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之财(日本财阀压榨盟军战俘实录)(精)/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

不义之财(日本财阀压榨盟军战俘实录)(精)/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
作者: (美)琳达·格特兹·赫尔姆斯|译者:季我努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7.60
折扣购买: 不义之财(日本财阀压榨盟军战俘实录)(精)/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
ISBN: 9787229103552

作者简介

琳达·格特兹·赫尔姆斯(Linda Goetz Holmes),女,美国著名记者,被誉为“当代约翰·托兰”,日本战争罪行和纳粹战争罪行研究专家。她从事日本战争罪行的研究和采访超过30年,其著作的特点是以大量的文献调查和口述采访为基础,所以内容详实,情节动人。由于她卓越的贡献,美国官方学术团体日本战争罪行和纳粹战争罪行研究会授予她“太平洋战争首席历史学家”的称号。

内容简介

美国驻菲律宾高级专员弗朗西斯·B.萨尔瑞 (Franeis B.Sayre).在二战后告诉美国国会,在 1941年不可能预测日本会不会对菲律宾发动直接攻击 ,而且他还被华盛顿方面“建议”——美国在国家层 面并没有兴趣发出警告性的通知,通知在菲律宾居住 和工作的美国人离开那里。有些在菲律宾的美国人问 萨尔瑞要不要离开菲律宾时,他说道,你们该自己做 决定,是走是留,自己看着办。与他的情况相似,美 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Joseph Grew)在1941年也 发布了一系列的“建议”——不是警告——给居住在 日本的美国人。 萨尔瑞和格鲁显然没有看到日本将军佐藤清胜 (Kiyokatsu Sato)1940年8月发表在东京出版的报纸 《时事文摘》(Nen,Current Digest)上面的一篇文 章。佐藤将军毫不掩饰地指出了征服美国的几个步骤 。他的政府计划的关键是占领夏威夷,这取决于他们 的海军能够比我们的海军有更快的速度。接着是占领 巴拿马运河;然后登陆美国西海岸。日本部队将沿着 落基山脉大举进兵,最后占领纽约!据他估计,全部 的战役将打七年的时间。梅尔文·西蒙斯(Melvin Simons).参与佩里硫岛血战的少数几个海军陆战队 员当中的幸存者之一,在一个死去的日本士兵的口袋 里发现了一张美国地图,在这张地图上日本的旗帜高 高飘扬在落基山脉上,在落基山脉以东则插着美国的 国旗,一直延伸到东海岸。佐藤将军的侵略计划一定 被日军广泛传播,以激励起“皇军”们的战斗意志。 。 在过去的50年里有太多的著述讨论是否是富兰克 林·D.罗斯福总统“允许”美国“被”袭击,以改 变弥漫在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以使美国加入另一场 世界大战,在此之前美国方面已经断然拒绝欧洲的求 援超过两年的时间了。 在1941年的整个夏季和秋季,美国和日本都在发 出战争叫嚣,只不过是外交层面的。由于日本拒绝停 止在亚洲的侵略,罗斯福总统在1941年7月26日冻结 了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几个星期之后,在8月17 日,他警告日本,如果日本继续扩大在亚洲的侵略, 将迫使美国立即采取“任何和全部的必要措施来保护 美国在亚洲的利益”。 美国国内对于日本在美国做生意进行了更加严格 的限制,日本也立即采取了类似的报复举动,对美国 人进出日本进行限制。尽管紧张隋绪不断升温,可是 美国官员们仍然继续“建议”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居民 ,最好离开亚洲。 关于日本1941年对美态度,让人豁然开朗的研究 出现在1998年,东京国际天主教大学的法学和国际关 系教授井口武雄(Takeo Iguchi)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 案。他获得许可,可以利用日本外务省新近解密的外 交档案。这些档案显示,在日本政府内部存在一种想 法——拒绝向美国以书面方式提出警告。在1941年12 月3日的一份最终备忘录中——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 四天,这份最终备忘录写道,日本被迫与美国关于亚 洲侵略的问题进行最终谈判,美国方面“将要承担在 将来会发生的因美国干涉日本扩大亚洲势力范围的任 何及全部的后果”。 井口教授还注意到日本大本营(类似于美国的参 谋长联席会议)的战争日志。大本营的战争日志显示 ,东京方面存在持续的争论——是否要告知东京方面 准备结束谈判,向美国开战,根据1907年的《海牙公 约》,日本政府应该这么做。 P6-7

当我**次读完初稿的时候,说心里话,我并不是非常的震惊。虽然日军在远东的罪行骇人听闻,令人发指,但相对于日军在中国作的罄竹难书的恶来说,不足以让我大惊小怪。但是,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依然对作者们和他们的作品刮目相看。 
一、作为学者,他们的观点是客观的,虽然情绪上有时候不免义愤填膺,但是在作出评价的时候,依然会尽可能还原事情的真相。重要的是,他们敢说。
二、他们引用的资料和数据是真实的,是一手的,甚至为访问当事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跑了很多地方,都有可靠的来源。
三、作者关心的重点不是战争对一个国家的伤害,也不是关注战争破坏了多少钱财,而是把重点放在战争中主题——每一个军人本身。对军人个体的伤害,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家庭的影响,后遗症等,这是作者关注的重点。
四、他们很注重对绝境下真实人性的分析。比如作者写有的年轻的战俘做梦中会哭着喊妈妈;饿极了时候,切开同伴的喉咙,靠喝同伴的血维持生命;战俘船沉没,盟军的潜艇救援时因承载的人数有限,只能把部分同伴留在茫茫大海,这是怎样的绝望和撕心裂肺?还有,今天,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当美国人读到日军残酷对待美国战俘的这些往事的时候,会作何感想?有些人可以口述、写作自己的战争经历,另一些人却守口如瓶,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近数十年里,那些曾经的战俘为什么又终于敞开心扉? 这些问题,我们中国的学者都很少涉及。我们更对的是写日军的残暴,写我们对日军的恨,写我们抗日的英勇,对深层次的分析很少见。我觉得这是大家应该读读这套书的原因之一。
这套书值得关注的地方还有:我们在了解日本这个民族的时候,是不是也要站在全球的角度?我们不仅要看日军怎样对待同为黄皮肤的中国人,还要看看战争中他们如何对待美国人、英国人。日本在世人的印象中是懂礼貌、守纪律、勤奋、干净,小小国家有那么多世界**公司,怎么*后成了法西斯?即使日本是“恶人”,我们能不能把他们教化成“好人”?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在这方面,作者是做了有益的分析的。
*后,也是我重点想说的,西方战俘体现了很多优点,在**困难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对自己的人格和身份的肯定、认同,以及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当今,美国和日本成了朋友,而日本与我们的关系却还是有很大的隔阂,这是为什么?德国人对自己历史进行了诚挚的道歉和反悔,而日本人为什么说不?为什么敢说不?这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
在这几本书中,希望读者能得到一点点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