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张化桥的股市真话)

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张化桥的股市真话)
作者: 张化桥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75
折扣购买: 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张化桥的股市真话)
ISBN: 9787508654966

作者简介

张化侨,“最敢讲真话的和有良知的分析员” 前瑞银中国投资银行部副主管,现任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1963年出生于湖北荆门县,中国湖北财经学院经济学学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后加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并于1991~1994年间于澳洲堪培拉大学任金融讲师。 1994年,张化桥移居香港,先后于惠嘉、里昂及汇丰等多家外资银行担任经济师和股票分析师。1999~2006年,在他担任瑞银中国研究部主管、联席主管期间,他的团队连续五年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为“最佳中国研究团队”,他本人也连续四年被《亚洲货币》杂志评选为“最佳中国分析师”。 2000~2003年,他在瑞银大力推荐小型民营企业,并创立民企指数,被冠以“民企之父”之称;2003年,协助推进中国QFII(合资格境外投资者)机制;2006~2008年,担任上市公司深圳控股的首席营运官;2008年底,重回瑞银当投资银行家;2011年离开瑞银,转而从事小额贷款业务。

内容简介

我最近读了美国先锋500指数基金 (Vanguard500IndexFund)的创始人约翰·伯格 (JohnBogle)的两本书,一本是他2007年写的《长 赢投资:打败股票市场指数的简单方法》 (TheLittleBookofCommonSenseInvesting),另 一本是他2008年写的《够了》(Enough)。这两本书 的共同主题十分鲜明,我把它记录在此,以警告我自 己,也与读者分享。 先说股民的悲哀。伯格说,你们瞎折腾个什么呢 ?每天忙忙碌碌,买卖频繁,只是帮了券商的忙,肥 了税务局。可是作为一个群体,股民的回报只是等于 大市的回报而已。这还没有扣除股民在瞎折腾过程中 的费用。这些费用包括调研成本、交易佣金和税收。 从中长期来看,大市的回报在扣除货币贬值因素之后 ,无非也就是4%~6%,因此,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费 用的比重。扣除费用,股民作为一个群体,必然跑输 大市。这是一个数学上无法挑战的定理或者不等式。 在欧美100多年的股市历史上,不少智者也总结 出过这个定理,可是股民们还是乐此不疲。为什么呢 ?为什么100次股灾也不足以教会股民呢?原因很简 单,大多数股民根本没有理解这个浅显的道理。也有 不少人明白这个道理,但过于自信和贪心。他们认为 ,虽然股民作为一个群体,只能跑输大市,但自己有 优越的智商、选股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必然能跑 赢大市。我记得几年前某机构在美国作过一个样本很 大的问卷调查,结果很有趣:19%的人确信自己属于 美国收入最高的1%的群体。 我们经常听到张三、李四炒股赚钱的例子,可是 当他们亏钱的时候,他们一般是轻描淡写或者讳莫如 深的。从中长期来看,持续炒股而成功的人是极少见 的,其概率就像中六合彩一样低。 有人可能辩解说:“我过去三五年的投资回报真 的很高。”可是伯格提醒我们,你真的跑赢大市了吗 ?特别是,把瞎折腾的费用扣除之后,你还能跑赢大 市吗?最后一点,过去的三五年不能代表未来的三五 年。统计学上的“均值回 归”(ReversiontotheMean)让你不敢得意。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欧美股民明白了自己的 瞎折腾从中长期来看有多么愚蠢,于是共同基金行业 越来越兴旺,共同基金占股市的交易和持股份额也越 来越大。但是伯格认为,基民与散户相比,几乎同样 愚蠢。基金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当然也只能跑输大市 。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本身就是大市,它们怎能跑赢 自己呢?除去买卖基金的费用,以及基金本身的各种 费用,这个行业当然也只能跑输大市。在全球经济增 长放缓、企业回报率下降的当今世界,每年1%或者 2%的费用率简直是一个吃人的数字。伯格说,不管 基民们是赚还是赔,费用可是刚性的,这不是很可笑 吗? 伯格说,基金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很敬业, 智商高,也很诚实,但作为一个整体,他们不创造社 会价值,也不为基民们创造价值。伯格自己作了大量 调研,也引用了大量权威机构和人士的研究。比如, 他引用了耶鲁大学基金会首席投资官戴维·斯文森( DavidSwensen)的研究:在多如蚂蚁的基金中,只有 约4%的基金在过去20年中扣除税收和费用之后能够 跑赢大市,而且平均起来也只是比大市的回报率多了 0。6%而已;而96%的基金跑输大市,而且输得很厉 害:平均每年跑输4。8%。大家都知道基金经理和券 商有发财的,可是发财的基民却很少听说过,伯格如 是说。我突然想起一个例子,挖黄金的人不见得赚钱 ,但生产和销售铲子及铁锹的人可以大赚其钱。 最近20年在美国还有一个很兴旺的行业就是投资 顾问行业,投资顾问们帮基民们选择投资哪种基金, 何时投入,何时退出,煞有介事。当然,这些人不是 做义务劳动的,基金的买入和卖出也不是没有费用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过去20年内,投资顾问们推 荐的基金的回报率严重跑输基民们随心所欲所选的基 金的回报率。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