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济南

品读济南
作者: 李耀曦
出版社: 济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品读济南
ISBN: 9787807104124

作者简介

李耀曦:笔名若西,山东济南人士,某高校教授、学报主编。 从小上学堂,年少当知青,下过乡,赋过闲,打过工。后混迹工、学两界。画过图,编过报,教过书。江湖夜雨一杯酒,故园旧梦十年灯。多年前曾撰写泉城往事文字若干,后又与文友合作编著《老舍与济南》,近年来再于报刊开栏漫侃《济南地脉》与《城市文脉》,皆为这本《品读济南》之前世情缘也。不知此等门外之作,可入学界人之雅眼乎?

内容简介

千古风流是齐州 中国的城市,向有南北之别,北中国的几个省会 城市,多是昔日的“帝王之都”,但济南却从未获此 “殊荣”。是老天不眷顾济南,还是山东人没“抓住 历史机遇”?这肯定是个值得探讨一番的有趣话题。 千古风流是齐州,齐州自古不是帝王都。济南这 个地方,现今居黄河之南、长江以北,古时因位于济 水南岸而得名。 历史上它最早被称为“历下”,秦汉时曾称“济 南郡”、“济南国”,隋唐以降称之为“齐州”,明 清以来叫“济南府”。济南有“历”之名,最早见之 于《禹鼎》铭文(周厉公时代,公元前840年左右) ,盖因有“大舜耕于历山之下”的远古神话传说。而 无论是齐州之“齐”,还是济南之“济”,在古之《 说文》中,皆释为:“中”。也就是说,所谓齐州, 即是“大禹治水分九州”,当年位居“九州”正中间 的那个州的意思。因此,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若以 济南“城子崖遗址”(山东龙山文化)推算,当在四 千年至五千年间。但有人则上推到了8500年前,而考 古学家一般公认的说法是三千年左右。 可见,称济南这地界儿为“千古风流”,并不为 过。 不过,历下也好,齐州也罢,这座位于中原文化 中心地带的历史文化名城,虽历任邑、县、郡、路、 州、府,但最荣耀最光彩的,也不过是在明代升格为 山东省会,“济南府”成为齐鲁之邦首府、全省政治 文化中心,却从未做过“帝王之都”。换句话说,济 南历史上是天下名邑,是北国重镇,是郡邦首府,是 水陆码头,却不是古都。 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当年林语堂在其《中国人——北方与南方》一文 里说:“盖有一颇堪注意之事实,即北方人长于战斗 ,而南方人长于贸易,历代创业帝王,几从无出自大 江以南者。相传食米之南人,无福拱登龙座,只有让 那啖馍馍的北方人来享受。”这位林大师又说:除却 一二例外,“各大王朝的帝王,概莫不起自比较阻塞 的山岭地带,靠近陇海铁路,此地带包括东部河南、 南部河北、西部山东和北部安徽”。 但山东人虽也“啖馍馍”,济南却偏偏不是。 此事儿大矣哉。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济南这座城 市在当代“中国最有魅力城市排行榜”上的排名。当 下“教授明星”、如日中天大火了一把的易中天先生 ,在其《读城记》里,便把“中国最有魅力的城市” 分了八类:古都、名邑、圣地、边关、滨城、重镇、 商埠、特区。而这其中“最具有魅力”的中国城市, 显然首推:古都。 你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务院公布了99座中 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不少历史古城往往是昔日 的“帝王都”,尤其是北中国中原地带几个省的古城 ,比如西安、洛阳、开封、郑州、太原等等,不管是 不是省会,无一不是古都,但唯独山东省会济南却不 是。 即便是在山东本省境内,曾经做过“古都”的也 不乏其城,尽管现在看来并不起眼。比如,曲阜、临 淄、邹城、滕州等。滕州与邹城,春秋时分别是诸侯 国“滕国”和“邹国”的都城;而临淄是齐国的国都 ,齐乃“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当年甚是 了得。 而其中最“牛”者,首推曲阜。曲阜不仅是春秋 时鲁国的都城,而且是影响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两 千多年的儒学发祥地。它不仅是一座都城,还是一座 “圣城”——双份荣耀一肩挑。因此,1982年国务院 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名单中,就有曲阜,而 没有济南。济南是在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名单中,青 岛则在1994年公布的第三批名单中。 9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属山东省境内的,还 有:聊城、临淄、邹城。 尽管依照现在的眼光看,济南的地理位置应该说 还是十分优越的:它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居天下南 北之要冲,位于中原文化中心地带,与首都北京同处 华北平原的两端。左右顾盼两京(北京和南京),扼 两大铁路(京沪与胶济)之枢纽,人文荟萃,七省通 衢,距周围几个省省会城市的距离皆不足千里之遥, 其势何雄哉。 然而历史往往偏心,偏偏不眷顾济南,并未使其 戴上一顶古都的桂冠。 所以,很不幸,细点9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按 古都、名邑、圣地、边关、滨城等“八大金刚”排座 次,济南只能是“二哥”。 那么,历史上的济南为何只能屈尊为天下名邑, 却没有潇洒地当一回“帝都”呢? 按传统的说法,是济南的地脉风水没有“帝都之 望”。《吕氏春秋》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 立国。”就是说,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 出于地缘政治和军事防御的双重考虑,总要把首都选 在既便于辐照四海号令天下,又有山有水有纵深保护 的国之中心,即所谓“天下之中”。但问题是,何谓 “天下之中”?它究竟在哪里? 实则,一部中国二十五史,上下五千年,不同王 朝有不同的“天下之中”。 它并不是个纯粹的地理概念,也并非一成不变。 上面说了,无论是济南之“济”还是齐州之“齐”, 在《说文》中都与肚脐的“脐”是一个字,是天地人 之“中”的意思。故而当年从九州中间东流人海“茫 茫九派流中国”的那条大河并非黄河,而是“济水” ;而所谓“中国”者,指的则是泰山南北——这片最 早诞生了舜文明的天地。 这是一块被山海包围的扇形大三角:北至燕山, 南至伏牛、桐柏、大别山,西到太行、秦岭、大巴山 ,东到山东丘陵、东海之滨。而济水和泰山——这山 东的“一山一水”皆居“天下之中”,是为“天齐” 。因而传说中的黄帝生在曲阜魂归泰山,故而泰山又 称“岱宗”。(参见何新《诸神的起源》) 但当殷商、两周崛起于今河南一带时,此地已成 “化外之地”,这里的人被称为“东夷人”,河南那 地界儿变成了“中原”。而这还没算完,当“六王毕 ,四海一”的秦一统天下时,一直到汉唐,陕西关中 地区又变成了“天下之中”。 也就是说,直到北宋时,所谓“帝王、帝都之争 ”,基本上是你来我往的“东西向之争”。从魏晋南 北朝开始,“王气”跳转,掉头南下,以南宋为标志 ,才成为长期南北对峙的局面,有了中国城市文化的 南北问题。而且所谓南方、北方,那条南北分界线电 是地理兼人文,是随着“王气南下”而不断迁移的。 大体是,远古为济水,三代之后是黄河,宋元以后为 (秦岭)淮河,近代才是长江。(参见杨东平《城市 季风》) 不过,也不能说济南就完全没有“历史机遇”。 如果当年战国七雄的结局,不是西方关中地区的 秦国最终成了气候,而是东方的齐国发动“西征”一 鼓荡平天下,中国拘上古史肯定要改写。作为当时齐 国西南重镇的济南,即使变不成“天下之中”,当个 “西京”或“南京”什么的还是有可能的。 …… 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