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读客知识小说文库

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读客知识小说文库
作者: 高阳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1.39
折扣购买: 红顶商人胡雪岩(6悲凉醒世大结局)/读客知识小说文库
ISBN: 9787539955636

作者简介

高阳(1926—1992),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水,笔名郡望、吏鱼。大学未毕业,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并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 高阳擅写历史小说,也是著名的“红学”专家。我国历史纷繁幻杂,高阳却能从容驾驭。“以历史入小说,以小说述历史”的独特著述手法令其蜚声文坛。 他一生著作90余部,读者遍及全球华人社会,著作在海内外发行量均在千万之上。因流传甚广,乃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高阳誉满海峡两岸,由此可见一斑。

内容简介

汇丰银行的买办曾友生,为人很势利,喜欢借洋人的势力以自重。他对 胡雪岩很巴结,主要的原因是,胡雪岩跟汇丰银行的“大班”,不论以前是 否认识,都可以排闼直入去打交道,所以他不敢不尊敬,但胡雪岩却不大喜 欢这个人,就因为势利之故。 但这次他是奉了他们“大班”之命,来跟胡雪岩商量,刚收到五十万现 银,需要“消化”,问胡雪岩可有意借用? “现在市面上头寸很紧,你们这笔款子可以借给别人,何必来问我这个 做钱庄的?” “市面上头寸确是很紧,不过局势不大好,客户要挑一挑。论到信用, 你胡大先生是天字第一号的金字招牌。”曾友生赔着笑说, 。胡大先生, 难得有这么一个机会,请你挑挑我。” “友生兄,你言重了。汇丰的买办,只有挑人家的,哪个够资格来挑你 ?” “你胡大先生就够。”曾友生说,“真人面前不说假话,除了你,汇丰 的款子不敢放给别人,所以只有你能挑我。” “既然你这么说,做朋友能够帮忙的,只要办得到,无不如命。不过, 我不晓得怎么挑法?” “无非在利息上头,让我稍稍戴顶帽子。”曾友生开门见山地说,“胡 大先生,这五十万你都用了好不好?” “你们怕风险,我也怕风险。”胡雪岩故意问古应春,“王中堂有二十 万银子,一定要摆在我们这里,能不能回掉他?” 古应春根本不知道他说的“王中堂”是谁,不过他懂胡雪岩的意思,是 要表示阜康的头寸很宽裕,便也故意装困惑地问:“呀!小爷叔,昨天北京 来的电报,你没看到?” “没有啊!电报上怎么说?” “王中堂的二十万银子一半在北京,一半在天津,都存进来了。”古应 春又加一句,“莫非老宓没有告诉你?” “老宓今天忙得不得了,大概忘掉了。”胡雪岩脸看着曾友生说,“收 丝的辰光差不多也过了,实在有点为难。” “胡大先生,以你的实力,手里多个几十万头寸,也不算回事,上海谣 言多,内地市面不坏。马上五荒六月,青黄不接的时候,阜康有款子,不怕 放不出去,你们再多想一想看。吃进这笔头寸,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胡雪岩点点头停了一下问道:“利息多少?” “一个整数。”曾友生说,“不过我报只报八五。胡大先生,这算蛮公 道吧?” “年息还是月息?” “自然是月息。” “月息一分,年息就是一分二。这个数目,一点都不公道。” “现在的银根,胡大先生,你不能拿从前来比,而且公家借有扣头,不 比这笔款子你是实收。” 胡雪岩当然不会轻信他的话,但平心而论,这笔借款实在不能说不划算 ,所以彼此磋磨,最后说定年息一分,半年一付,期限两年,到期得展延一 年。至于对汇丰银行,曾友生要戴多少帽子,胡雪岩不问,只照曾友生所开 的数目承认就是。 胡雪岩原来就已想到,要借汇丰这笔款子,而汇丰亦有意贷放给胡雪岩 。彼此心思相同,加以有胡雪岩不贪小利,提前归还这很漂亮的一着,汇丰 的大班,越发觉得胡雪岩确是第一等的客户,所以曾友生毫不困难地将这笔 贷款拉成功了,利息先扣半年,曾友生的好处,等款子划拨到阜康,胡雪岩 自己打一张票子,由古应春转交曾友生,连宓本常都不知道这笔借款另有暗 盘。 司行中的消息很灵通,第二天上午城隍庙豫园的“大同行”茶会上,宓 本常那张桌子上,热闹非凡,都是想来拆借现银的。但宓本常的手很紧,因 为胡雪岩交代,这笔款子除了弥补古应春的宕账以外,余款他另有用途。 “做生意看机会。”他说,“市面不好,也是个机会,当然,这要看眼 光,看准了赚大钱,看走眼了血本无归。现在银根紧,都在脱货求现,你们 看这笔款子应该怎么用?” 古应春主张囤茶叶,宓本常提议买地皮,但胡雪岩都不赞成,唯一的原 因是,茶叶也好,地皮也好,投资下去要看局势的演变,不能马上发生作用 。 “大先生,”宓本常说,“局势不好,什么作用都不会发生,我看还是 放拆息最好。” “放拆息不必谈,我们开钱庄,本意就不是想赚同行的钱。至于要发生 作用,局势固然有,主要的是看力量。力量够,稍微再加一点,就有作用发 生。”胡雪岩随手取过三只茶杯,斟满其中的一杯说,“这两只杯子里的茶 只有一半,那就好比茶叶同地皮,离满的程度还远得很,这满的一杯,只要 倒茶下去,马上就会流到外面,这就是你力量够了,马上能够发生作用。” 古应春颇有领会了,“这是四两拨千斤的道理。”他说,“小爷叔,你 的满杯茶,不止一杯,你要哪一杯发生作用?” “你倒想昵?” “丝?” “不错。” 古应春大不以为然。因为胡雪岩囤积的丝很多,而这年的“洋庄”并不 景气,洋人收丝,出价不高,胡雪岩不愿脱手,积压的现银已多,没有再投 人资金之理。 “不!应春。”胡雪岩说,“出价不高,是洋人打错了算盘,以为我想 脱货求现,打算买便宜货,而且,市面上也还有货,所以他们还不急。我呢 !你们说我急不急?” 忽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古应春与宓本常都不知如何回答了。 “你们倒说说看,怎么不开口?” “我不晓得大先生怎么样。”宓本常说,“不过我是很急。” “你急我也急,我何尝不急,不过越急越坏事,人家晓得你急,就等着 要你的好看了。譬如汇丰的那笔款子,我要说王中堂有大批钱存进来,头寸 宽裕得很,曾友生就越要借给你,利息也讨俏了,只要你一露口风,很想借 这笔钱,那时候你们看着,他又是一副脸嘴了。” “这似乎不可以一概而论。”古应舂总觉得他的盘算不对,但却不知从 何驳起。 “你说不可一概而论,我说道理是一样的。现在我趁市价落的时候,把 市面上的丝收光,洋人买不到丝,自然会回头来寻我。” “万一倒是大家都僵在那里,一个价钱不好不卖,一个价钱太贵,不买 。小爷叔,那时候,你要想想,吃亏的是你,不是他。” “怎么吃亏的是我?” “丝不要发黄吗?” “不错,丝要发黄。不过也仅止于发黄而已,漂白费点事,总不至于一 无用处,要掼到汪洋大海。”胡雪岩又说, 。大家拼下去。我这里是地主 ,总有办法好想,来收货的洋人,一双空手回去,没有原料,他厂要关门。 我不相信他拼得过我。万一他们真是齐了心杀我的价,我还有最后一记死中 求活的仙着。” 大家都想听他说明那死中求活的一着是什么,但胡雪岩装作只是信口掩 饰短处的一句“游词”,笑笑不再说下去了。 可是当他只与古应春两个人在一起时,态度便不同了,“应春,你讲的 道理我不是没有想过。”他显得有些激动,“人家外国人,特别是英国,做 生意是第一等人。我们这里呢,士农工商,做生意的,叫啥‘四民之末’, 现在更加好了,叫做‘无商不奸’。我如果不是懂做官的诀窍,不会有今天 。你说,我是不是老实话?” “不见得。”古应春笞说,“小爷叔光讲做生意,一定也是第一流人物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