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惊悸

红色惊悸
作者: 梁晓声
出版社: 文化艺术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21.65
折扣购买: 红色惊悸
ISBN: 9787503931376

作者简介

梁晓声 1949年生,山东荣城人,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其代表作品有:《雪城》、《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浮城》、《年轮》、《父亲》、《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现为中国语言大学教授。

内容简介

2001年的7月,确切地说是7月下旬某日晚上八点多钟的时候,在这一座 北方城市,在这一条步行街上,穿着少得不能再少的女人们触目皆是,她们 裸胳膊裸腿的身影,招摇地往来于男人们眼前。十之六七的她们化着妆,染 了发,文了眉。如果她们正巧驻足在离你很近的地方,如果某个男人有兴趣 盯住她们中某个的脸细看,那么他可能还会发现她割过眼皮做过眼线垫过鼻 正过唇,目光从脸上往下溜,他可能还会看出她的胸挺得似乎有点儿不太一 般,于是有根据猜测她可能还隆过胸…… 真的触目皆是触目皆是。 中国的男人们实在是很值得钦佩的一二十年前,在中国,男人们和女人 们穿着上的差异是很小的。除了样式的区别,色彩享有率几乎是一致的。历 史上的普遍规律告诉我们,从二十年前那一种情况到现而今这一种年轻女人 们比赛着追求性感的情况,过渡阶段怎么也得半个世纪左右。因为这种过渡 的完成往往需要文化的准备时期和文化的引导时期与文化的铺垫时期。然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的时代演进都加速了,中国也不例外。非但不例外 ,而且是全世界时代演进步伐最快的国家。事实上,年轻女人们追求性感的 本能十年前就已经开始激情地释放着了。十年后的今天,则完全成为潮流冲 击时代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了。即使她们某一天起一律地胸前只挂两片树叶、 腰以下只胡乱地遮几把草,绝大多数中国男人也是不会“友邦惊诧”的。甚 至巴不得她们某一天起一律地都那样子。男人们挣的钱越来越多,女人们穿 的衣服越来越少或者干脆觉得穿衣服别扭——这是中国新新人类向往中的新 新理想王国的图景。虽然都懒得这么说。 当日晚报上的“女性风采”版,照例刊登着“做女人挺好”的丰乳药品 广告。一个靓妹的玉照不仅“挺”得挺好,而且简直可以说“挺”得风情百 种迷人极了。在这广告的下方,字体比汽水瓶盖小不了多少的一行标题是— —“夏季到来,十点娇红”,正文却只有千把字,以诗般赞美的文字,描写 女性涂红了的脚趾甲如何构成了夏季都市的风景线,如何定使男人们赏心悦 目。在它的左方,一条消息报告人们——一位歌坛小女子不日即将飞抵本市 满足追星族们的朝思暮盼进行大规模巡回演唱。她答记者问的一句话乃是— —“只要观众‘疯狂’,我更‘疯狂’!”——这句话就做了消息报道的标 题,对追星族们起着再明显不过的心理刺激和挑逗意味。在那篇以诗般的文 字赞美女性涂红了的脚趾甲的千字文的右边,另一篇千字文的内容是教女人 如何运用她们的眼波使男人们注意到自己的存在,进而注意到自己的性感, 或自己身体的性感部分——此千字文的署名怪怪的甜甜的腻腻的,怪得很嗲 ,甜腻得使男人想入非非也甜腻得那么性感——“小女子”…… 2001年,中国不少报纸的版面,越来越被些个新新人类中的新新小女子 所侵略所占领所盘踞,她们越来越使某些报纸的某些版面变成仿佛喷洒了太 多的雌性荷尔蒙的女性用纸巾。她们作为有文化的中国新新一代文化女性, 新就新在她们的文化构成除了女性所细致地咀嚼出的那一点儿性的原汁,再 几乎没有什么另外的内容。你很难得出结论是她们靠了自己是记者是编辑的 特殊身份借助报纸这个载体释放自己过剩的雌性荷尔蒙,还是报纸靠了她们 的津津乐道借助她们的女性对女性的新新发现,甘愿地变成女性用纸巾…… 在2001年的夏季,在这一个夜晚,在这一座北方城市的这一条步行街, 那些是报社记者是报社编辑的新新小女子们,也是一道颇值得欣赏的风景线 。只不过她们并不在步行街上似乎有所寻觅又似乎走哪儿算哪儿地溜溜达达 ,这站一会儿那站一会儿地东张西望。她们大抵都在步行街两旁的咖啡屋里 、酒吧里、冷饮店里、西餐厅里,陪着些演艺圈里半红不紫的男星女星们故 作斯文地嘬着吮着呷着。要不所陪就是些董事长啦总经理啦,或某些中青年 低职官员如科长啦处长啦主任副主任啦,以及某些高职官员的秘书们……她 们自然不是做东的人,也是从未埋单的人。她们喜欢那些地方的那种情调、 那种氛围。那种氛围氤氲一片的那种情调,最使人久坐不去的原因其实也没 什么奥妙的,只不过依然是男女荷尔蒙气息的相互诱发和交流。打算尽情挥 霍它一番的可以在那种氛围那种情调中彼此试探并心照不宣灵犀感染之后, 再到别处去干正事儿。经常挥霍已自觉荷尔蒙日渐亏蚀的,却也可以在那种 氛围那种情调中得以再补充再生成再培养,以利再挥霍……高职官员一般不 会出现在这些荷尔蒙气息稠黏的地方,他们大抵都明白自己在这些地方经常 抛头露面是于自己的仕途不相宜的。他们若打算“放松”一下各有各的隐蔽 去处……而那些“小女子”们在这些地方泡着时其实都有自知之明,清楚地 知道自己从来不是也根本不可能是这些地方的主角,往高了想象自己的身份 也只不过是社会这座“大观园”里的袭人罢了。所以她们都显得格外地矜持 又格外地善解人意。明明自己在被稍带地泡着却在内心里暗暗对自己说—— 其实我何尝不是也在泡别人?她们对她们的眼睛所整天瞄准着的那些演艺圈 里的半红不紫的星们所怀的心理是很分裂的。她们比谁们都清楚她们靠了报 社所捧护着的对象们原本是些怎样德行的人,但是权衡之下,她们觉得做对 方们的附着物的感觉毕竟还是挺不错的。如果被对方们全体都抛弃了,她们 眼下赖以生存的饭碗也就砸了。但是她们心的深层对自己靠了报所捧护的对 象们有不同程度的嫉妒。甚至,在社会这个“大观园”里,她们那一种嫉妒 是最直接最深切的。这又是一般情况之下她们要求自己必须掩藏丝毫也不愿 流露的,所以她们其实很不幸在还太年轻的时候就变成了些个城府很深的“ 小女子”…… 在2001年,在中国,在这座北方的城市,在7月里的这一个夜晚,城市 的其他区域都过早地安静了。那些区域里许多街道两旁的许多私营小饭店, 几乎无一例外地灯光通明,也几乎无一例外地空荡无人。它们真是多啊!在 有的街道两旁它们的店面一处挨着一处,它们门前的大红幌子从街首一溜儿 排至街尾,幌穗在7月的这一个熏风靡靡的夜晚偶尔微微地拂动,好像证明 着也是有生命的东西。招徕顾客的姑娘无精打采地伫立门旁,有人经过便立 刻强颜一笑,嗒然若失地目送着背影,表情仿佛是被初恋的人儿抛弃了似的 ,有点儿不知所措的迷惘,也有点儿不明就里的委屈。她们或是店主们招聘 的农村女孩儿,或是店主们自家中考或高考落榜的女孩儿,再不就是她们的 农村亲戚家的女孩儿。如果她们是前者,她们的心里就会产生很快将被辞退 的忧虑。那她们可拿自己怎么办才好呢?农村她们是不愿再回去了。她们中 长相还可以的,‘以后往往就会被这座城市的卖淫现象所吸纳过去。失业的 人数在继续增加,卖淫的小女子们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悖论。正所谓“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她们是后者,她们的忧虑则反了过来,首先 忧虑的是店的存亡。如果店都开不下去了,她们以后的人生还依赖什么呢? 她们这么一想,她们就对以后的人生心灰意冷了。而事实正是,十之八九的 这些私营的小饭店,早已生意清淡得难以撑持了。2001年,经济大萧条的真 相,在这座城市里呈现得特别明显。就一般人家而言,到饭店,哪怕是到这 些价格很低的私营小饭店为什么名义花一二百元吃一顿饭,也意味着是一件 奢侈的事了。 是的,经济大萧条。即使在中国别的城市里不是这样,在中国这座北方 城市里分明的正是这样。 只有在有数的几家装修豪华的大饭店里,每天一掷千元数千元的高消费 仍在进行着。因为够规模的商业的活动,官员们的迎来送往,商与官之间的 公关洽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协作,毕竟还在每天照例地百折不挠地进 行着。普通的老百姓,其实几乎并没有什么机会亲眼目睹那里碰杯劝饮大快 朵颐的情形。但他们知道那种场面在那些地方确实地每天尤其是每天的晚上 都在旷日持久地进行着。他们也能凭影视片断的表现和小说中相关的描写在 自己的头脑中想象出那一种情形。而他们的想象总是比实际内容芜杂。故他 们一谈到这一点,无不气愤愤地咒日:“他妈的腐败!”其实呢,也不尽然 一概地都可算做腐败。在这座经济极为萧条的城市里,官员们的迎来送往, 已很少花公款了。公款行为的一切消费,已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压缩到了最低 限度。故官员们迎来送往的宴请,席座中几乎必有一位商企界人士。他往往 是私企老板、合资企业的中方管理者或少数经济效益还比较好的国企领导者 ,或早年下海十数年间所幸没被商海波涛淹毙终于干出了点儿名堂的原机关 同仁。他们是够身份的陪客,也是埋单人。他们倒也乐于充当那样的角色。 毕竟得以有机会新结交几位官员。双方有点儿不言自明地互帮互助的意思。 即使这些几乎每晚都在照例进行的高消费,也不如五六年前那么能营造一种 消费火爆的繁荣昌盛的风景了。在本市屈指可数的上星级饭店豪华、气派、 宽敞的用餐大厅里,中午基本上都像谢绝参观的博物馆大厅一样肃静。除了 蜡人般的服务员小姐没有必要而又忠于职守地翘立期待,往往并无顾客光临 。就是到了晚上,有一两成顾客入门就足以令小姐们笑容可掬了,招待唯恐 不周到不热情。而那些起了各种词牌般富有诗意的名字的单间,每晚能开用 一间,总经理之类的主管人物闻报就颇觉欣慰了。正是在那一间单间里,除 了官员们礼节性的迎来送往,再就是商企洽谈的进行了。这类洽谈总是以务 虚的试探开始,以务实为目的,结果常以务了一通虚而告终。经济萧条的时 代大背景,使商企洽谈的双方无不格外谨小慎微,都怕自己上了对方的圈套 被坑骗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痛心疾首悔之晚矣。然而正是以上两方面被 老百姓咒为“腐败”的另类消费,使几座上星级饭店似乎有着一种挺住不倒 闭的理由。实际上它们都早已是亏损经营的饭店。相互之间比经济效益的标 准,早已不是谁盈利多,而是谁亏损少。也正是那另类消费,蕴涵着本市经 济振兴的微弱希望和看不大分明的前景。如果连本市商企界人士们也不互相 宴请了,那么本市的大小经济血管,也就差不多意味着全都彻底栓塞住了。 这也是“中国特色”之一种。但这一种“中国特色”,实在地更是深谙中国 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家们头脑里的逻辑,而非是中国老百姓们的看法和想法。 尽管经济学家们是对的,老百姓们的看法和想法是不无偏激的…… 在2001年,南和北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巨大,巨大到了忧国之士们企 图解决而又深感自己智慧不够用的程度。 在2001年,在中国,在这一座北方城市,在那一条步行街上,几乎只有 在那一条步行街上,城市的神经亢奋着。 人流如织,人流如织在某一阶段比肩接踵……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