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无余蕴矣(梁漱溟访谈录)(精)

至道无余蕴矣(梁漱溟访谈录)(精)
作者: 梁漱溟|整理:(美)林琪//伍贻业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1.50
折扣购买: 至道无余蕴矣(梁漱溟访谈录)(精)
ISBN: 9787559812841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

内容简介

第一天 1980.6.19 [此日没有录音,以下是根据两个人的现场记录而写成 的。] 去北京大学教书 梁漱溟说[袁世凯称帝]设立政事堂,取消段内阁。段 祺瑞这个人很好,他离开了北京城去西山住了。袁失败又 恢复段内阁、总理府,要张耀曾做司法总长。倒袁成功是 依靠了西南方面的势力,云南、广西……张耀曾就是代表 了西南派的力量。张耀曾的父亲是张门的第十二个儿子, 梁的外祖父是张门的长子,因此张耀曾算是梁的远房堂舅 。但张耀曾最喜欢的还是梁这个外甥。张要梁做他的秘书 ,因为张要同西南方面联络,梁便掌握起草文书和机要文 件,有一本密码。工作很忙,经常要忙到深夜。张有四个 秘书,沈钧儒年龄最大,好像是四十二岁,长梁十八岁。 后来,张耀曾不做司法总长了,梁才能在推迟一年后,到 北大哲学系教书。 梁当讲师,每周讲两个小时,最长不超过三个小时。 开始讲印度哲学,后来也讲儒家哲学。朱自清、冯友兰, 还有孙本文、顾颉刚,都是梁在北大教哲学时的第一批学 生。谭平山(鸣谦)也是,他大梁五岁。系主任是陈百年 。1924年,梁辞去北大教职。 杨怀中(昌济)先生[杨开慧父亲]是哲学系教授。教 西洋伦理学史。此人“奇笨”,呆板,“大舌头”,但意 志坚强,刚毅。章士钊和杨是好朋友,两人一道去日本, 又去英国留学,杨[当时]住地安门豆腐池胡同。还有王昆 仑也是北大学生。 为什么不批孔 1974年政协要求梁参加批孔,梁拒绝了。梁说:“批 孔也许政治上有他的必要,我不懂,我不会公开反对。但 我要保持我的不同的意见。共产党内党章有一条可以保留 意见。党外也应该如此。但我不公开地谈反对的话。”每 周政协有小组学习,梁参加的是无党派小组。政协召开五 组联会批判梁为什么不批孔。梁说:“三军可夺帅也,匹 夫不可夺志也。” 梁至今还保留冯友兰先生留美时写给梁的信件。 第二天 1980.6.20 [此日没有录音,以下是根据两个人的现场记录而写成 的。] 《中国文化要义》的出版 梁漱溟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共冲突时]他在四川, 在写《中国文化要义》,上海开明书店要梁书稿,梁把此 书十四章中的十三章都交给开明,书中有梁对中国社会有 无阶级的分析,当时共产党要成功的局势已经明朗,上海 开明不出版。后来,这本书由成都路明书店出版,印了二 千到三千册,给梁十分之一的书。 早期政治活动 梁说他是城市人。从曾祖三代起都在清朝做官,从广 西到北京,没有乡村生活经验。父亲和父亲的朋友彭翼仲 \\\\\\\\\\\\\\\\\\\\\\\\\\\\\\\\\\\\\\\\\\\\\\\\\\\\\\\\\\\\\\\"在这本访谈录中,我们不仅读到了梁漱溟先生的思想魅力和人格形象,不仅读到了梁漱溟先生所体验的现代中国思想的演化脉络,而且读到了蕴藏在梁漱溟先生身上的中国文化精神,她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持续滋养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鸟啼花落,山峙川流,饥食渴饮,夏葛冬裘,至道无餘蕴矣。”请大家跟随梁漱溟先生、林琪教授一起品鉴“至道无餘蕴矣”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