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往事
作者简介
黄飞松,男,1969年生于泾县。现为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非遗研培专家库成员、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兼职研究员、安徽省科普作协常务理事兼传统工艺专委会主任等。著有散文集《走走停停》、论文集《宣纸》等五部,其中部分作品进入国家《“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名录,部分作品获国家出版基金支持。
内容简介
摆渡 我刚成年就参加了工作 ,上班的地方距我家差不多 十公里。路程不算远,如果 骑自行车用不到一小时。遗 憾的是,我当时还没有享受 骑自行车的资格,每次单程 至少需要步行两个小时。更 不巧的是,这十公里的行程 中还有一条大河。平日里差 不多有一百米宽,汛期来临 时河道会宽上一倍。即便在 枯水期,也有七八十米宽。 越过这道大河,须借助于渡 船。掌管渡船或在船上工作 的人就叫摆渡的,有的地方 也称其为艄公、船老大。 河流穿过了整个县城, 县域内的河面上,每隔一段 就有木船横渡,最多时有十 几条渡船往来穿梭。船,是 清一色的木质乌篷船,外形 与鲁迅先生笔下的乌篷船差 不多。船头靠岸时直插入泥 土夯实的码头。人从码头上 船,经过甲板再到船舱。船 舱是露天的,往来的人们可 坐在船舱两边的船帮上。行 船时,人们的脚落在船舱里 ,后背裸露在河面上,所以 坐着的人都将身子前倾,免 得后仰落进水中。乌篷像一 只圆筒睡在船舱的后部,之 所以叫乌篷,可能是船木在 经年的风吹日晒下褪失了原 木的颜色,抑或是因圆筒上 方盖了一层厚黑的油毛毡。 乌篷是摆渡人每晚休息的场 所,进入乌篷的门不在前舱 ,需要手扶乌篷踩着巴掌宽 的船帮走到后舱。后舱有摆 渡人的锅碗瓢盆和一只风炉 ,可在此生火做饭。这儿不 像前舱那么大而整齐,并且 船尾没有船帮,船板好像直 插水中,看上去很不安全。 秃秃的船尾上,有一条木制 的很长的橹斜插在水里,用 来控制行船的方向。橹对面 就是乌篷门,弯腰进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