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别人想不到的生意

做别人想不到的生意
作者: 刘期武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1.70
折扣购买: 做别人想不到的生意
ISBN: 978780222714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72年,张果喜所在的厂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效益每况愈下,已濒临 倒闭的边缘。结果,无法自负盈亏的木工车间被从厂里分离出来,单独成 立木器厂,年轻的张果喜被任命为厂长。 张果喜名义上是厂长,可实际上,除了三平板车木头和几间破工棚, 就只有21名职工和他们的家庭近百口人的吃饭难题,以及“分”到他们头 上的24万元的沉重债务。 到了第一次发工资的时候,张果喜这个厂长手上却连一分钱都没有, 血气方刚的他找到了父亲,要把家里的房子卖了——那房子还是土地改革 时分给他们家的,已经住过张家祖孙三代人。人家当厂长,都忙着给自己 家盖房子,张果喜这个厂长却急着卖自己家的房子。尽管这样,通情达理 的父亲理解儿子的难处,还是同意了。房子卖了1400元,张果喜把钱全部 拿到了厂里,这成了他们最初的本钱。 单靠这点钱,又能发得上几回工资呢?木器厂必须得找到能挣钱的活 干。张果喜想,一定得另找出路。 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上海。 张果喜与他的伙伴,4个人仅带了200元钱,就闯进了大上海。由于怕 被扒手扒去这笔“巨款”,他们躲进厕所里,每人分50元藏在贴身口袋里 。晚上舍不得住旅馆,就蜷缩在第一百货公司的屋檐下打地铺。他们从上 海人口中得知,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大厦坐落在九江路——九江可是江 西的地名呀,他们感到了几分亲切,也更增加了几分希望。 在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陈列样品的大厅里,张果喜被一种樟木雕花套箱 吸引了目光。套箱是由两个或三个大小不一的箱子组合而成的,每个箱子 都是单独的工艺品,套在一起又天衣无缝;箱子的四沿堆花叠翠,外壁层 层雕刻着龙凤梅竹,显得精美非凡。当他听说每件套箱的收购价是300元的 时候,感觉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300元啊,他们4个人千里迢迢来闯上海,全部盘缠也才不过200元呀! 他决定接下这批活儿。 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答应了张果喜提出的承做50套出口樟木雕花套箱的 请求,并当场签订了合同。 张果喜的名字,第一次与15万元巨款连在了一起。 张果喜没有马上回去,他对伙伴们的木工技艺心中有数,知道要做这 样精细的活计还有难度。所以,他们先在上海艺术雕刻厂学了一个星期的 木雕技术,把看到的一切都牢牢地记住。临走时,他从上海艺术雕刻厂的 废纸堆里拣回了几张雕花图样,又顺手牵羊地带走了一只报废的“老虎脚 ”。 回到余江的当天夜里,他顾不上休息,连夜召开全厂职工大会,要求 大伙—定要把这第一批活干好。 但是,怎样才能干好呢? 张果喜把全厂的碎木料一一清理出来,分成三十几堆,全厂职工每人 一堆,让大家照着样品上的花鸟去练习雕刻。接着,他把工人带到有“木 雕之乡”美称的浙江省东阳县,向东阳县的老师傅学习,又把东阳的老师 傅请到余江来教……就这样,张果喜和他的伙伴们如期交出了高质量的樟 木雕花套箱。 在1974年的广交会上,他们独具一格的“云龙套箱”,造成了极大的 轰动。 张果喜决心要将工艺雕刻这碗饭吃到底了!他给每一位雕刻工发了画 笔、画板,要求每人每天一张素描,由他过目、评分。他挤出经费,让雕 刻工外出“游山玩水”,接受美的熏陶。于是,各种题材、各种风格、各 种流派的雕刻艺术,都汇聚到他的办公室,争奇斗妍。 1979年秋天,张果喜再次闯进大上海。同样在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 的样品陈列厅里,他看中了比雕花套箱值钱得多的佛龛。 这是专门出口日本的高档工艺品。日本国民家家必不可少的“三大件 ”,就是别墅、轿车和佛龛。佛龛用来供奉各种佛像,虽然大小只有几尺 见方,结构却像一座袖珍宫殿样复杂。成百上千造型各异的部件,只要有 一块不合规格或稍有变形,到最后就组装不起来,成为废品。因为工艺要 求太高,许多厂家都不敢问津,但是,张果喜却看中了它用料不多而价格 昂贵,差不多是木头变黄金的生意。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