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湖南科技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3.24
折扣购买: 中医保健全书(珍藏本)/大众保健丛书
ISBN: 9787535755346
3.1 开处方时要注意的地方 1.重视药味 古人有句话叫:“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 ”对于处方用药,有着同样的道理,药味的多少与疗效是不成正比的。一 般情况下,一张方子多为3~8味中药,最好不要超过12味。但还是有部分 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他们所开的处方用药 大都在12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食的米、面、 肉、菜等食品的属性亦有冷、热、温、凉之别,它们与这些不同的药味之 间必然会相互作用与牵制,也一定会影响到药物本身的疗效,而药物的残 渣也会对药液产生吸附作用,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药物的功效。不仅如此, 药味过多还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中药不是食品,它的功效是治病,作为药品食用要注意其药效的搭配 及药剂的大小等要求,切忌滥用。 2.药量要适当 清代王清任谓:“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说明了 药量掌握的重要性。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食物吃多了可以引起疾病 ,更何况是药物。人们都知道,药都有毒性,用之过量,则会引起一定的 毒副作用。药量的大小,决定了病人治疗的安全指数。 3.熬药应有方标准的医药处方会有注脚,即药物的煎煮搭配特殊要求 ,例如一些处方中有剂量较大的草药,如果按普通的煎煮法,煮出的液量 会很多,病人服用不完;如果水量太少,药物本身就无法浸透,那么药效 不能完全煎出,也就达不到应有的药效。故注脚应标明煎煮方法,如煎汁 代水法或分煎合汁法,还有就是药草煎煮的先后顺序,如布包、先煎、后 下等说明性术语,用来说明药品的特殊煎、服要求,煎煮方法明了,才能 让药效发挥到最佳效果。 4.处方药名要清晰药味中存在有“异科同名,同物异名”的现象,处 方中若不详述药物的科属,则会出现与现物不相符的混乱现象。另外还要 注意中药别名情况,因为地理因素的原因,各地的叫法虽然不同,但都指 同一种药材。例如益母草,四川称之为血母草,云南称之为透骨草,北京 称之为坤草,青海称之为千层塔,甘肃称之为全风赶,广东称之为红花艾 等。所以药名要使用标准语言,有时可以加一些备注。 5.书写要规范如果处方中有错别字、药名简写或混写等情况,就一定 会对调配药方的人造成一定的误解。随着病人对自己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 性的提高,医生处方书写质量也一定要更加注意规范化。 3.2 何看中药处方 在生活中都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老中医开完处方后,一些人总会拿 来再自己研究一下。到底怎么看这么神奇的中药处方呢,可以从以下几方 面进行关注: 1.看药名前面的字一些处方上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杭菊、蒸首乌等, 它一般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产地,如杭菊是指杭州所产的菊花,此菊花 药性偏于疏散风热,它与别处产的菊花在功效上有一定差别。二是指炮制 品种,如蒸首乌,是指蒸制后的何首乌,功能偏于补益精血,固肾乌须发 ,与生何首乌偏于润肠、通便、截疟的功效有别。中药处方药名前常用的 字有生、炒、炙、煅等。 (1)生:是指此中药可直接使用。 (2)炒:是指某种药经过清炒或加固体佐料炒到一定的程度。 (3)炙:是指药物加液体辅料拌炒,它有降低毒性、提高疗效、使有效 成分易于煎出等作用。常用辅料有酒、醋、蜂蜜等。 (4)煅:是指将药物直接置于炉火之上,或放在适当的容器中进行煅烧 ,以增加药物的收敛作用,减少毒副作用或改变药物的性质。 2.看注脚 注脚是药名后用括号或直接标出来的说明文字,常见的是 另煎、先下、包煎等,是指该药的特殊煎服方法。这是由于各种药草间的 毒性及特殊成分不同的原因,不可与别的药同煎或同时服用,所以用注脚 来说明。如牡蛎因属贝壳类,质硬,要先下;车前子含黏液质,易糊锅, 宜用净纱布包煎等。 3.看药引大枣、红糖、蜂蜜、生姜等都是常用的药引,中药中很重视 药引。这是因为药引在以一两味少量的药物来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体的某 个部位,一方面可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有解毒护体等功效。 4.不懂就问如果处方中有什么自己不明白或有疑惑的地方,一定要当 面咨询开药的医生,这是事关身体健康安全的切身大事,万不可草草了事 。中医处方结合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精华,它是以中医理论指导 药物配方的一种体现。P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