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对话时代智商时代智商访谈录)
作者简介
杨帆,《时代智商》节目主编、主持人第十届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天津市青联委员天津电视台十佳主持人。
内容简介
杨帆:这么多年来大家可能对王总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但是又觉得王总 离大家很远。(王石:是吗!)今天采访王总,希望能让大家觉得王总离我们 更近了一些,途径有两方面,一是更多地了解万科,二是尽量地读懂王石。 王石:2004年,我写了一本书叫《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写 到对未来的展望,我曾经有一段话,说前20年万科故事挺多的,但是好像第 二个20年,就没什么故事了。因为什么呢?伟大的公司是没有故事的。我自 己定位万科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既然伟大的公司没什么故事,万科当然 也没有。这是2004年公司成立20周年的时候我的一种心态,但到2008年我发 现我错了,实际上真正的故事才开始。 杨帆:讲故事我们习惯从头说起,您最早的时候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规 划? 王石:我当时只是想着要有所作为。按照传统三十而立,但是我在30岁 时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1981年我30岁,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当然当时 我的经历已经蛮丰富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我的同学上山下乡,我算比较 幸运的,当兵去了,当兵回来当了一年工人,当然是不大情愿的。我记得很 清楚,我当兵时分配给我45斤粮食,属于重体力,我当工人时是49斤,那就 是非常重的体力了,叫锅炉大修工,铁路上的工种,非常辛苦。干了一年, 又去了工农兵大学。 杨帆:当时您个人对学习是什么概念?只是单纯地感觉自己要离开工人 队伍了,还是说有一种对知识饥渴。 王石:在我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晚上和几个同学与班主任聊天 ,班主任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所 以我是把学习当成生存手段,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满足了猎奇心理,增强 了修养。 杨帆:您的班主任老师真是厉害,一句话就给您这么大的触动,现在家 长一万次的劝告,孩子们也只视为一顿早餐,吃过了就过去了。 王石:当时接受了这句话,所以就非常认真地学习。我一直在学习,“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利用了大量的时间读小说。我的数理化,就是数学、 物理、化学的高中课程是在部队里自学的。到部队一年多,我就让我大姐把 她的高中课本全寄到部队,晚上熄灯之后,我打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 杨帆:您想做什么?为什么这么拼命学习? 王石:就是想学知识,,大丈夫志在四方,将来能做什么还不清楚。 杨帆:只是想会学有所用。 王石:学习是功利性的嘛,当然要学有所用。 杨帆:您的父母在学习方面对您的要求高吗? 王石:我们家里是姊妹8个。(杨帆:照应不过来?)根本就照应不过来 ,但是我事后知道,在姊妹8个当中,我母亲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杨帆:是您表现得最棒,还是她给您关照最多? 王石:应该是关照得多吧。因为我在男孩中排行老大,不是因为我表现 得最棒。 杨帆:给予您的希望最大。 王石:她给我的资源最多,我记得我那时上的是北京保育院,从现在来 看相当于贵族幼儿园,里面基本都是苏联专家的小孩。 杨帆:那您当时的家庭背景也是可以的喽? 王石:我们家当时应该算中层干部家庭,当然我们家在我们那一片属于 最底层的。我记得那时候上住宿小学,周末很多同学都有小车来接,可我坐 的是儿童车,就是校车,是最低级别的。但是我们家8姊妹当中父母只对我 作这样的安排,其他人还没有这待遇,当时我感觉不到,以后才知道,那时 我母亲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我姥姥家在辽宁义县的山里,我最早单独行动 去姥姥家是8岁的时候,还带着我的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中间要转两次车 ,到一个很小的火车站转车,还要走10里的山路。 杨帆:您这么小,才8岁,这怎么可能? 王石:那是母亲的安排,我想这和她锡伯族的民族性有关系吧。锡伯族 是迁徙民族,随时漂泊,所以对她们来讲,这个事并不是很复杂。而且那时 候我父亲是在铁路部门工作,可以免票,我母亲把我们送到火车站,找到我 们那个列车的列车员,麻烦她关照我们一下,到哪儿转车,把我们交给那班 车的站长,就是这样。 杨帆:她觉得很正常,您个人觉得呢? 王石:这和家教有关系,我这样喜欢漂泊四方,独立性这么强,这么爱 闯荡,这和母亲这边的家族影响是有关系的。P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