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变现(你一定用得上的增值课)
作者简介
\"赵继成 知名评论员,创业导师,律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硕士,曾任今日排行榜副总裁、总编辑,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总监,搜狐网评论主编,新京报评论员。 深氢商业 知名商业研究与传播机构,覆盖百万商业精英用户,跟踪百家一线创新企业,荣获经济观察报2019年度财经新媒体风云榜Vtime·新橙奖,荣获新盟盛典2019年度科技新媒体奖。\"
内容简介
\"第1章 罗永浩,只要战士不下战场,一切就皆有可能 罗永浩这个没有出众长相、没有高学历的中年胖子,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一直支撑他出现在每一个风口的“C位”呢?大概就是他自带吸粉能力的网红体质,以及对人对事执着的情怀。 有人说,罗永浩是继赵本山、郭德纲之后的幽默奇才,从他站上“新东方”讲台的那天开始,只要他开口说话的地方,就是众人目光的焦点。出书、演讲、做网站、做手机、做直播,但凡目力所及,他把能做的都做了,顺便还捐了几次款,砸了几台冰箱,圈粉无数。 但是,罗永浩似乎没能复制出别人故事里风雨后的彩虹,做网站黄了,做培训学校被关,做手机负债几个亿。明明带着百分百的诚意做事,却屡战屡败,但依然拥有屡败屡战的决心,“情怀家罗·永远在创业的路上·浩”是他诸多著名头衔中的一个。 在喜欢他的网民眼中,罗永浩是一个带着三分悲情色彩的精神偶像,而这样的偶像恰恰最不被允许的就是一帆风顺。从这个角度说,罗永浩或许是真的成功了。 初代网红诞生记 罗永浩出生在吉林延边,因为“生性狷直”“口无遮拦”常常成为同学排斥甚至胖揍的对象。 他自己没有丝毫悔悟之心,厌学偏科的情绪还日渐严重,尽管凭借着家里关系进到当地最好的高中,也终日以逃学为乐。到了高二下学期,实在读不下去,索性辍了学。之后的三四年,他着实悠闲,吃饭睡觉读闲书,伴随着体重秤上突破200斤大关的,还有他成年后对于人生未来逐渐外露的浓重焦虑。 “做点小本生意”是每一个对于职业迷茫的人首先能想到的糊口伎俩,于是他开始搬砖,摆地摊,做“倒爷”,卖电脑,什么五花八门的行业只要能让他“赚点钱”,他就都愿意尝试。 在写给新东方的求职信中,罗永浩回忆,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第一次发挥了靠嘴挣钱的天赋——一个朋友请他到公司做讲师,也就是在所谓的“传销课”上讲课。 罗永浩说,那段时间他还爱上了西方的古典音乐,收集了上千张英文唱片,因此拾起了自己上学时实在耐不下性子学习的英语。也是机缘巧合,没过多久他就从朋友处得知了“新东方”年薪百万招聘英语老师的消息,凭借着突击了两个月的单词,和一封写给校长俞敏洪的万余字自荐信,竟然真的得到了试讲机会。 后来,经过了两次试讲课的失败之后,罗永浩终于站在了“新东方”的讲台上,同时也站在了网络聚焦的舞台之上。 在中国最早的一批网红中,拥有段子手的能力是无往不利的加持,罗永浩生生把枯燥的英语讲成了相声大会。当学生把这些段子整理成《老罗语录》时,罗老师的名头不胫而走,也成为迄今为止硕果仅存的初代网红。 当然,后来罗永浩澄清,自己其实并没有干过“传销”,只是当年为了求职谎称自己做过“传销”。 “乌托邦”般的誓言 在“新东方”教了几年课以后,罗永浩决定辞职,一门心思进军互联网行业。原因很简单,他这样一个表达欲旺盛、言辞激烈犀利又不肯修饰的人,写在博客上的内容虽然人气颇旺,但免不了惹来麻烦。 他找来合伙人,办了一个牛博网。网上至今流传着一份牛博网对于优秀博客的标准,比如:首先要会自己写字,不能像某某某;要言之有物,不能像某某某;不能剽窃,万一不小心剽窃了,要懂得道歉,不能像某某某(要是多次剽窃,道歉也不行);可以是有钱人,但不能像某某某那么讨厌……可以幽默,但不要滑稽;可以搞笑,但不要可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文章一定要写得牛。 就是这样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调侃式标准,邀请来了当时炙手可热的韩寒、柴静、冯唐、连岳等人坐镇,没多久就突破了日PV的百万大关,但“乌托邦”般的誓言只维持了两年,牛博网就关闭了。 在文艺青年们的一片哀叹声中,罗永浩却没有停留,他兴致勃勃地利用收拢起来的流量热度,转头创办了自己的英语培训学校,并开始以“我的奋斗”为题在全国高校巡回演讲。他出的半自传体同名书《我的奋斗》至今还威名赫赫。 有了知名度,有了粉丝,2012年他正式创办了“锤子科技”,与他同一时期下场的还有“小米”的雷军。用他自己的话说,之所以选择做手机是因为从小的“造物”工匠情节、成年后对数码产品的热爱以及能满足绝大多数人都有的需求这三个因素。当时市面上的手机从硬件到操作系统,从外形到UI界面,没有一处能入他的法眼,甚至他那时的小目标是“收购苹果”。 许多人心中的悲情英雄 情怀至上的人不适合做企业。商场如战场,意味着杀伐决断,意味着尸山血海,能王者归来的屈指可数。对比雷军的步步为营,罗永浩一路走来的种种表现确实难以称得上是一个卓越的企业家。 一开始“小米”也不是依靠性价比和产品性能被用户认可,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所以“小米”能够在大多数品牌还在观望时,抢先抓住了电商平台的红利。此后才依靠超高的性价比和具备优势的系统,以及饥饿营销等各种手段,打造出了一个品牌神话。雷军具备多年IT从业经验,自己是技术出身,身后的团队也都是各自领域中的专家,大家目标一致,在执行力和理解力上具备优异的素质。 而“锤子科技”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把功课做好,技术实力始终有局限,在资金步步紧缺的艰难中,软件研发是被牺牲掉的那一部分。罗永浩自己没有技术背景,合伙人还是学设计的,他们在意的是外观,是文化,但木剑上的花纹再怎么好看,上阵杀敌也干不过削铁如泥的板斧。 商业拼的是锱铢必较的利润,罗永浩似乎往往会沉浸在自我感动中,怎么赚钱对他不重要。当情怀压制了商业本性,掌舵人又具备绝对的话语权,对各方把控都随性且随意,身边还没有专业的人才能够说服他时,对企业来说极其危险。所以,情怀至上的人大概是不适合商场的。 但情怀至上的人可以做精神偶像。 “抖音”签下罗永浩,有多少帮衬他渡过难关的成分不好说,但拿他作为门店“吉祥物”招揽生意的策略是显而易见的。情怀这种东西未必是一剂良药,但至少会让人上瘾,不管是沉迷于罗永浩的个人魅力还是他的品德,喜欢他一次的人就能喜欢一辈子,当然前提是他的人设不崩塌。 这也是罗永浩这样的精神偶像难以复制的原因。 伪装成道德高尚的人除了流量实在没有什么实惠可言,而且网友不好骗,万一哪天没有撑住被捉住了尾巴那才是万劫不复。所以,罗永浩的屡屡失败可以被网友原谅,不仅仅因为他是个幽默的段子手和初代网红,还因为他虽然低估了做事的难度和商场竞争,但至少他做事认真,没有利欲熏心地去骗钱,真的不行就乖乖背锅,负责到底。 罗永浩在“我的奋斗”演讲时说,很多有才华的热忱少年,最后都因为学不会现实里为人处世的规则,得不到机会,往往一事无成。但成功的定义从来就不是一种,也许在别人眼里,他还是“一事无成”,但他始终没有辜负自己。初心不改的他,早就在冥冥之中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悲情英雄。\" \"1.解读超级IP生存发展的法则。知名大V赵继成及其团队以独家视角,深度解析近年知名网红,如罗永浩、薛兆丰、罗振宇等人的成长路径,揭秘他们的变现之道。案例源于现实,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人人可看,人人可学。知识、能力变现是很多人的需求,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个体开始觉醒,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变现。对于普通人如何才能做到个人IP的建立,本书从对多个领域的不同个体的观察中给出答案。 3.梳理个人商业模式的发展走向,提供可操作的指导方案。本书就个人如何变成超级IP、技能到IP到商业的转变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养成指导方案,帮助读者从理论到行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变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