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娅我的星](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124/15/20221124153317294.jpg)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莉莉娅我的星
ISBN: 9787201151915
石黑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青年科幻作者、编剧,豆瓣阅读“小雅奖”最佳作者。作品曾获第六届未来科幻大师奖一等奖、第五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城市奇幻组首奖以及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年度新星银奖。擅从硬核科幻中汲取奇思异想,用瑰丽的想象和详实的技术细节来描绘人情和风土,展现真实人性。
我的父母出生于千禧年后,两人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感情史一片空白。他们在一场跨校联谊活动上相遇,从没提过当天究竟是接受了谁的邀请。我很确信当他们两个看到对方时候,肚子里已经灌了不少甜酒。 大概九个月后,我出生了。 我的父母算不上全世界最称职的父母,但他们的确尽力了。在共同生活的短暂的十余年里,他们除了提供物质营养,也教给了我不少人生哲学。在我之后的人生道路中,这些哲学或多或少起了些作用,其中之一尤是如此。59 十岁那年,我不知从哪儿看到了哈雷彗星的资料,对这样一颗定时回归的天体心驰神往。我不记得那晚父母有没有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_或许有,不过我的心思全被那彗星吸引住了。我把自己关在阳台外,扒在冰凉的电镀栏杆上拼命仰望。那时的环境远没有后来这么理想,夜空被暗红色的城市幕光包裹,只有几颗星光闪烁。 母亲也来到了阳台,似乎心事重重。我告诉她,我在等哈雷彗星。 “你这小傻瓜。”母亲擦干净我被冻出的鼻涕,“彗星还有四十多年才会出现呢。” _ “我希望能看见它。”我有些失落。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底都有这样一颗星,他们穷极一生,就是为了触及其光,那就是他们的梦想。但生活……生活太沉重了。只有少数幸运的人、有勇气的人能得偿所愿。”她看着我,眼睛发亮,“希望我们都是后者。” _ “那其他人呢?” 母亲捧着我的脸,距离近得几乎能看清她尚未擦干的眼泪。 “其他人,注定会帮助他们实现那些梦想。” 以上便是我最早的记忆之一。那晚之后不久,我的父母便办理了离婚手续。父亲继续抚养我长大成人,母亲则极少与我们联系。但我从未忘记她的那句话,直至如今。 或许真的是为了哈雷彗星,大学毕业后,我申请并获得了在普林斯顿研究天体物理的机会。在那里,我遇到了一生的挚爱,莉莉娅。 有趣的是,我们的相遇,也是在一场新生联谊会上。 那夜灯光闪烁,舞池喧闹,跨越人海重重,我们四目相交。我鼓起勇气与她搭讪,一同攀上天台聊天,留了电话,相约一起晚餐。 莉莉娅和我一样在亚当·布罗斯教授手下工作,主要研究宇宙起源和时空结构的基本模型。她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之一,也是所有智商超过180的人中最美的姑娘。 后来我一度困惑她为何答应与我交往,但毫无疑问,那时的我是幸福的。 第二年的春天,我们结婚了。场地很小,只邀请了几个最亲近的朋友。父亲到场了,母亲没能出席。离婚后,她成了世界知名学者,常年在外访学,因此我不怪她。 婚礼很成功,开香槟的时候,黄昏的落日正好融入基特峰国家天文台的望远镜。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之一。我们去了巴巴多斯度蜜月,回来时莉莉娅发现自己有了身孕。接下来的好几个月里,我们都在为此事忙碌,以至于错过了当年最重要的天文新闻。 “突破摄星”计划正式启动。 虽说我的听众肯定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搜索能力,但我还是希望介绍一下“突破摄星”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传奇商业大亨尤里·米尔纳提出的一项颇具野心的深空探测项目,意图发送纳米级别精密的探测元件,在光压驱动下以20%光速飞离太阳系,对包括距地球最近的半人马座α星系在内的一系列天体对象展开探索。 “突破摄星”计划在我出生前就已经被提出了,然而由于存在众多技术障碍,仅是筹备周期就花了近三十年。除了要缩小探测元件的质量,增强光帆推进的动力,最难攻克的问题在于信号传输。根据设计,探测元件的质量达到了“克”的级别,即便采用激光通信,通过人工智能进行适应性调节,想从数光年外把信号发回地球仍是天方夜谭。更低的质量带来的是更高的能量密度,我计算过,这个数值甚至超过了核电池。 不过,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尤里团队的一名工程师提出了新的方案。参考古代中国弩箭对抗火枪的思路,既然无法在单机功率上取得技术突破,那么不如增加探测元件的数量。依照原始的设计方案,数千枚探测元件将装载在一枚常规火箭里;而在新的设计方案中,火箭的数量增加为五十枚,每枚火箭装载的探测元件数量也将提高至十万枚。 这五十枚火箭将以精确的时间间隔轮番发射,每批探测元件的飞行路径完全一致,后一批的探测元件将成为先一批探测元件的信号中继站,像是放风筝。如此一来,探测元件将组成一张巨大的通信网络,将系外天体的信息带回地球。 通过组建太空公司,团队完成了探测元件的开发,并成功地进行了商业化生产。由尤里主导的堪称疯狂的融资令“突破摄星”最终敲定的火箭数量又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五十枚火箭暴增至五百枚。 就在莉莉娅和我结婚的那年,“突破摄星”计划的第一枚火箭点火升空。随后数年之中,五百枚火箭按照计划依次进入太空,将探测元件送入预定轨道。亿万张光帆打开,如群星般闪耀,前往遥远的彼方。有人甚至预言,这代表了新宇航时代的到来。 然而,这并不是那一年最令我关注的事。 莉莉娅失去了我们的孩子。 ◆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未来科幻大师奖一等奖双料得主石黑曜首部中短篇作品集,韩松、吴岩、宝树、陈楸帆联袂推荐 ◆ 奇妙惊异的科幻设定、燃烧大脑的技术细节、绚丽宽广的幻想空间……你想看到的那些科幻之美在本书中尽数呈现,但又不仅如此 ◆ 如何为基因改良生物植入“亲情”?如何用科学丈量“爱”的尺度?如何用物理宇宙的法则去理解我们的意识宇宙?石黑曜笔下的幻想世界充盈着情绪和力量,他书写的并非是纯粹的科技构想,而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与情感 ◆ 这是一本新科幻,代表着年轻一代本土科幻作者的共同声音:贴近当下现实,探索想象的边界和可能性,唤醒科幻文学的绵长诗意和浪漫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