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八相

上海十八相
作者: 董鸣亭|绘画:施振华
出版社: 上海文化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上海十八相
ISBN: 9787553500386

作者简介

董鸣亭,女,1959年5月生。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原《新闻报》记者,上海市宁波旅沪同乡会会员,会刊特约记者。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微校教育资源专家。专栏作家。曾旅居*本多年,著有散文集《国立的雨》、报告文学《挑战无极限》、电影故事《霍生桑》、短篇小说《屋檐下的风铃》等。曾用*千里的笔名撰写了近二十年的专栏,积累了数百篇文学作品。系列作品入编文汇出版社《我的初恋》一书,散文《国立的雨》被收进《中外经典抒情散文集》。《水心的美》被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进《世纪之爱》,叙事散文《河边人家》在上海市人民**新闻办公室及主要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的“情系民居”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电影故事《霍生桑》在上海文联和上海电影制片厂联合举办的“建国五十周年电影剧本和电影故事征稿”中获得**电影故事奖。

内容简介

每逢说到儿子的事,花脸外婆就不做声了,这是 她的心病,虽然她领养了一个孩子,但她在和阿娘聊 天时总会感叹几句说:“地要冬耕,儿要亲生。”说 阿娘虽然只生了我父亲一个人,但给阿娘送来一大帮 孙子孙女,说阿娘是真正的福气人。 从我懂事起,花脸外婆就一个人住在亭子问里, 坐在楼梯口端着一个破的面盆拆纱头。我们一幢楼里 的小孩有时候就围在花脸外婆身边帮她拆,那一块块 白的红的小纱头用一只有轮齿的钢圈使劲用力,整块 布头就会变成一团团纱拉出来了。 我喜欢帮花脸外婆拆纱头,特别是冬天,坐在阳 台上拆着纱头,在五彩的阳光下纱头会发出各种光泽 ,那细细的棉纱丝随着阳光在风中舞动。我拼命地拆 着纱,希望花脸外婆面盆里的纱头都变成一丝丝的纱 ,那么她明天就可以把纱换成钱,再换成她喜欢的绍 兴老酒,然后我们这帮小孩子就看她喝老酒,听她喝 醉时唱《孟姜女》的歌。有时候她喝多了,就讲外公 的事给我们听,说他在解放前逃到**去了,去的时 候问她去吗,她说**是个穷地方,哪能和上海比? 再说她也恨大老婆,那大老婆凶呀,就像只雌老虎, **到晚看见她就骂,所以花脸外婆认为他们要去台 湾就去吧,自己反而能离开大老婆,自由自在地过* 子了。 结果,外公带了大老婆一家人去了**,把她一 个人留在了上海。解放了,**把她住的房子收公了 ,她就住到了这里。说这些话时,花脸外婆总是借着 酒兴感叹无比,而我和楼里的小伙伴帮她拆纱头,直 到阿娘用她浓浓的宁波话叫我吃饭了,我才放下纱头 回去。 阿娘看见我小手指上因为拆纱头用轮齿过力出血 了,就一边把我的手指在自来水里冲,一边说我是“ 寿头”,说花脸外婆是个人精,你帮她拆了再多的纱 也不会给你吃粒糖。不过,阿娘有时候也帮花脸外婆 拆纱头,她说花脸外婆—个人“交关罪过”,过*子 就靠冬天里拆纱头,夏天里卖棒冰了。 说起棒冰,那是我们孩儿时代夏天里*令人向往 的东西,四分钱一根,有赤豆棒冰,也有奶油味和盐 水棒冰,那包棒冰的纸头上面就印着“光明牌”。“ 光明牌”不但生产棒冰,还有雪糕,不过雪糕要八分 钱一根,相对来说,八分钱可以吃两根棒冰了。 夏天一到,阿娘看看*头快落山,就用面盆把水 泼在阳台上,那火烫的阳台水门汀碰到凉爽的水就发 出一声声“咝咝……”的声音,阿娘用几块木板搭在 两根长脚凳上成了_张*,让我们坐在上面乘风凉。 这时候,花脸外婆也背起了一个木箱,沿着弄堂口一 路叫卖着:“棒冰吃哦!棒冰吃哦!”等到花脸外婆从 弄堂口走到我们门口时,她的棒冰也卖得差不多了, 那只木头箱子里就剩下几根断了的棒冰。阿娘用三分 钱买下一支断棒冰,盛在碗里,然后我们几个小孩子 ,你一口,我一口,吃得津津有味。 夏天里是花脸外婆*得意的时候,也是她一年中 赚钱*多的时候。她背着卖棒冰的箱子,身后总会跟 着一帮子小孩,这些小孩都是弄堂里的,跟在花脸外 婆身后.一路跳一路奔,到了各自家门口,只要叫一 声“花脸外婆来了”,大人们就会出来买棒冰,顺便 和花脸外婆说上几句。 P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