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的财富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任重道远·承担使命须当仁不让 《西游记》的一号男主角是孙悟空,但取经队伍 的领导人却是唐僧, 因为他是最为虔诚的佛教信徒,对西天取经怀有一种 可贵的执着与坚定。 取经途中,师徒四人遇到过无数的困难与挫折,几乎 任何一个困难都可能 中断取经大业,但唐僧总能以他的坚定信念感染着取 经队伍的每一个人, 使大家团结在一起,朝着西天取经这个共同的目标前 进。纵观从唐到明数 百年间问世的“西游”作品,“唐僧取经”永远是其 无可替代的母题,孙 悟空、猪八戒、沙僧等都是作为唐僧的补充和衬托逐 渐添加上去的。没有 孙悟空,尚能成“西游”故事,倘或缺唐僧,则如釜 底抽薪,根本无以言 “西游”了——无可置疑,唐僧处在取经团队的核心 ,是这一取经班子的 “班主”: 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相比,唐僧是唯一没有 任何神通法力的肉体 凡胎,遇到妖魔动辄滚下马鞍、吓得魂不附体,而且 又是非不分、人妖不辨、 懦弱愚庸,几番磨难皆多咎由自取。但理智却让人不 能不看到唐僧的另一 面,那就是他颇有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之心,实事求 是、知错改错之举, 仍不失为一代高僧风范。西天取经主要是唐僧的事业 ,观音菩萨之所以选 定他作为取经人,更多是看重其“佛子”的出身。原 来他是如来佛祖的第 二个徒弟,唤作金禅子,只因未听佛祖的传法而贬谪 凡尘,托化为玄奘。 而孙悟空等三人都曾经犯过罪孽,如来与观音菩萨是 抱着挽救失足者的仁 慈心才让他们跟随唐僧将功赎罪的。西行之路漫漫, 猪八戒最难耐寂寞和 清苦,时时嚷嚷散伙,要回高老庄做回炉女婿;孙悟 空也曾两度打道回府, 一个筋斗翻回花果山做美猴王,虽然系唐僧紧箍咒所 逼,但这种“迫害” 与唐僧所经历的种种生死劫难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了。 其次,唐僧的外貌气质也比较符合他作为“佛子 ”的身份。小说第 十二回,唐僧穿上了观音赠送的袈裟后,“凛凛威颜 多雅秀,佛衣可体如 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以至长 安城里大男小女无不 争夸其为活罗汉现世,活菩萨临凡。取经途中,唐僧 屡屡因为他那气宇轩 昂、英姿飒爽的外表气质引来许多人的赞叹。第二十 九回,唐僧师徒三 人(孙悟空被赶回花果山)来到宝象国,当唐僧来到金 殿拜见国王时,两 边文武百官无不叹道:“上邦人物,礼乐雍容如此! ”以八戒与沙僧的丑陋, 当然不会得到这样的称赞,这里显然是指唐僧。第五 十四回,女儿国国王 想招唐僧为夫,派驿丞前去打探消息,驿丞回来后报 告说:“御弟相貌堂 堂,丰姿英俊,诚足天朝上国之男儿,南瞻中华之人 物”,喜得女国王马 上派她去求亲,看来女国王注重的也是唐僧那“丰姿 英俊”的外表。事实 上,唐僧对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极为看重。第七十九回 ,唐僧师徒路经比丘 国,因为国王正滥杀和尚,孙悟空给师父脸上涂了一 把臊泥,虽然是事出 无奈,但由于毁坏了他一贯的美好形象,使得他一直 闷闷不快。当孙悟空 降得妖魔,请师父去会见国王时,唐僧倒扭扭捏捏起 来,说道:“虽足得胜 来请,但我这个臊脸,怎么见人?”由此可见唐僧对 自己的相貌还是相当 在意的。后来师徒四人取回真经,路经陈家庄时,师 徒四人看到寺庙里供 奉的四人头像,来了一番评头论足,“八戒看见,扯 着行者道:‘兄长的相 儿甚像。’沙僧道:‘二哥,你的又像得紧。只是师 父的又忒俊了些儿。’三 藏道:‘却好!却好!’遂下楼来。”一段小小的插曲 ,将唐僧那看重自己 外貌、喜人夸奖的心思表露无遗。不过,唐僧的这种 好相貌有时也给他带 来麻烦,譬如小说中贯穿始终的唐僧被女妖精掳掠就 足以证明这一点。 唐僧另外一个符合取经的条件是他的仁慈心。这 其实是佛教经义的需 要,因为在佛教看来,仁慈心是作为佛教徒的第一要 求。孙悟空等人虽然 已经皈依佛门,但他们曾经干过杀人放火、伤天害理 的坏事,这与自小从 未杀生害命的唐僧不能同日而语。取经途中,唐僧的 这种慈悲心贯穿始终。 第二十一回,唐僧在黄风岭遭难被擒,他身处险境, 却反倒担心悟空与八 戒的安危,“纷纷泪落,心心只念着悟空、悟能,不 知都在何处”。小说第 三十七回,唐僧夜坐宝林禅寺堂中,灯下念经,困乏 之下睡着。梦中突然 看见一条汉子,“浑身上下,水淋淋的,眼中垂泪, 口里不住叫:‘师父! 师父!”’唐僧以为是妖魔,因而欠身道:“你莫是 魍魉妖魅,神怪邪魔, 至夜深时,来此戏我?我却不是那贪欲贪嗔之类。我 本是个光明正大之僧, 奉东土大唐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者。我手下有三个 徒弟,都是降龙伏虎 之英豪,扫怪除魔之壮士。他若见了你,碎尸粉骨, 化作微尘。此是我大 慈悲之意,方便之心。你趁早儿潜身远遁,莫上我的 禅门来。”不管是不 是妖魔,他都一样心怀慈念,因而经常上妖精的当。 小说第三十三回,平 顶山莲花洞的妖魔变成一个跌伤了腿脚的道士,唐僧 闻言善心大发,马上 要将坐骑让给那道士。听道士说不能骑马,唐僧又叫 孙悟空驮他,悟空本 来要将妖魔一跤摔死,谁知被妖魔识破,变成两座大 山将悟空压住,摄走 了唐僧。第四十回,红孩儿想吃唐僧肉,因为有悟空 等三人在旁,难以下 手,于是变作一个七岁顽童,赤条条将麻绳捆了手足 ,高吊在那松树梢头, 口口声声只叫救人,唐僧再次中了圈套,救下了红孩 儿,反而将一腔忠诚 的悟空教训了一顿:“这泼猴多大惫懒!全无有一些 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 撒泼行凶哩!”事实上,由于唐僧的慈悲心怀,取经 队伍经常遭到这样那 样的困难,但唐僧依然执迷不悟。第八十回,陷空山 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变 成一个受害被缚的女子,妄想迷惑唐僧。由于此前的 许多教训,唐僧决定 听从孙悟空的建议,不再上当。然而唐僧的定力实在 太弱,当妖精的几声 善言善语嘤嘤地传到他耳内,尤其是她所说的“师父 啊,你放着活人的性 命还不救,昧心拜佛取何经”,一下子突破了唐僧的 心理防线,他不顾悟……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