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向日葵地
作者简介
李娟:女,作家。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成长时期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有过一段阿勒泰牧场上的生活经历。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记一忘三二》等,长篇散文《冬牧场》及《羊道》三部曲,诗集《火车快开》。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反响。曾获“人民文学奖”“上海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其中《阿勒泰的角落》在海外有法语版和韩语版发行。
内容简介
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 大地上所有的耕地都紧紧傍依在这条河的两岸,所有道路也紧贴河岸蔓延,所有村庄更是一步都不敢远离。如铁屑紧紧吸附于磁石,如寒夜中的人们傍依唯一的火堆。 什么都离不开水。这条唯一的河,被两岸的村庄和耕地源源不断地吮吸,等流经我家所在的阿克哈拉小村,就已经很浅窄了。若是头一年遇上降雪量少的暖冬,更是几近断流。 因为在北疆,所有的河流全靠积雪融汇。 这一年,正是罕有的旱年。去年冬天的降雪量据说还不到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 还没开春,地区电台的气象广播就预言:今年旱情已成定局。 到了灌溉时节,田间地头,因抢水而引起的纠纷此起彼伏。大渠水阀边日夜都有人看守。 暖冬不但是旱灾的根源,还会引发蝗灾及其它严重的病虫害。大家都说,不够冷的话,冻不死过冬的虫卵。 此外,大旱天气令本来就贫瘠的戈壁滩更加干涸,几乎寸草不生。南面沙漠中的草食野生动物只好向北面乌伦古河畔的村庄和人群靠近,偷吃农作物。这也算得上是严重的农业灾害之一。 然而,正是这一年,我妈独自在乌伦古河南岸的广阔高地上种了九十亩葵花地。 这是她种葵花的第二年。 葵花苗刚长出十公分高,就惨遭鹅喉羚的袭击。几乎一夜之间,九十亩地给啃得干干净。 虽说远远近近有万余亩的葵花地都被鹅喉羚糟蹋了,但谁也没有我妈损失严重。 一来她的地位于这片万亩耕地的最边缘,直接敞向荒野,最先沦陷;二来她的地比较少,不到一百亩。没两下就给啃没了。 而那些承包了上千亩的种植大户,他们地多,特经啃……最后多少会落下几亩没顾上啃的。 ——当然咯,也不能这么比较…… 我妈无奈,只好买来种子补种了一遍。 天气暖和,又刚下过雨,土壤墒情不错,第二茬青苗很快出头。 然而地皮刚刚泛绿时,一夜之间,又被啃光了。 她咬牙又补种了第三遍。 没多久,第三茬种子重复了前两茬的命运。 我妈伤心透顶,不知找谁喊冤。 她听说野生动物归林业局管。便跑到城里找县林业局告状。 林业局的人倒很爽快,满口答应给补偿。但是—— “你们取证了吗?” “取证?”我妈懵了:“啥意思?” “就是拍照啊。”那人微笑着说:“当它们正啃苗时,拍张照片。” 我妈大怒。种地的顶多随身扛把铁锨,谁见过揣照相机的? 再说,那些小东西警觉非凡,又长着四条腿,稍有动静就撒开蹄子跑到天边了。拍“正在啃”的照片?恐怕得用天文望远镜吧! 总之,这是令人沮丧的一年。 尽管如此,我妈还是播下了第四遍种子。 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这部集子里,李娟书写了他们一家生活劳作在阿勒泰乌伦古河沿岸,种植向日葵为生数年间的经历。辛劳单调的种植生活,缺水缺粮缺乏生存必要物资……那本是天地之下最荒凉寂静的一隅,而在李娟动人的笔下,还原成生命最富激情、最浪漫的一幕幕:若无其事的兔子,迈步奔腾的小狗,漫天金黄瓮声阵阵的蜜蜂,赤裸身体劳作在灿烂葵花地的母亲……这些在大地流浪的旅者,满心柔情地接受活在世上的命运。 李娟书写向日葵的播种、育苗、成熟、灿烂,欠收或是丰收,其实写的是等待、隐忍与离别,写的是人们熟视无睹的金色向日葵之外的来龙去脉——那些沉重而美丽的事物,在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偎相依,生命对生命的依恋和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