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车十年(一个旅行上瘾者的世界)

搭车十年(一个旅行上瘾者的世界)
作者: 丁海笑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搭车十年(一个旅行上瘾者的世界)
ISBN: 9787550223332

作者简介

丁海笑 (冷狗,1986- ),旅行作家。 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作者; 2012年获The North Face去野行者大奖; 2003年-2013年搭车十年,足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 曾主修侦查学、宪法学(硕士),辅修人类学; 另出版有《Lonely Planet:陕西》《Lonely Planet:湖南》等书。 人人网『搭车旅行』小站站长,被11万人关注,博客『我本善走』,被人人小站评价为“寻找自我的文艺旅行者”。 曾因这些标签受到过公众关注:旅行者,博主,闪客,摄影师,音乐节、NGO策划人,音乐人

内容简介

涂尔千就曾把“旅行家在匆忙之中所写的含糊其 辞同历 史的准确文本对立起来”。从汤因比《历史研究》里 看出,世 界文明的诞生通常是一种非决定论的巧合,但书写的 历史却试 图寻找到普遍规律和因果联系。无论是走马观花的旅 行笔记, 抑或从历史材料里管中窥豹,都只能在这些只言片语 中获得事 情的表象。我这个令人讨厌的“相对主义者”,为了 避免先入 为主的判断,决定不再做详细的探险计划,因为计划 就意味着 对结果的预设。用非虚构的日记体形式,化繁为简, 勾勒出旅 行的全貌。就像《在路上》里说的那样:“我们这是 去哪儿, 去干什么,为什么?谁也说不准,也不用操心!” 就这样看似随意的一个决定,让我煞费苦心,除 了资料 方面的研究,还有装备的挑选以及改良。我将在路上 的旅行者 称作“装备师”,年复一年的频繁旅行,使得冬季与 夏季,北 方与南方,长途与短途携带装备的要求不尽相同。 在旅行者看来,任何过重的奢侈品都应该扔掉, 一种不 顾一切的欲望驱使我们想毁掉所有不必要的东西,即 便在希腊 神话中,爱马仕(Hermes)才是旅者的保护神。轻量 化和个 人兴趣是左右旅行的关键,将行李简化到最小。一些 克服孤独 的小物件也必不可少,列车上玩Tally-Ho纸牌,可 是会吸引 到不少的注目礼呢!专业化也许是最重要的,但如果 你并非各行业 的专家,还是省省吧,譬如不必为了一盒牙线,而精 通所有的口腔 医疗设备。然而了解越多岂不是越有乐趣吗?装备丢 失是最头疼的 事情,其次是破损,所以我只会为下一次旅行而准备 ,没有商人般 囤积的习惯。我已换掉几十个背包了,信奉朴素的自 然主义的我贡 献给了二手市场。对了,还有电子仪器,新陈代谢太 快,这一点上 我的亲朋好友们可是为我的旅行做了不少贡献呢。其 余大可不必的 身外之物,皆悉数折旧变卖,换作旅费。 最后是我的民族志拍摄计划,持续了两年左右的 时间,也因 此遇见了R。现在看来拍摄并不是主要的,计划总会 因为缺少经费 和动力而无休止地延期。那么邂逅R和这趟旅行有什 么关联吗?可 惜我并非宿命论者,否则几乎就要有肯定答案了:假 如我每天遇见 一百个陌生人,若命交华盖,我们的相遇要等191780 年。那我就 该相信命运这种东西了吧!然而逻辑上这并不成立: 如果人不能决 定意志和左右命运,他自然也无法意识到宿命之存在 。况且即便相 遇仍无法避免,我也不是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式的功能主 义者,将人类社会的一切举动都要牵强附会上动机。 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拔通了R的电话,告诉她我的 决定,她并没 如往常一样表现得诧异或者欣喜若狂。正如游牧者必 须在不同政 权与游离、传统与现代性之间做出抉择,我的决定让 理性之光黯然 褪色,也许从一开始便注定了结局。 欲言又止,欲擒故纵,欲速不达,欲罢不能,为 恋爱四境界。 我们总是为没有勇气表达而苦恼,为稍纵即逝的好感 而纠结,为不 愠不火的僵持而失去耐心,为得不偿失的付出而丧心 病狂。每个人 都是恋爱的患者,拯救变得遥遥无期。 谈及搭车,很难不让人联想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 的嬉皮士运动, 他们反抗传统,远离主流,也反对人们将他们称为嬉 皮士(Hippie)。 游牧的生活、东方的宗教、图腾的崇拜、神秘的音乐 、孤独的思考、 末日的预言、出轨的仪式和洁净的乌托邦,这些词汇 给他们贴上了理 想主义的标签。后嬉皮士(PostHippie)时代背离了 嬉皮士的主张,大 概是因为看到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再也不认为有什么 历史预言家和社 会设计师了吧。我很早便是其中之一,当然我也绝不 会承认。 成长是危险致命的脱茧,身上的印记像蝴蝶效应 ,微小的变化牵动 全局。年轻时为何要离家西行,和音乐也有千丝万缕 的联系,早已厌倦 了令人分裂的靡靡之音,奔波于千奇百怪的盛会,即 便是站在灯火阑珊 的舞台上,仍感觉虚空,冥冥之中仿佛置于荒野。 每个音乐节都是一场荒诞派的闹剧,一种象征主 义的集体欢腾“, 就像古老的仪式中的神汉和巫婆,依靠迷幻剂或是自 残的方式以获得 神示。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都会为了一种产生迷幻 作用的蘑菇举行 仪式,迷幻蘑菇含有赛洛西宾(Psilocybin)及羟基 二甲色胺(Psilocin) 两种可引致迷幻感觉的物质,服用后会使人产生多重 的幻觉。 苏联作家巴赫金说:“狂欢节使人摆脱了一切等 级关系,特权、 禁令,它使人们不是从封建国家、官方世界看问题, 而采取了非官方的、 非教会的角度与立场,所有的人都暂时超越官方的思 想观念,置身于原 有的生活制度之外。” 现代音乐节鼻祖之一的“伍德斯托克音乐与艺术 节”的本质便是一 群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在战争与暴力的漫天烽火中, 幻想建立一个“爱 与和平”的音乐乌托邦,一个伍德斯托克国度 (woodstockNation)。 然而世界上本没有乌托邦,我们创造了这个美丽 的名词,又亲手葬 送了它。我们总是基于功能主义的立场在滥用它,即 使如此,英国作家 王尔德还是说:“一张没有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是丝毫 不值得一顾的。” 几十年间,音乐节像流行性疾病一样迅速蔓延, 跳跃挥舞的间歇性 狂躁症,慢性咽喉感染引发的黑嗓,激光脱毛并发症 所致的怪异发型, 精神分裂造成的萎靡、幻听、幻觉和妄想,聚会结束 后产生的思维被夺、 联想松弛和孤独症。躁动的音乐如同咖啡因一样迅速 吞噬完你的热情与 力量,让你暂时遗忘永恒的孤独和死亡。 我们时常像瞑怕死亡一样惧怕孤独。哲学家罗素 (Russell)说,孤 独是一个人战栗的目光瞥过尘世的边缘,直透那冰冷 而不可测的无生命 的深渊。因为生而孤独,我们才会创造出许多末日传 说,等待有一天有 一些人同我们一同死去。因为无法决定出生,所以才 期望死亡带来的平 等。死亡哲学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试图利用人 们对死亡的恐惧心 理而得到传播。P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