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创新奉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风采)

信念创新奉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风采)
作者: 编者:邹大挺
出版社: 科技文献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信念创新奉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风采)
ISBN: 978751890778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吴文俊完成惠特尼乘积公式证明的同一年,他 考上了中法交换生,于1947年秋到达法国,进入美丽 的斯特拉斯堡城,潜心跟随两位导师开展研究工作, 一位是艾利斯曼,另一位是H·嘉当。在巴黎期间, 他在示性类研究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到1950年春,吴文俊与另一位数学家托姆的合作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托姆证明了STWh示性类的拓扑不 变性,而吴文俊引进了新的示性类,后来被称为“吴 示性类”,并证明了公式W=SaV,也就是后来的“吴 公式”。公式给出了各种示性类之间的关系与计算方 法,并导出一系列重要的应用,使有关示性类理论成 为拓扑学中完美的一章。他们的合作成果,在拓扑学 领域研究中引起轰动,数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拓扑 地震”。 此后,他继续进行代数拓扑学示嵌类方面的研究 ,独创性地发现了新的拓扑不变量,其中关于多面体 的嵌入和浸入方面的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 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示嵌类”。 吴文俊分别为这些重要的示性类命名,首次使用 施替费尔一惠特尼示性类、庞特里亚金示性类、陈省 身示性类等名称,并明确指出它们不同的数学内涵, 理清彼此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其他的示性类可由陈省 身示性类推导出,反之则不能,从而推导出陈省身示 性类的重要性。他还建立了施替费尔一惠特尼示性类 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第二)公式。 吴文俊在法国期间取得的系列成果,不仅影响了 以后拓扑学及有关领域的发展,而且开辟了新方向, 也让他成为当时中国内地最有国际声望的数学家之一 。 声名背后还是“苦功夫”。正如前文所说,20世 纪40年代,关于示性类的研究短期内集中出现了许多 重大进展,陆续发表了许多学术成果。要进入研究前 沿,必须了解已有的研究,读懂这些论文。英文对吴 文俊来说不算难事,可苏联数学家庞特里亚金的文章 是用俄文发表的,而吴文俊没有学过俄文,面对像天 书一般的俄文,他没有退缩。吴文俊找来俄语语法书 籍,粗读一遍后,开始利用俄文字典逐字查找字义, 逐句翻译,逐段理解数学内容,然后全文融会贯通。 就这样一字一句地啃,他硬是读懂了庞氏的文章,掌 握了庞氏建立示性类的想法、途径和数学内涵。 吴文俊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 题。那几年,他的研究没有时间表,没有白天黑夜, 只要有想法,有一线攻克难点的希望,他就会立即投 入其中,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这种劲头没有随年龄增长而消减。中国科学院数 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年龄略长的一些人都记得这样的 情形:在数学机械化研究过程中,吴文俊日夜演算推 导,演算中出现的多项式,经常有数百项甚至上千项 ,需要几页纸才能抄下,稍有疏漏,演算则难以继续 。60岁的吴文俊像年轻时一样,数月如一日,下“笨 ”功夫、“苦功夫”。 在理论和纸上的演算得出结果后,数学机械化必 须在计算机上验证,才能真正证明其可行性和正确性 。从没有接触过编程、只会用电脑发邮件的吴文俊开 始从头学习编写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语言更新换代迅速。当他基本上能用. Basic语言一次编写4000~5000行的证明定理程序时 ,这种语言却被换成了Algol语言。他只好又从头学 起,等他好不容易熟悉之后,Algol又被淘汰,他又 要开始学习:Fortran语言。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硬 是拼了下来。 在那些日子里,他的工作日程通常是这样的:清 晨,他来到机房外等候开门,进入机房后是八九个小 时的不间断工作。下午5点左右,他步行回家吃饭, 抓紧时间整理分析计算结果。晚上7点左右,他又出 现在机房工作至第二天凌晨。有时深夜离开机房,回 家稍稍休息四五个小时,又在清晨来机房等候开门。 若干年内,他的上机时间遥居全所之冠。年轻的机房 管理员心疼老爷子:“吴先生您这么干下去,我们都 要顶不住了。” “为了证明定理,我用最笨的办法——把自己当 作机器,一步步手算,不记得算了多少行,最后算成 了。先证特殊情形,再证一般情形,说明计算机可以 证明定理。”吴文俊日后回忆。 吴文俊就这样靠“笨功夫”取得了骄人成就。但 事实上,幼年时的吴文俊就表现出天资聪颖。吴文俊 4岁就被送到附近的小学上学。由于弟弟夭折,家人 对他的看护十分仔细,很少让他独自在外停留,因此 ,大多数时间他只能待在家里。父亲的藏书对他很有 吸引力,因而养成了他爱买书、爱读书的习惯。童年 吴文俊已酷爱读书,整天泡在书架前,手不释卷。 高中毕业时,他成了班里少有的高才生。 (P0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