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梦影--彩绘红楼梦(共2册)
作者简介
【绘者简介】孙温 清代民间画家,河北丰润人,生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字润斋,号浭阳居士。孙温绘全文《红楼梦》图历时三十六载,全图笔法之精细、情节之详尽、构图之精美、篇幅之宏大,耐人寻味、雅俗共赏。 【作者简介】王典弋 硕士,当代红学研究者。2016年至今,担任澳大利亚南澳孔子学院文学顾问。致力于中澳学术交流,促进中澳两国的文化发展。曾参与成立中国古文化研究出,致力于古典文化在澳洲的发展。曾为作家出版社编写汉英对照绘画版《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内容简介
石头记大观园全景 俯瞰大观园,一派层峦叠翠、葱 蔚洇润气象。掩映其间的亭台楼 阁,或轩峻,或清雅,或玲珑, 或温煦。铺陈之盛,错落之美, 令人惊叹。此幅全景图中,可想 《红楼梦》中人物生活环境之温柔 富贵。真乃:“金门玉户神仙府, 桂殿兰宫妃子家”。 第一回 青埂峰僧道谈顽石 空空道说石头起源 当初女娲炼石补天,遗弃一顽石 于青埂峰下。此石自经锻炼,灵 性已通,因无才补天而日夜悲哀。 一日,一僧一道来到这青埂峰下, 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觉得 甚属可爱。那僧便称要携它去花 柳繁华、温柔高贵之乡去走一遭。 不知又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 从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 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上面 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 家庭琐事。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 考。读了顽石上所述,其间事迹 原委,倒也可以警世,遂将顽石 所述抄写回来。这便是《红楼梦》 又名《石头记》故事的缘起。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第一回 姑苏城内葫芦庙旁住着一乡宦,名 甄士隐。一日中午,士隐伏几少憩, 朦胧中走至一处,忽见一僧一道, 且行且谈。只听得“这石正该下世” 云云。士隐上前笑问:“适闻仙师 所谈因果……若蒙大开痴顽,能否 备细一闻?”那二仙笑道:“此乃 玄机,不可预泄。”说着取出一块 鲜明美玉,镌着“通灵宝玉”四字。 士隐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 到幻境”,强从手中夺了去。士隐 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大叫 一声醒来。 芦庙贾雨村出世 第一回 甄士隐醒来,定睛看时,只见奶 母抱了女儿英莲走来。士隐将英 莲抱在怀中,来到街前玩耍。方 欲进门,来了一僧一道。只听那 僧哭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 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做甚!” 士隐知是疯话,有些不耐烦,欲 抱女儿回去,又听那道人说“三 劫后,同往太虚幻境销号”。才要 上前问时,那一僧一道忽地不见 了。远处,寄居葫芦庙中的穷儒 贾雨村,正要前来搭讪。 ? 钤 孙温 印 ?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一回 士隐遂邀雨村至书房叙谈,适逢 家里来了客人,只好留雨村一人 闲坐。无聊中,雨村忽听窗外有 女子嗽声,抬头一看,原是一个 仪容不俗,眉目清秀的丫鬟,顿 生爱慕之心。中秋佳节,士隐邀 雨村小酌。觥筹交错间,士隐得 知雨村才情虽好,无奈盘缠无 措,正愁进京路远,当即命小童 速封五十两白银奉上,资助他进 京赶考。 1)用传统工笔彩绘图册、裸脊线装方式呈现中国人人尽皆知、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巅峰之作。 2)馆藏精品,原作现藏于旅顺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3)230幅画面,3000多人物形象及各类场景,依次描绘出全本《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的细致入微,楚楚动人。 4)清代民间绘画高手孙温耗费半生心血,历时36年,从41岁画到77岁,一改前人简洁白描的风格,用重彩工笔画勾勒出华美精致的《红楼梦》画卷。 5)全书画作细节丰富(画中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亭台楼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画面生动(孙温对人物的发型服饰和生活场景的刻画,真实反映了明末清初生活的样态)、技法高超(还吸收了西洋宫廷画的风格,用明暗、透视、虚实对比的手法,来凸显人物的长幼,和场景的远近之别) 6)青年“红学”学者王典弋精心撰写全书配文,文字精炼且不失原著风采。 7)著名学者、北大教授、第十四届文津奖获得者陈平原先生作序推荐。 8)据原作精工制作,四色精印,裸脊线装,一书两册,完美呈现原作神韵,雅俗共赏。 9)兼具阅读学习、艺术欣赏和版本收藏价值,可读、可赏、可藏、可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