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第3版)

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第3版)
作者: 刘联辉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4.86
折扣购买: 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第3版)
ISBN: 9787504780065

作者简介

刘联辉教授,五邑大学物流专业负责人,硕士生导师,中国物流学会理事,广东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物流工程学会理事,江门市物流协会高级顾问,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广东省物流管理与工程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物流项目4项,参与省部级物流研究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与主要参与完成的政府委托产业规划项目与企业横向物流产业项目近20项。经常到相关物流园区、企业从事物流项目评审与业务咨询工作,熟悉企业物流业务流程,有企业物流管理实际经验,对循环经济与逆向回收物流也有较深入的研究。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企业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中国流通经济》《中国物流与采购》《农村经济》等中文核心(CSSCI来源刊)及物流行业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物流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改革方面的文章60多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EI、ISTP收录,编写教材著作10余部。

内容简介

\\\"三.物流系统化推进层面与途径 根据微观经济管理和国民经济管理的要求,因此物流系统化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别加以推进。 (一)微观层面 主要是通过一般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的经营政策,推动物流系统化。工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了对物流的需求,这种物流需求既包括满足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对物流的需求,也包括向顾客提供的各种物流服务。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的满足方式即可以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也可以委托物流事业经营者承担。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从物流本身的合理性以及企业经营的总体战略上去综合考虑。 1、一般工商企业的物流系统化推进 物流系统作为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企业上层应该高度重视,必须从战略角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从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来看,物流活动的社会化,物流功能对外委托将成为企业物流系统化的主要内容。但企业物流系统化的起点必须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化基础之上。也就是说,物流活动的合理化仅仅局限在个别企业的层面上还远远不够,必须突破企业的边界,与上下游企业建立起物流合作关系,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构建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系统。工商企业推进物流系统化具体途径有: (1)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化:通过将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活动与物流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的物流系统化,是企业物流系统化的最基本部分。 (2)交易双方企业间物流系统化:通过与供应方和产品销售客户的合作,实现采购或销售过程中运输和保管活动合理化的物流系统化。 (3)同行业企业间的物流系统化:通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合作,组建行业物流联盟,在共同开展物流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物流系统化,如共同配送系统、共同集货系统等。 2、物流企业物流系统化推进 物流企业是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事业主体,作为现代物流企业必须具备物流系统的设计和运营能力,不仅要能够为货主企业提供作业服务,而且还要能够提供物流系统设计、物流系统运营等软件方面的服务。物流企业的物流系统化主要途径有: (1)物流手段间的系统化:通过不同运输手段的有机结合实现的物流系统化,如,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 (2)物流企业间的系统化:通过物流企业间的密切合作或产业联盟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化,如,建设共同配送中心,共用信息系统等。 (3)物流需求间的系统化:通过对分散的用户物流需求的业务处理进行集中、组合等实现物流系统化;如,小批量货物的配载运输等。 (二)宏观层面 主要是通过国家的经济政策与物流设施建设推动物流系统化。也就是说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站在宏观环境的角度、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角度,为企业物流和物流经营事业创造良好的宏观产业发展环境,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通过长期计划的制定,公共投资政策、行政手段、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强化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物流产业园区等促进物流系统化。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建设就是政府宏观层面强化物流产业资源聚集、推进区域物流系统化、效率化的重要手段。是国民经济宏观层面物流系统化推进的重点。 \\\" 本书在第一版和第二版知识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做了一部分调整。其中,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物流战略规划”、第六章“物流设施规划分析与系统布置设计”、第七章“搬运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九章“仓库的规划设计”、第十一章“物流园区规划”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主要是对版面进行重新设计与编排,章节层次结构与知识点逻辑进行了梳理,删除了部分啰嗦繁琐的文字内容,对部分内容与文字表达进行了优化重组,使教材界面更为友好美观,知识逻辑结构更为清晰,语言表达更为简练易懂。第四章“物流网络规划与优化模型”,根据2021年最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21)》对物流网络的概念、物流节点的种类进行了修正,增加了“物流网络结构形态模式”,将Excel建模案例调整为课内实验,新增了“复杂的多设施布局0-1规划选址问题建模与Excel求解”实验项目。第五章“物流设施选址与决策方法”,完善了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Excel建模求解示例修改为实验项目。第八章“EIQ规划分析技术”更新了柏拉图、出货次数分布图、ABC分析图、IQ及IK交叉分析图,新增了第四节“EIQ分析与拣储策略规划”,以加强对EIQ分析应用领域的理解。第十章“物流配送中心布局规划”内容进行了提炼精简,删除了与第六章“物流设施规划分析与系统布置设计”内容重复的部分有关文字表述,重点梳理了逻辑与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