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华夏: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

熔铸华夏: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
作者: 许倬云|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75.00
折扣价: 56.25
折扣购买: 熔铸华夏: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
ISBN: 9787108077578

作者简介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1962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匹兹堡大学,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讲座教授。1986年当选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2004年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2020年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2023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 许先生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国上古史、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及中西文化比较。学术代表作“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形塑中国》《汉代农业》)等,另有大众史学 “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及《经纬华夏》等数十种著作行世。

内容简介

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节选) 在我做比较研究或比较观察的时候,目的并不在寻 找一个通则或通例,而这往往是有些做比较研究的人常 常犯的毛病。他们以为先讲定理,人类有若干一定要去 的方向,而由比较研究中可以提出一些共同的道理;我 所做的正好反过来。从比较里寻找不同的地方,从不同 的地方回溯它演变的经过,看看是哪些条件促使这些不 同地方的发生,这是在比较中寻找“异”,而不寻找“ 同”。从这个特定的角度,我可以说和大陆史学界同仁 的方法是相反的,因此我也没有特别的定律或法则,在 脑子里驾驭所有的资料。我只是一个时代、一个文化地 找它们的特点,从比较中看出它们的差别。我想,凡是 学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是一大串特定的时间,而不是 一大串共通的现象,我们要将这特定的时间给予好的解 释、清楚的叙述,这就是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基本 差异。所以我还是在做历史范围里该做的事,而不想跳 到另一条路上去找通则或通例。 第一段所要讲的是,我们中国文化在古代发展的最 重要特色是什么?作为一种有文化的动物,人类跟别的 动物不同的地方是,我们会把人群组织在一起,有意识 地去做特定的工作。这跟大马猴不一样,大马猴也是成 群结队的,但它们不是有意识地结队成群。从春秋时代 起中国人就知道,人不能跟老虎比,也不能跟飞鸟比, 但人有自己的智慧,用意识来结合人群,用群体的力量 来克服环境的困扰。所以我先讨论哪些特定环境会造成 哪些困难,哪些特定地区的人用什么方法来组织他们特 定的人群;而这个组织方法是许多可能选择里的一种, 选择了以后,就定了方向。譬如我们到“清华大学”的 小吃部,走到哪一个柜台之前,都有许多选择,到达以 后选择就局限了。所以每个特定地区因应它的特定环境 可以做许多选择,等选定了以后就变成文化的基本调子 了。这个基调就等于生物的基因,人的群体里面也有基 因留下的约定消息,不断地传递下去,形成特定的应付 方法,在其他新的条件、新的情况发生以前,就会不断 用老的方法应付下去。不但一个人如此,一代一代也是 如此,这种延续性即造成智慧的延续。延续本身是一种 制约,制约使得文化对那些问题的处理拥有特定的方式 。而另一个文化没有受到这种制约,或是制约的方向不 一样,它就会循着另一种规范、另一种处理方式,于是 每一个文化产生了自己的特色。这特色会经常修改,不 会永远不变,虽然一次只是修改一点点,时间一长,修 改的就多了。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它的延续性大于断裂 性,因为它本身要延续的,所以就和别的文化不一样。 如此道理,与个人是一样的,俗话说“三岁看到老 ”,三岁时所获得的处理经验和方法,可能就一直随到 老。人群的结合大概有几种可能,最主要的是生理性的 ,譬如一夫一妻再加未成年子女,这是最基本的单位( 虽然在本世纪前后这种单位产生了困难,譬如现在美国 有很多夫妇没有小孩,甚至两个男的可以结婚,两个女 本书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可谓许倬云先生中国古史及文化比较研究之“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