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2)

创造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2)
作者: 刘墉
出版社: 接力
原售价: 21.00
折扣价: 15.17
折扣购买: 创造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2)
ISBN: 9787544810951

作者简介

刘墉,著名作家、画家。籍贯北京,生于台北,现居美国。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文学、艺术作品八十余种,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画展近三十次。 创作的原则是“在感动别人之前,先感动自己”“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 处事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内容简介

今天你伤了我的心! 因为听说你居然要把我送给你的玉坠项链,当做生日礼物,送给一个并 未深交的女同学。而那项链却是在你十五岁生日时,我从脖子上摘下,再当 场为你挂上的。 尤其令我痛心的是,当你母亲责怪你时,你居然说:“爸爸在送我的时 候讲过,这值不了什么钱,所以我认为可以当个小礼物送人。” 这世上许多东西,都是不能以市场价值来衡量的,譬如最珍贵的“爱” ,难道上面附有标价,是可以用一张张钞票买的吗? “爱”非常抽象,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能牵肠挂肚地在我们心里翻 腾。当你最困苦时,可以因为想到那份爱,而感觉振奋;当你在孤独的时刻 ,也可以因为触及一件带有爱的纪念品,而感觉温馨。 那一条项链,不正是我给你的一件带有爱的纪念品吗? 你要知道,当你的祖父过世之后,每次我触及他用过的笔墨、看过的书 籍,都觉得那当中有他的影子。我最早能深深体会的一篇课文中的词,就是 “手泽犹存”,当我在学校读到之后,赶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父亲用过的 东西翻过来翻过去,对着灯光照,希望发现父亲的指纹或汗渍。 于是你应当了解,有时候爱竞能长驻在指纹与汗渍中了。如此说来,那 项链能说是只有菲薄的价值吗? 是的!我是说过它不值什么钱,但你记得那下面跟着的一句话是什么吗 ? 你说你忘了,那么让我说个故事来提醒你。 从前有一位父亲写信给他在国外读书的孩子,信是这样的—— 亲爱的孩子,我好久好久没收到你的信了!而在这期间我已经寄出七封 ,你是换了地址吗,还是因为功课忙?又难道是身体不舒服?但我实在担心 ,整天跟你母亲轮着出去看信箱,我们的生活似乎就是为了等你的信了。 如果你实在太忙,只要写几行字,告诉我们安好,就成了j甚至你只要 寄张明信片,上面不必写字,毕竟从地址,我们可以看出你的笔迹,也表示 你一切都好。 当然如果因为交通不方便,或要踩着雪去买邮票,你就不要急着回信, 免得受寒或在冰上滑跤,你可以等春天暖了再给我们消息。 但是,孩子!我们实在很想你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你发现了什么?应该发现那位深爱着孩子的父亲,尽 管望眼欲穿地等着孩子的信,到最后,却为了怕孩子去买邮票受寒,而要求 孩子“不要急着回信”了! 现在你想起我当初说的话了吗? 我说:“这项链不值什么钱,别因为是我从脖子上摘下来给你的,就以 为珍贵无比。如果碰到了抢匪,要你的项链,千万不要犹豫、不要抗拒!把 它摘下来递过去,它值不了什么钱的!” 孩子!你的生命当然要比这项链珍贵不止亿万倍。我只是想告诉你,在 遇到抢匪时,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要为了保护这小小的纪念品 而受到伤害。 但,那不是说,它便宜到你可以随便送给不深交的女同学,当她小小的 生日礼物呀! 这件事真让我感到无比的惭愧!它展现了我年轻时的无知,但也显示了 两代人沟通上的误会。 不管那玉佩的实际价值是多少(其实我现在也还不清楚),只记得当年老 爸交给我时,一再强调那不算什么值钱的东西。我没听出他的话中话,误以 为那只是块好看的石头,就像妈妈当年从台湾艺术品市场买来送给美国秘书 们的小礼物一样。 回想当年,收到玉佩时没有隆重的仪式,之后又造成了那么多的不愉快 ,让我对自己的中国家庭背景有些埋怨。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美国人一样常对 彼此说:“I love you.”多么明白又直爽!为什么中国人非得用最含蓄的 话、最浅淡的举止,透过默默的牺牲来表达伟大的爱?而当我这个已经长了 “外国耳朵”的小孩没察觉到那背后的深情,又突然看到自己父母亲有如此 伤心激烈的反应时,只有错愕和永远忘不了的愧疚。 这么多年后,我了解老爸的心意,也愈来愈了解中国人“隐藏在说与不 说之间”的关怀。每当想到这个故事,还是会脸红。只怪我实在太“白目” 了。 老爸,对不起! 隔壁海伦请你过去帮忙弄电脑。你说:“OK!” 派特请你帮忙抬电子琴到学校。你说:“Yes!” 韩瑞叫你帮他录每个星期五的《Friday Night Videos》。你说:“一 句话(Sure)!” 玛瑞安要你为她的派对做张海报。你说:“没问题(Noproblem)!” 你为什么从不说“不”? 现在让我讲讲今天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给你参考。 早上,王阿姨 打电话来,问我能不能陪她一起去看苏富比(Sotheby)拍卖中国古董。我说 :“不!” 中午,社区报纸打电话问我能不能为他们的征文颁奖。我说:“不!” 下午圣若望大学的学生打电话来,问我能不能参加周末的餐会。我说: “不!” 晚上台北传真过来问我能不能写个专栏。我说:“不!” 当你说四个“是”的时候,我说了四个“不”! 你或许要说我是不近人情,但你也要知道,当我说第一个“不”时,同 时告诉了她:“下次拍卖古画,我会去。至于今天,因为我对家具、器物、 玉石的了解不多,很难提出好的建议。”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