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理解生命+自卑与超越(3册套装)

理解人性+理解生命+自卑与超越(3册套装)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出版社:
原售价: 111.40
折扣价: 49.02
折扣购买: 理解人性+理解生命+自卑与超越(3册套装)
ISBN: 97875020613331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

精彩 书摘 我们生活在充满各种“意义”的世界里,所经历的种种事物, 并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我们切身体验过的。就算是最原始的经历,其实也受限于我们自身的看法,譬如我们口中的“木头”,其实是指“与人类相关的木头”,而“石头”指的则是“作为人类生活中因素之一的石头”。如果有人试图在“意义”之外考虑环境,那么他势必会因此与各种事情产生隔离,而他的行动对于人们和自己都不会有什么好处。所以说,没有人可以脱离“意义”而存在,毕竟每个人都是先通过自身赋予现实意义,而后产生对现实的感知。准确地说,我们所能感受到的现实,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经过我们阐释的现实。因此,我们理应做出这样的判断: 意义,有可能是没有终结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完全正确的,所以,意义的领域其实是充满错误的领域。如果有人问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你很可能会哑口无言。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压根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抑或尝试着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当下依然会有人,不论年轻或是年老,有时候还是会问:“活着是为了什么?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但是多数情况是,他们只有在逆境之中才会想起这样的问题。若是生活一帆风顺,没有坎坷与考验,这些问题他们就绝不会提出来。人们提出这些问题,并希望找到答案,这在所难免。假如我们对一切言辞都充耳不闻,只是专注于观察行为,便会发现: 任何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意义”,而且每个人的观点、态度、行为、表情、礼仪、抱负、习惯及个性等,都与这一意义异常吻合。任 何人的言行举止似乎都是在传达他对生命的某种阐释深信无疑,并蕴藏着他对这个世界及自身的看法。这是他作出的定义:“我就是这样,世界就是那样。”这便是人们赋予自己的意义以及赋予生命的意义。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生命的意义有无数种可能,不过如我们所说,每种意义都可能有不实之处。然而又没有人知道生命的绝对意义,所以只要是能为我所用的意义就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是我们所能发现的两种极端,所有的意义都介于此间,当然我们也都明白: 有些意义很有用,有些却较糟糕,有些是小错,有些却是大错特错。我们还能发现什么是较好的阐释所共同具备的因素,什么是那些较差的阐释所缺少的因素,从而从中找到真理的某个公共尺度,某种公共的意义。…… 精彩书摘 了解他人就能认识自己 一百年来温暖全世界2亿人 献给所有对生活感到挫败、焦躁、迷茫、沮丧、不安、自卑的现代人,本书将帮你重新燃起奋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