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宇航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任新民院士传记
ISBN: 9787515905877
谭邦治,研究员。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从事导弹控制系统及总体设计工作,后曾在七机部办公厅任秘书,航天部科技委办公室主任、科技处处长,航天工业总公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经济贸易部总工程师。现任“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学术研究部主任。荣获航天部二等功、三等功,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科技论文、报告140余篇,参加编写《世界导弹与航天工业要览》《航天入门必读》《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空航天卷1、2)》《新世纪百科知识金典》《两弹一星元勋传》等图书。
4月17日清晨,就在钱学森、李福泽、任新民 等即将乘专机返回发射基地之时,总理办公室通知: “经党中央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批准,东方红一号卫星 上不装安全自毁系统。” 任新民返回发射场后,旋即召集运载火箭试 验队的全体人员,传达4月14日汇报会的精神和 周总理的指示。严格地按照他们在向中央政治局 提交报告中的承诺和周总理的要求,精心组织参 试人员进行发射阵地的垂直测试检查。4月20日 上午8时,周总理亲自给国防科委罗舜初副主任 打来电话,这次发射要做到“安全可靠,万无一 失,准确入轨,及时预报”,并要求将这16字要 求传达给在基地的全体参试人员。很快,一幅书 写着16字要求的红色巨幅标语,便高高地、醒目 地悬挂在了发射塔架上。 4月24日,周总理再次打电话给国防科委罗舜 初副主任:“毛主席很重视这次卫星发射,希望大家 鼓足干劲,过细地工作,要一次成功,为国争光。” 4 月24日晚上8点钟,发射卫星的工作正按着既定的 程序进行着,发射指挥员下达了发射前“一小时准 备”口令,周总理又发来了指示:“关键是工作要准 确,不要慌张;不要性急,要沉着、谨慎,把工作 做好!”任新民同现场的所有参试人员都侧耳倾听广 播喇叭里传来的周总理指示,仿佛周总理就在身边, 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21时35分,随着一 声响亮的“点火”命令, 一声巨响,刹那间火箭一级的四个发动机同时喷出橘 红色的火焰,“长征一号” 托举着“东方红一号”徐徐升起,发动机喷出的十几 米长的火焰光亮夺目,照亮 了夜空。当任新民在地下控制室的电视屏幕上看到火 箭起飞的图像后,他和他 的同事们拔腿便往外跑。地下室的通道又窄又长,他 和另一位年长的控制系统 技术负责人沈家楠跑在最前面,同事们都让着他们, 后边急着往外冲的年轻人, 看见前面的两位长者,都不好意思挤过去,只好耐着 性子跟在后面。跑到外面, 只见美丽的火焰划破夜空,直奔东南方向而去,火箭 越飞越远,越来越高,亮 点越来越小,到后来只隐隐约约地看到亮点。在欢呼 雀跃的人群中任新民显得 很镇静,默默地自言自语:“一、二级可能正常分离 了!”他又赶忙跑回地下控 制室,广播喇叭里传来“捕获目标”“跟踪正常”“ 飞行正常”“二、三级分离正 常”“卫星入轨”等一连串捷报。21时50分,国家广 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了我国 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洪亮。鸦雀无 声的地下指挥室顿时沸腾起 来,“我们成功了!”的欢呼声震天动地,连成一片 ,人们彼此握手祝贺、拥抱, 不知不觉地流出了激动而欢欣的热泪。这是千万人辛 勤劳动而结出的硕果啊! 毛主席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终 于实现了。这在我国航天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揭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 幕,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始进入空间时代。 平时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任新民,此刻似乎更沉 静了,他站在发射塔架前 面的广场上,望着那焦黑的导流槽,塔架上面空落落 的,昔日天天抚摸、培育的 “宝贝”已经巡天,遨游苍穹了,真像心爱的女儿出 嫁一样,有些恋恋不舍之情。 他若有所思地在广场上踱来踱去,默默地返回驻地了 。 22时整,国防科委罗舜初副主任向周总理报告: “运载火箭一、二、三级均 工作正常,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已入轨, 国家广播事业局已经接收 到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周总理听后高兴地 说:“准备庆贺!”并立即向 毛泽东主席作了报告,毛主席连声说:“好!太好了 !”后来,在毛主席身边的 工作人员回忆说,毛主席听到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后 ,眉开眼笑,一下子扔掉 手中的香烟,竟然高兴得舞起来,这在毛主席一生中 是很罕见的。 P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