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需要仪式感
作者简介
三月楚歌,生于80年代中期。曾进过工厂,干过公务员、高中语文教师、国企职工、媒体记者,三年前走出写字楼,深入市井摆摊卖猪肉。早五晚九,左手屠刀,右手文章,著有长篇小说十余部,系多个公众号签约作者,有多篇作品被《人民日报》夜读等转载。
内容简介
趁早把生活折腾得与众不同 1 为了写抗日神剧,我近在研究各种特工资料,虽然没有什么研究成果,但收获了一句感慨:所有的特工都是人才! 真的,特工这种差事不是人做的,至少不是一般人做的。他们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实际上是在做两份工作,并且都要完成得特别出色。 表面工作,如果你做得不够出色,就得不到重用,搜集的情报就没有多大价值。拿《无间道》来说,一个外围小马仔,是没办法获得黑社会各种毒品交易的情报的;暗地里的工作,如果做得不出色,轻则无法帮助组织获得机密情报,重则会被揪出来,丢了小命也是分分钟的事。 虽然卧底是神秘的,但我一点儿也不羡慕他们的精彩。卧底生活的刺激,往往只是旁观者自以为是的刺激,对当事人来说,其实是如履薄冰的危险,是拿命在拼的杀机重重。 很多人工作一天后,到了晚上就会没心没肺地睡一觉。但卧底呢,哪怕再苦再累甚至身负重伤,也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开始真正的工作。 他们累吗?血肉之躯怎么会不累!但再累也要做,因为他们是卧底,使命在召唤,任务要完成——生死尚且度外,苦点累点又算什么! 有两种人可以成为卧底。一种是身不由己,有把柄在对方手里攥着;另一种是信仰,心甘情愿,九死不悔。不管是被逼的,还是心甘情愿的,卧底都是在披着平常外衣做着非常之事。 写到这里,我便想到了理想。作为普通人,我们成为卧底的机会微乎其微,比如潜伏敌营十八年的生活,你想体验也体验不了,但从特工身上,我收获了一种追梦的精神。 我想起之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则报道,一个年轻人为了追求所谓的梦想,出走十年不回家。但是,在他追求梦想的城市里,他一直都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青年,并没做什么与理想有关的事。 想想好笑,离家出走就是追求梦想,但你知道梦想在什么地方吗?对我来说,北京只是一座城市,上海也只是一座城市,深圳依然只是一座城市。梦想与城市无关,它扎根在内心深处。 伟大的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他的写作是随时随地的,他可以在工厂写作,可以在监狱里写作,还可以在旅途中写作。因为,写作是他的生命,他的写作不需要特定的地方。 当然了,我并没有否认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按道理来说,鹰击长空,鱼翔潭底,驼走大漠,它们在适合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自己的天性,展现生命的极致。 只是,并非所有的愿望都会称心如意,虎会落平阳,龙会遇浅水,英雄也会出生在寒门里,天才未必不会诞生于农家。而这些,不应该成为影响你梦想的借口,更不应该成为你逃离故乡、抛弃责任的理由。我觉得,一个十年不回家的追梦者,一点也不值得尊重。 在我看来,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都应该有一种特工的品质,在生存与信仰之间做到应付自如:为了生存,像普通人一样兢兢业业;为了梦想,在八小时以外锲而不舍。 也许有人会说,一方面要认真工作养家糊口,一方面还要为了追求梦想殚精竭虑——这也太累了,这还是人干的吗?如果怕苦怕累,你还追求什么梦想?梦想是很奢侈的东西,它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实现的,如果随随便便就能实现,它根本就不配叫作梦想了。 我一点也不喜欢那些把自己逼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追梦者,看着悲壮,实则滑稽。 保护好自己,也是每一个追梦者的责任。你把身体搞坏了,追求到梦想又能怎么样?你把家人的心伤透了,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又能怎么样?我们每一个追求梦想的人,根本的立足点应该是家人的心安和幸福。不然,你的梦想可能只是丧心病狂的遐想。 在我看来,很多梦想未必需要背井离乡,尤其在你还没有做好一鸣惊人的准备时。它只需要你静下心来,像一名优秀的特工,做好世俗工作,保护自己和家人;暗中积蓄力量,十年磨一剑,让你的能力撑得起你硕大无比的野心,让你在遇到机会的时候有能力抓住。 2 有人肯定会喊苦喊累,说没时间——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明你根本不是真爱。 几年前,我和女友不在同一个地方,每年都会辗转几千公里去和她约会,而且不止一次。国庆、元旦,没有节假日就想办法,找借口请假。 累吗?肯定累!但比累更让我心动的,是和她在一起每分每秒的愉快时光。所以,哪怕再苦再累,哪怕万水千山,只要能跟她相会,我不会错过任何机会。因为思念不会偷懒,真爱会克服一切——只要有机会,就要见缝插针。 名著《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除了写作小说,还要承担洗衣服、烤面包、做菜等繁重的家务。她在厨房里干活的时候,每次都带着铅笔和纸张,只要一有空隙,就立即把脑海里涌现的灵感写下来,哪怕再累再忙,她也不想错过那些灵光一现的美丽句子。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户、衣架、橱柜、床头、镜子,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每片纸上都写着各种美妙的词汇、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 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写道:“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通“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都应该做到这样,而不是心浮气躁,到处找机会,以为有机会你就什么都有了。 事实并不是这样,这个时代我们不缺少机会,只缺少让众人无法无视的才华。 电影《风声》里,特工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会想方设法地完成使命,为什么?因为那是真正的信仰,只有真正的信仰,才能让人做到将生死置之度外,无可阻挡。 冯小刚在还没有机会拍电影的时候,选择安安静静地学习写剧本,这个剧本叫《编辑部的故事》;《赛德克·巴莱》的导演魏圣德,在没有成为导演之前,他只是一名退伍军人,但他学习写剧本,画草图,从一个没有任何美术功底的人变成了一位绘画高手;著名词人方文山在没有成名之前,只有私立职高学历的他,做过纺织厂机械维修工、百货物流送货司机,去台北前的后一份工作则是安装防盗系统的工人。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创作歌词。 站在机会面前,替你说话的永远只有一种东西——注入了你的心血、展示了你的才华的作品。永远没有人会对一个自夸才华横溢,却拿不出任何真材实料的人感兴趣。 潜力股太多了,放眼社会人人皆是,人们希望看到的是马上就能够展示的硬实力。有人说,只要给我机会,我可以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啊!你当这是学校吗?你会交学费吗?别傻了,没有人跟你有那么好的交情,可以像你的父母一样无私地培养你。 再说了,如果一个十岁的孩子告诉你:我将来会是世界上强的拳击手,但是请培养我十年。你愿意进行这样的投资吗?这听起来是不是太荒诞了?现在很多人都把自己身上的潜力错以为是实力,而潜力在还没有展现出来之前,大都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罢了,没法变现。 傻瓜们,醒醒吧!在还没有硬实力的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做一名梦想的卧底,兢兢业业,暗自努力,期待有朝一日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能盛装梦想的东西是心,不是城市。如果你没有好的表演功力,就算去横店漂个一百年,也只是路人甲。 3 我有个在北京闯荡的朋友,有次我问他喜欢哪一座城市,他说北京。因为北京足够大,装得下他的野心。 北京确实很大,但他只能蜗居着——你还没有能力征服它,它就不是你的! 既然这样,何不做一名梦想的卧底,既是检验自己对梦想的坚定程度,也是我们面对世俗好的处理方式——进一步可以功成名就,退一步可以安享天伦之乐。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梦想背井离乡,除非你的梦想非得到那个地方才能实现,除非你的选择没有伤害到家人的希望。 因为一个人除了梦想,还有责任。而很多所谓为了追求梦想而背井离乡的人,并不是真的为了追求梦想,而是在逃避责任。甚至,在梦想这个问题上,他们仅仅是妄想投机取巧的懦夫,有道是:“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梦想的卧底者,才是追梦路上真正的英雄。 那些梦想路上真正的勇士,他们远比那些粗暴的追梦者更坚韧、更理智,他们隐藏在这个庸碌的尘世中,是教师,是农民,是工人,是个体户,是城管,是警察……他们在他人休息的时候,也会把梦想拿出来,愿意比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像一位从事地下工作的特工。 或穷其一生并无所获,或有一天终于等到云开日出,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不管怎么说,这样的人有责任、有梦想、有担当,他们才是这个社会需要的栋梁! 记得有一首歌叫《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句话特别能打动我:你孤独你了不起啊,你有梦想你厉害啊,更厉害的人正怀揣着梦想朝九晚五养家糊口的同时,熬更守夜暗自奋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