学艺术系,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东方**人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了艺术治疗实习课程。现任CHA医科大学美术治疗大学院院长,CHA临*美术治疗会诊教授。出版的作品有《图画的力量1,2》《图画心理评价》《画出心,对,我的心》《图画中遇见自己》《色彩改变我的身体》等。

内容简介

埋头苦干的妈妈是*危险的 我们的妈妈们真是勤奋至极:不仅要四处打探孩 子的培训班,还要寻觅孩子生*派对的场所。 有一次我给研究生上课,一位已经结婚生子的学 生,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总是在桌子下面偷偷收发 短信,后来还出去接了几个电话,看上去有些坐立不 安。因为她是一向很认真的学生,我就问了一下到底 怎么回事,原来是为了准备孩子的生*宴。从孩子出 生开始,每年的生*宴,妈妈们都要打探好场所,真 是很辛苦。 有对夫妻带着5岁的孩子一起去了趟国外旅行。 回来后问孩子对什么事情印象*深,孩子竟然回答“ 妈妈,面包*好吃”,让这对夫妻哑口无言。他们为 了给孩子带来崭新的感官刺激才去国外旅行,这下对 自己付出的**和金钱感到可惜了。其实很多时候都 是这样,妈妈的期待和观点与孩子有天壤之别。 孩子到了青春期,一家人都要*牵连。这时妈妈 总是这样说:“我是怎么怎么把你带大的!”过去的 妈妈一遇到孩子让自己伤心的时候,就会提起自己在 孩子身上花了多少钱;现在呢,她们会说起自己对孩 子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没什么想法,看了别人家怎么 做就跟着做,这样妈妈*后必定会后悔。妈妈应当持 有自己的信念,观察孩子的成长。相信孩子,让他们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反而会皆大欢喜。 积极进取的妈妈有时不太了解孩子真正所需的教 育或解决方法。很多时候都是跟风走,无条件地认为 自己“埋头苦干”就是真正对孩子好。孩子身上出了 问题,也只会想到“我要*加勤奋些,去了解*多, 给孩子带来*多的信息”,然后感到浑身的负罪感。 孩子上学迟到了,妈妈们总会说“是我让孩子迟到的 ”,可是这种表达果真是正确的吗? 很多妈妈还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帮助孩子,或者不 知道正确的方法。她们很想做点什么,但是又不知道 怎么做,所以就变成无谓的勤奋了。 其实只要平时多多观察孩子,这些事情都是可以 轻松解决的。也就是说,要掌握孩子的脾性,还要从 孩子的视角看待事物。 孩子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动手吧。给他们发挥主 观能动性的机会,这是**重要的。当孩子失去了选 择的机会时,他们通常会觉得被剥夺了解决问题的能 力。孩子的性格有所不同,比较顺从的孩子会乖乖地 听话,但他们会慢慢把负面情绪积攒起来,在某一时 刻以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妈妈应当让孩子自己选择,并拓宽允许选择的范 围。通过语言来鼓励、确认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对自 己的选择充满自信,孩子就会拥有**性和自信心。 即使只是给孩子买一本书,也不要只听信周围妈 妈们的**,可以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亲自挑,然后 再看看是不是适合孩子看。 养育子女,没必要对自己的勤奋度感到悲观。就 算是看似****的母亲,对孩子生气时照样会大声 谩骂,甚至会动手。 孩子需要的不是**的妈妈。只要是为了理解孩 子的内心在看这本书,那么你就是一位好母亲。 通过画画来“阅读”孩子的内心,感同身*,抚 慰心灵,这就是美术治疗。孩子画出来的画都是有原 因有理由的,从中会表露出成长背景、家庭环境等用 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心体验。因此,认为只有心理有问 题的孩子才能接*美术治疗,那可是大大的误区。孩 子是人格体,有自己的情感、想法和主见,我们不能 把孩子当成单一的复制品。这就是不能只关注别人家 孩子参加什么培训班、请什么家教的原因。 婴幼儿期时妈妈如果试着读懂孩子的内心,感同 身*,并给予慰藉和激励,孩子一定会成长为**的 人。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