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论文拿项目其实很简单
作者简介
高质量论文究竟该怎么写?论文投稿怎样才最可能发表?科研项目该如何申请才更容易中标?……这些都是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最常见也最棘手的问题。本书作者把自己多年科研工作中探索积累的成功经验技巧汇编成册,分别从“科研认知升级与迭代”“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科研项目论证与申报”“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等几个方面逐一拆解、分析并提供实操干货,以此助力广大中文社科类专业背景的本科生、研究生(硕士+博士)和青年教师完成科研工作的入门与提升,实现学术成长与职业发展。
内容简介
身边经常有“朋友”对我报以羡慕(可能还有嫉妒和恨)的目光,字里行间带着各种迷人的醋酸味:哎哟,你也太厉害啦,转眼就又是一篇CSSCI期刊论文哦,光是年终科研奖励就能买套房子了吧? 现在,当着我媳妇的面发誓,从事科研工作以来,我最多一次拿到的科研奖励是税后四万八,好吗?四万八买房子? 每每这时,我总是一脸惊恐地解释说哪有哪有,怎么可能怎么可能。然后无一例外,我的任何一种解释都会成为他们继续揶揄讽刺我的借口。 于是,我慢慢学会了不去客气、谦虚和解释了,我会说,嗯嗯是啊是啊,一套两居还是有的。 分析一下,羡慕(一定包含着太多嫉妒和恨)我的人一定是看到了下面的事实,就毅然决然决定羡慕我: 他写了三个月才写出来一篇文章,投稿半年多也没有消息,然后七大姑八大姨的满世界找关系,甚至不惜去找论文中介。然后,以高昂的人情和金钱作为代价,终于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了一篇文章。 而我呢,我确实太牛了,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写出来一篇文章,然后,半年之后,文章被发表在了CSSCI期刊上。而这个期刊又是不收版面费的,我还拿到了400多元的稿费。 是的,他确实有足够的理由羡慕我,他没拿菜刀砍过来,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我要庆幸自己还活着,他对我实在太好了,我应该感恩戴德。 是这样吗?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小学五年级的数学题。 他写了三个月才写出来一篇论文。是的。但具体情况是:前六天,他每天写作两个小时,写了6000字之后写不下去了,放下了。然后,两个半个月之后他才把这篇未完成的论文拿出来抱怨,哎,怎么还没写完啊,各种糟心,我得加油加油加油……然后,在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他又断断续续写了八个小时,总算是完成了这篇一万字的论文。 这篇论文,他的真实写作时间是:2小时×6天+8小时=20个小时 这篇论文,他的单位时间文字产出是:10000字÷20小时=500字 下面再看一下我的论文写作情况。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的写作时间超过六个小时,而且一般是在下午三点到六点,和晚上十点到次日四点之间——这是我写作效率最高的时段。然后,半个月之后,我完成了一篇同样拥有一万字的论文。 这篇论文,我的真实写作时间是:6小时×15天=90个小时 这篇论文,我的单位时间文字产出是:10000字÷90小时=111字 现在,请大家来给我们评评理,他有必要羡慕我吗?事实上,他所投放在写作上的时间要远远少于我;而他单位时间里的文字产出几乎是我的五倍。 而且我敢肯定的是,他的那篇论文,最多是在动笔之前一周才开始有了选题的灵感和思路,然后做了一点点极不充分的基础文献检索+阅读准备;我呢,甚至早在半年之前就有了一个选题的灵感,而在动笔之前,我已经做了至少半个月的基础文献检索+阅读工作了。 所以请大家一定要相信,我的写作速度真的真的是很慢很慢很慢很慢的。 而我在写作过程中遭遇的痛苦,一点不比他少。包括我写在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也是这样的。 我能发表32篇CSSCI期刊论文,真的不是我有多聪明、禀赋有多高、有多幸运。我只是认准了一个方向之后,十年如一日地投放了我的时间和精力。 让我在文章的最后告诉你一些真相: 你在美图秀秀那张要发在朋友圈上的照片的时候,我在写论文; 你在看虎牙、花椒、抖音、快手、全民TV、熊猫TV的时候,我在写论文; 你在淘宝、京东、美团、亚马逊、聚划算、唯品会购物的时候,我在写论文; 你在和小伙伴们去欢乐KTV里卡拉OK嗨皮的时候,我在写论文; 你在羡慕嫉妒恨我能发表那么那么多的论文的时候,我在写论文; …… 其实你真的没有必要羡慕我。 你以为我是技术控,其实我是梦想家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技术控”。 他、她或者他们和她们,经常会吃惊地问,哎呀,老踏、踏踏、踏皇、老大,这个……你是如何做到的?他、她或者他们和她们所说的“这个”,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用文字+思维导图+饼状逻辑图示的方式来展现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中的“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用文字+表格+文献发表数量趋势图的方式来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中的“学术史梳理”; 在网络检索到的动态图(.gif)上添加公众号二维码+文字; 在44天的时间里拿下准驾车型为C1等级的机动车驾驶证; …… 是的,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技术控”,我确实完成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技术上的“突破”——哪怕在真正的技术专家看来,这些突破是多么小儿科+毛毛雨。但是我想澄清一下他、她或者他们和她们对我的错误认识。我不是什么技术控,起码不只是技术控,我其实还是一个梦想家。 比如,我梦想自己可以拿到高大上的科研项目。 于是我就认真思考,如何让自己写的本子在千人一面的申请书中脱颖而出,得到匿名评审专家和会评专家的青睐?然后我就想到,人是视觉动物——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视力下降之后爱上那么多妹子…… 回到正题。我想说的是,人是视觉动物,因此,申请书的内容和呈现这一内容的形式同样重要。甚至,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尤其是当专家已经看过三十份甚至更多份的申请书之后。于是,为了实现拿到高大上科研项目的梦想,我开始探索那些饼状图、趋势图、思维导图和表格的制作和使用。 比如,我梦想自己的公众号能够吸引到更多高黏性的垂直用户。 于是我就认真思考,如何在公众号已经烂大街,恨不得关注一个公号就送一个媳妇的时候做到这一点?我想说的是,人是视觉动物,因此,公号推文的内容和呈现这一内容的形式同样重要。甚至,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尤其是当满世界铺天盖地的推文已经刷爆你的朋友圈的时候,我靠什么吸引你,让你,多看我一眼? 于是,我开始探索公众号不同板块页面的展示方式,尤其是公号二维扫码图的展现形式——我在想,如果任何一个人,不管是谁,只要一看到这个公号二维扫码图就立刻想扫它,那我就成功了。 比如,我梦想在送女儿去上钢琴课的时候不必遭受风吹雨淋,不必在严寒酷暑中排队等待永远也不会来的公交车或出租车。 于是,我就可以只用44天的时间——从2014年7月29日到9月12日,拿到了驾照。因为我每天中午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在私人教练的指导下开着皮卡练习科目二中的倒库,然后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还是开着那辆皮卡听着科目三指令录音在模拟考场转悠。 我不是什么技术控,我只是一个梦想家! 总结: 那些技术层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梦想的方式来解决。当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下定决心要为此努力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拥有“技术”。所以,拥有梦想比拥有技术更重要。当你拥有梦想的时候,你的全部潜力都被调动和激发出来,然后,成为一个技术控,只是你实现梦想的副产品。 有一句笑话,大家一定都看过:你给我100斤砖我可能搬不动,但你给我100斤钞票,我不仅搬得动,我还能跑呢!为什么?因为当你有了一个价值100斤钞票的梦想之后,你自然会寻找方法、学习技术,然后用最短的时间(也就是最快的速度)去实现你的梦想啊。 这世界最值钱的不是技术,而是梦想。我不想在文章的最后再把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史蒂夫·乔布斯……等人的传奇经历和你娓娓道来了。你一定知道他们都是用技术征服了世界,但是你想过吗,他们之所以拥有可以征服世界的技术,是源自他们拥有征服世界的梦想。 各位,找到你的梦想,去实现它吧! 关于成功,我更相信积累的力量 2017年圣诞节去北京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刚好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也过去参会。会议期间,我的一位师兄请导师和其他学者一起吃饭,就把我也叫上了。于是,有幸在席间听到了关于我导师的轶事,是我当年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讲的:各位,给你们讲个他的传说。你们能相信吗?当年,他的床,是在一摞一摞的书上面铺块木板,然后放上被褥……他随手就能翻书。对,这就是他的床。他每天清晨高声朗读英语一个小时,雷打不动的。我听到朗读声了,就知道是几点了。 导师温厚地笑着,说:不是传说,是事实。 所以毫不奇怪,导师是圈内“土鳖”里英语最好的,后来去剑桥大学做了博士后,然后通过全球竞聘拿到了美国某著名高校资深讲座教授的职位,一聘就是8年。再后来,导师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身份华丽转身,回国工作了。 我想说的是,关于成功,我信仰积累的力量。 说来很巧,那年九月,我进站去做博士后的那天,刚好是和导师(还有一位师妹)坐同一趟航班。办理完值机和行李托运,过了安检,我就和这位师妹在登机口侧边的座位上天南地北胡扯起来。导师呢,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从背包里面掏出个Kindle,很专注地看着。后来登机了,老师还是看Kindle;飞行中,老师也是看Kindle。 然后的然后,我们终于意识到,老师是在阅读英文文献。 ……一转眼就过了十一长假,我从家乡返回学校继续听导师的课。课间休息的时候和导师聊天,随口问导师长假过得怎么样,导师是这样说的:很好啊,这个假期不错,我把那个书稿最艰难的两章内容翻译出来了,这样就没啥压力了,能够按时交稿。 我想我已经明白为什么自己注定只是个学生,而导师却永远会是导师的原因了。 再说说我自己的事情吧。 这两年我的科研之路貌似风生水起,其中比较让我沾沾自喜的一点是,那年我申报的三个科研项目都获批立项了,分别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一般项目。 我还没有狂妄到认定这些项目对我而言如同囊中取物,认为这是名至实归的程度,这点起码的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因为运气是一个巨大的变量,我必须承认自己那年运气爆棚。 但是在运气之外,我确信自己已经在能力范围之内拼尽全力了,那些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以及紊乱了一个多月的肠胃功能,都是代价。那时的苹果,是切成小块用开水泡过之后才敢吃的。 而且我确信,这种运气也和我之前持续不断的积累有关——是的,我在申报项目选题的研究领域积累了比较充分的前期成果,包括两本专著和20+的CSSCI期刊论文。这种规模优势为我能够连续获批科研项目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实力才是我们最好的运气。 我的公众号——老踏科研联盟转型这一年多来,除了那次做手术不得不停更了一个星期之外,实现了日更——质量不好说,但每天一到两篇推文,我做到了。有粉丝在后台问我,包括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很奇怪,你哪来那么多时间精力每天编辑推文写文章? 我的确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每天写文章。公众号能实现日更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差不多是在用自己之前15年的业余写作成果来支撑着这个公众号,所以我能做到。 积累,才是王道。 所以,让我们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在自己最感兴趣且最为擅长的领域里持续作战吧。只要你信仰积累的力量,那个美好的未来,早晚都是你的。 导师说,铺摊子不如深挖洞 回想在我读博的那三年时间里,导师对我说了无数句话。是的,只要和导师在一起,我从不担心会冷场。 如果只允许我在浩如烟海的那些对话里挑选一句,一句对我影响最大的话,那么,这句话会是:铺摊子不如深挖洞。 这句话是我第一次和导师见面时他对我说的——那时的我还是个科研小白,诚惶诚恐地为着自己即将面对的攻读博士学位入学考试的事情而诚惶诚恐着 是的,铺摊子不如深挖洞,请允许我用个案例对这个问题进行说明。 首先进入脑海的,是我的一个师妹——此时此刻,她曼妙的身姿和姣好的面容正在我的眼前晃动,干扰我的写作。 好在我是一个坐怀不乱的人,小师妹面临晋升职称的压力,于是各种奋起直追,目标明确、动力十足、资金供应也非常充裕。精耕之下,必有收获,是的,她发表论文的数量很快就达到了职称评审的条件要求,但是一个问题却变得越来越严峻。 评职称需要主持至少两个省部级科研项目,或者主持一项国家级项目。是的,她非常努力,每个可以申报的项目她都没有错过,却屡屡败下阵来,难有斩获。 这是为什么呢?那次,她把自己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申请书发过来让我提建议,我前后认真翻看了一个半个小时。我从开始看她的选题、学术史梳理、论证过程和前期研究成果——对,就是在看“前期研究成果”的时候,我认为我已经找到她无所斩获的原因了。她的选题方向是文化安全,而她的前期成果里只有一篇论文与这个选题强相关,其他的,我只能呵呵了。 比她列举前期成果的数量更为惊人的,是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精准扶贫、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道德信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晚清中国政治发展……甚至,你能相信吗,这里居然有篇关于电影《花样年华》的配乐分析的论文! 其实我很佩服她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在这么多的研究领域都有学术产出,这其实是很难做到,她确实下了功夫。但是问题在于:她在某一具体研究方向的积累明显不足,无法形成“规模优势”。 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当她可以在各个研究领域发声的时候,往往也意味着她只能发出比较业余的声音。 于是,我义正词严地建议她在项目申请书里只保留那篇与选题强相关的前期成果,那才是这个选题真正意义上的前期成果。是的,她肯定觉得有点委屈,可事实就是这样:她在铺摊子,没有深挖洞。 再回头说说我自己。我曾经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专门练习跳槽,然后每每以失败告终。一开始我也觉得自己委屈,不甘心,可仔细想一想,这里除了运气的成分、生活地域能否适应的考虑,以及一家人能否团聚的权衡之外,核心原因其实在于:自己没有真正打动用人单位的成果,没有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学术代表作”。 我在想,如果我有一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文章,那么,当我提出女儿入学、周转房、爱人工作,以及我以教授身份入职等问题的时候,就都不会再是问题了。不是吗? 说到底,我的问题在于:虽然深挖洞了,但是,洞还不够深。 我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就是:确保时间、精力在某个具体研究领域内的精准、持续投放至关重要,我们的学术生命才有可能更加挺拔强健。 我想,当我们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之后,剩下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去执行吧! 写作能力是在反复训练中提升的 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之下,社科专业领域内的科研,重心在写作。原因其实很简单:那些可以被纳入到科研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的具体内容,都是写出来的。 论文,是写出来的。 专著,是写出来的。 研究报告,是写出来的。 项目申请书,是写出来的。 决策咨询报告,是写出来的。 科研成果奖项申报书,是写出来的。 研究计划书、中期检查报告、结项报告书……也都是写出来的。 总之,无论我们具体从事的科研工作差别有多大,规范还是经验、理论还是实证、文献还是田野,最后大家都殊途同归了,因为都要面对——写、写、写、写、写。 那么问题来了,写作能力该如何培养呢?我来说说自己经历的三次“大规模写作”吧: 第一次。你可能想象不到,我所谓的写作,有生以来第一次比较密集的写作活动,是发生在我本科毕业入职一所中专学校,当上了一名光荣的宿舍管理员兼思政课教师那会儿。然后,注意,然后,我是从写小说开始的——是的,你没看错,话说那是十七年前了,我在临近寒假到来之前的一个月时间里,硬是写出了16万字的书稿,勉强算是个长篇小说吧,小说的名字是《月子》……额,不是不是,名字是《再见温情》。 关于这个长篇的写作情况,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的(额,这可以说是非常热爱写作了)。这个经历带给我的启示在于:不拼尽全力,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不是当作家的材料。那时我终于知道了。 第二次。当我终于接受自己不是当作家的材料这一惨痛事实之后,决定痛改前非、弃暗投明,雄赳赳、气昂昂,背上小行囊,踏上了科研工作的康庄大道。然后,一座叫作博士学位论文的山峰高耸入云,遮挡住我奋进的脚步。说时迟那时快,我撒腿就跑……好吧,我没跑,我别无选择,只能爬过去。于是,我用了36.5个星期的时间写出了自己的博士论文,21万字。 关于博士论文的写作经历,我在公众号里以连载的方式推送了(额,这可以说是非常热爱写作了)。和以往一样,除了错别字之外我一字不改,让大家原汁原味地知道我是如何真真切切地熬过学位论文写作的悲催时光的。 第三次。满以为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我就可以高枕无忧、花天酒地、道貌岸然、寻花问柳地安享晚年了,可是,但是,但可是,可但是,然而,我焦虑啊。手里没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咋好意思告诉别人我有一个教授梦啊,那得是多大的脸啊。于是,在两次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接连失利之后,我想屌丝逆袭、绝地反攻,陈奕迅、李易峰、鹿晗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我脑海不断闪现,我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写作”——我要写出一部书稿去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关于这部书稿的写作情况,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来说明,也在自己的公众号里推送了。 结合这三次“大规模写作”的经历,我觉得写作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写、写、写、写、写。除了天赋极高的那百分之零点一(比如我师妹),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写作能力就是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作过程中,硬生生培养出来的。 写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所有的方法论和经验之谈,不经过写写写写写的千锤百炼,就等于是隔岸观火、隔靴搔痒、隔着锅台上炕。容易掉进锅里好吗?很烫的! 科研的重心在于写作,而写作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只想提醒一句,关于这种能力的培养,别总是好高骛远,也别想着投机取巧,幻想会有捷径可走,一蹴而就。 想一想你是如何学会穿衣服的?全部的秘诀就在于,穿穿穿。 想一想你是如何学会开汽车的?全部的秘诀就在于开,开,开。 想一想你是如何学会吃烧烤的?全部的秘诀就在于撸,撸,撸。 所以,培养写作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选定一个写作目标(比如一篇论文或者一部书稿或者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像个二傻子一样笨笨地、傻傻地、痴痴地、贱贱地,一直坚持下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多么伟大的梦想,也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写、写、写,功到自然成。 关于写作,我信仰积累的力量。现在,大家只需要选定一个写作目标,然后给自己设置一个任务底线,比如每天写作500字,然后尽自己的所能坚持写下去。每天500字,看起来很不起眼,不是吗?但是我们的这种坚持,会为每天写出来这不起眼的500字提供一个几何算法,时间终会让我们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大放异彩!有图有真相: 图1-5 怎么?是不是很震撼? 启示1:只要你每天坚持一点点,整个世界都会是你的! 启示2:我们得很努力很努力地去努力,才能留在原地 话说此时此刻,在你脑海中不断翻滚,让你寝食难安、无处安放的科研野心,是不是也该通过写作来落实一下了?告诉我,你最近的写作目标是什么?那么,你已经准备好要去把它实现了吗? 给自己一个机会,写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写起来,共同见证彼此科研野心的实现! 论文写不下去了,我该怎么办 相信每一个在科研之路上孜孜以求的人都遇到过这个问题:想到了一个那么好的选题,高大上的主意,情不自禁地赞叹:实在太棒了,哇,填补空白啊!《中国社会科学》啊!然后,满怀激情、神情激越,还夹杂着各种可以描述的野心和不可描述的幻想,落笔,去写这篇注定会让你成名立万的论文。 然后,少则两个小时,多则一个星期,就没有然后了……什么?你只写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写不下去了? 问题是这玩意儿写起来咋这么难呢? 这篇文章就是想要告诉你,在没有然后之后,该怎么想、该怎么办。必须承认,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而绝大多数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是这么想的: 就事论事型想法:看来这个东西比我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容我捋一捋思路啊。要不,我先去喝杯咖啡吧!……喝完咖啡之后,这篇论文就更加没有然后了。 自我否定型想法:哎,这么好的主意,就是落不到实处,看来我真的是没啥天赋啊,根本就不配做学问啊……生无可恋,来生再见。 吐槽愤青型想法:我去……这该死的科研体制,我怎么走上这条路了呢? 怎么样,看着眼熟不?就是这些想法阻挡了你奋进的脚步,扼杀了你的学术成长之梦。记得美国成人教育(不是你以为的那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先生曾经说过:转变思维方式,你的人生会减少85%的烦恼。其实,你该这样想: 001 学会接受,接受论文就是会写不下去的事实。 论文写作和任何一种写作一样,是艰苦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任何一种创造,都很艰难。你所遭遇的这种情况不是特例,而是常态。事实上,在老踏还是小踏和中踏的时候,也会经常写不下去。甚至,就算到了现在,也还是经常会写不下去。比如现在这篇文章,我也是写了好几次又放下的——现在,此时此刻,我正坐在飞往浦东机场的飞机上,一边看着花容月貌的空姐浮想联翩,一边硬着头皮接着往下写,我容易吗我? 写作就是这样。写作,就是很难很苦很累啊。 002 计划是永远赶不上变化的,计划,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要知道,写作计划是永远赶不上写作中遇到的那些变化的——可那些让你怀疑人生的变化,恰恰为你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出口。别忘记那句话: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你得知道,写作过程是不会按照原计划来进行的,包括论文框架和主要观点,一切都会改变——变化才更接近论文写作的真相,事实上,这也是人生的真相。要提醒自己:虽然你完成的不是计划中的那篇论文,但你会得到一篇更好的论文。 003 坚信自己会写出一篇论文,哪怕它和预想的不太一样。 比如预想是要写五点的,结果只写了三点。那就承认你的论文就只有三点的事实好了——并且坚信,这三点的论文是最性感的。不太一样,太不一样,都不等于不好。比预想的拥有五点论文更好。你虽然没有完成当时预想的那篇论文,但是,你完成了另一篇论文。而你所完成的这篇论文,是更具文献支撑的、更接地气的好文章。 004 别幻想一鸣惊人,也别奢求字字珠玑,放下苛求,先完成它。 记得,完成就是最好的结果,是美好的事。别苛求质量,好论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可不写出初稿就无法修改啊。所以,先写出初稿,然后再假以时日,慢慢打磨。 接受论文写不下去的事实,这是常态,而非特例。按照正在发生的变化来不断调整你的论文,坚信每次调整,都更有利于完成它。别让完美主义的倾向摧毁你完成论文的野心。完成,就是一切。这就是当你写不下论文的时候,要在心中默默念叨的,不信,你试试,效果包你满意。 1.如果你想顺利搞定社科类科研论文写作和科研项目申报,就一定要读这本书,这是你最好的选择。 2.本书不只是语言表述不枯燥、有看点,更重要的是实用性非常强,所讲问题直击社科科研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是你科研精进的最好伴侣。 3.一册在手,中文社科科研工作不再愁,这不仅是社科科研达人老踏15年科研实战的经验锤炼之作,也是国内上百家学术品类公众号竞相转载的社科科研工作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