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80
折扣购买: 蒯因(精)/最伟大的思想家
ISBN: 9787101097832
“自然化认识论”和“自然种类”都发表于1969 年,是《本体论的相对性及其他论文》中的第三篇和 第五篇文章。尽管这两篇文章开启了当今重要的一些 研究纲领,但在一些哲学领域,蒯因关于自然化认识 论的论证和说明仍然极具争议性。在某种意义上,发 生争议并不令人吃惊。根据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的历史 来看,蒯因的下述建议是令人吃惊的:这些学科应该 作为科学的一部分(“作为心理学的一章”)来加以 认识和追求。它反对像历代哲学家所追求的(以及像 有些人继续追求的)那样,把认识论视为独立于科学 而且其目标是为科学辨护的“第一科学”。相反,蒯 因论证说,认识论是科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自我 意识到的科学。 但是,考虑到蒯因关于我们己经探究的那些主题 的观点,这条提议——抛弃传统的认识论而支持自我 意识到的科学——就根本不令人吃惊了。蒯因认识到 卡尔纳普在《构造》中肩负的方案不可能完成之后, 紧跟着就有了这条建议;而这条建议也反映了蒯因( 早在1936年)就怀疑逻辑和数学的句子是根据定义为 真的。两者均出现在“自然化认识论”的论证中。而 且,蒯因对分析/综合区分的拒斥使得认识论那据称 非经验的地位成为不可能。最后,自然化认识论如同 蒯因所构想的那样,是蒯因一直寻求重构的经验论的 一个自然结果。 “自然化认识论”的开头几页,把蒯因论证自然 化认识论的源头归于20世纪前半期未能实现休谟的下 述指令,即证明每一个真理要么可以根据逻辑得到说 明(对于逻辑和数学的真理),要么可以根据感觉经 验得到说明(对于经验真理)。当然,在这篇文章中 ,蒯因重点关注的是第二项方案;但他是从讨论第一 项方案开始的。这使得他后来在下述两者之间做了比 较:一是第一项方案的失败(到蒯因发表“自然化认 识论”时才被普遍承认);一是第二项方案的失败, 他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尚未得到普遍承认)。评 论者过于经常地忽视了这开头几页。 蒯因指出,数学基础的研究中有两个中心。“概 念研究”是证明数学概念可以用逻辑术语来定义。“ 学说研究”是证明数学真理能够从“明显的或至少潜 在明显的…逻辑真理”(70)推导出来。当然,两项 方案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数学概念可以用逻辑术语 来定义,那么,数学真理归根结底也就是逻辑真理。 如果后者是自明的,那么前者也是自明的。 蒯因指出,这一方案在概念方面和学说方面都失 败了,这是因为数学原来不可还原为“逻辑本身”, 而“只能还原到集合论”。(70)由于下述两个理由 ,这令人深深地失望。 终极真理,即集合论的那些公理……比起我们由 它们推出的大部分数学定理来,有着更小程度的明显 性和确定性(它们正因其明显性和确实性而被选为公 理)。并且,由哥德尔的工作我们知道:即使我们放 弃自明性要求,也没有任何一个一致的公理系统能够 涵盖数学。(70) 这样,将数学还原为集合论就没有“揭示出数学 知识的依据”,没有“证明数学知识何以是可能的” 。(70) 在这个背景下,蒯因转而努力去发现(可承认的 )经验科学的基础。这里也有一个概念方案和一个学 说方案。概念方案,可追溯到休谟,就是根据与感觉 经验直接联系(或等同)的东西去定义关于物理实体 的句子。在这个方案上已有了进展。对休谟而言,物 体将被等同于一束束感觉印象,蒯因把这种探索描述 为“大胆的和简单的”。随之而来的从印象到作为经 验意义承载者的句子的转向(经验论的第二座“里程 碑”),改变了概念方案的关注中心。现在的目标是 要证明,关于物体的句子来源于或可还原为关于直接 感觉经验的句子。P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