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世界心理学经典文丛
ISBN: 9787516819906
卡伦·霍妮(Karen Horney),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早倡导者之一,她认为人类的精神冲突与社会环境联系密切,从根本上来源于与基本焦虑相关的心理冲突,而与性有关的异常心理只是其表现之一,并非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与性有关。
现在,我们使用“神经症”一词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 都*为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神经症”有了一个清 晰且明确的定义。通常,这不过是一种略显高雅地表达不满 的方式:曾经人们满足于用懒惰、敏感、苛责或者多疑来描 述此类人,但现在大家*愿意用“神经症”这个词来代替。 然而当我们使用这个词的时候,还是意有所指的,在选择使 用这个词时,也还是有一些标准的,虽然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在行为反应方面,神经症患者和普通人是截然 不同的。下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就倾向于认为其属于神经症 的表现:一个女孩在工作中,宁愿保持现有的位置和级别, 且拒*接*涨薪,也不愿与上司保持一致;一个只要努力工 作即可突破三十美元周薪的艺术家,却过度享乐生活,而且 还把大量时间花在陪伴女人或沉迷于技术爱好之中。之所以 将他们看成神经症,原因在于,我们大多数人熟悉且只熟悉 一种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暗示着人们想要在世界独占鳌 头,**他人,赚*多的钱,而不是只为了*低限度地满足 生存。 这些例子说明,在认定神经症时,我们常常使用的一个 标准是:他的生活模式是否同我们这个时代**的行为模式 一致。上述那个没有竞争驱力的女孩,至少表面上如此,如 果她生活在普韦布洛(Pue**o)印第安文化中,那她**就 是一个正常人。同样,上面例子中的那位艺术家,如果他生 活在意大利南部或者墨西哥的村庄,那么他的行为与大多数 人无异。因为,在这类环境中,但凡有人为了满足眼前的需 要而去赚取*多的钱或者付出*多努力是不可想象的。回溯 得*远一些,在希腊,超出个人所需而拼命工作的态度,会 被认为是十分不体面的。 “神经症”一词虽源于医学领域,**却不能脱离其 文化内涵而用之。医生可以不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就对其 *伤的腿进行治疗,但却不能因为一个印第安男孩相信自 己的幻觉而将其诊断为精神病,这会存在极大风险。在印 第安的独特文化中,幻觉和幻觉体验被看成是一种特殊的 礼物和来自神灵的祝福。拥有这种体验的人,人们会郑重 其事地认为其享有一定威望。在我们看来,有人如果还能 跟他已故的祖父交谈几个小时,那他可能是神经症或精神 病,但在一些印第安部落,与祖先交流是被认可的行为。 如果有人因为其已故亲属的名字被提及而感到被严重冒 犯,那么我们会认为他确实是神经症患者,但在吉卡里 拉·阿巴切(Jicarila Apache)文化中,这种被冒犯感则显得 十分正常。在我们的文化中,如果一个男人被月经期的女 人吓坏,则应认为患有神经症;然而,在许多原始部落, 对月经的恐惧则是一种常态。 “正常”的概念,会根据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在同 一文化中,不同时期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举个例子来说, 如果**这个时代,一个成熟独立的女性还因为发生过性 关系,而认为自己是“一个**的女人”且“不再值得***男人去爱”,那么,她会被怀疑患有神经症,至少在许 多社会阶层里是这样的。四十多年前,这种罪恶感是一种 常态。对于正常的定义在不同社会阶层中也有所不同,例 如,封建阶层的人认为,男性整天游手好闲,只有在狩猎 或者战争状态下才会显得活跃是很正常的;然而,如果一 个小资产阶级的人如此表现,就会被认为是明显异常的。 这种观念还因性别不同而不同,只要差异存在于社会之 中,就像在西方文化中,男性和女性被认为应该具有不同 的气质、性格。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当她接近40岁时,会 对衰老产生深深的恐惧,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当 一个男人在这个时期,因年龄增长而变得焦虑不安时,那 他很可能被认为患有神经症。 在某种程度上,每个*过教育的人都明白,很多时候对 “常态”或者“正常”的认识是不同的。我们都知道中国人 吃的食物跟我们不同,爱斯基摩人眼中整洁的概念与我们相 左,巫医能够用与现代医生不同的方法来治疗病人,但很少 有人能够明白,人类不仅在风俗方面有差别,在**和情感 方面也有着种种不同,尽管人类学家已经或明或暗地对此进 行了阐释。正如萨丕尔所说,总是在不断重识“常态”,是 现代人类学的功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