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服饰色彩图典(全两册)

故宫服饰色彩图典(全两册)
作者: 郭浩 李文儒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288.00
折扣价: 187.20
折扣购买: 故宫服饰色彩图典(全两册)
ISBN: 9787521758382

作者简介

郭浩,文化学者,文创投资人。前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现正从事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研究和普及、中国美学的新创作,已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 讲》《中国传统色(青少版)》《中国传统色:国民版色卡》《中国传统色:国色山河》《中国传统色:敦煌里的色彩美学》等。 李文儒,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历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总编辑,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已出版的著作包括《故宫院长说故宫》《紫禁城六百年》等。

内容简介

绀碧缥黄看不尽 —中国传统色之宫廷服饰配色 郭浩 关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研究和普及,迄今我做了四年多,前面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传统色好听的名字背后,颜色名字对应的色谱色标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后面被问到较多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传统色源自传统,在今天和明天的生活,它们还有时尚的美感吗? 这次跟着故宫博物院的李文儒先生梳理故宫服饰的色彩,我借此机会回应一下这两个问题。前面的第一个问题,我是一路摸索找到答案的:确定传统色的色谱色标,离不开文物、文献、工艺三大支柱,文物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视觉留存,文献是探究源头、知悉根本的文字考据,工艺(特别是活着的非遗工艺)是复原和验证传统色彩的实践。之所以说它们是确定色谱色标的三大支柱,是因为它们都是物质层面的,都是真实的存在。同时存在文物、文献、工艺的证据,兼顾三者,相互印证,肯定最有助于校正传统色的色谱色标,这真没有比故宫服饰更合适的了。我在这个序言的第二部分会讲这件事情。后面的第二个问题,我还在寻找答案的路上:在色彩领域,时尚的美感离不开流行色、影视剧、畅销书等色彩话题,这些话题的背后是话语权,谁的色彩话题影响了大批人,谁就成为时尚色彩的代言人。中国传统色源自传统,“传统”两个字担负着“文化传承”,这本身是够大有分量的话语权。如何将宏大的“文化传承”赋能给“时尚美感”的色彩话题,这次我从色谱色标研究到配色图典,希望这种贴近日常实用的努力能够让中国传统色自然而然地走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建立和巩固话语权,中国传统色才能“活下去”,正如《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序言里强调的:“千百年来,我们不但传承建筑、器物、服饰、绘画等这些物质的颜色载体,我们也传承语言和意识的颜色载体。无论物质,还是语言和意识,都是中国文化的沉淀和精髓,让它们活下去是文化传承的要义。” 说起传统服饰,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很多影视剧。87版的《红楼梦》珠玉在前,可以说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色彩搭配秘笈。 近年来又有《甄嬛传》《延禧攻略》等,让蜀锦、缂丝等工艺进入了大众视野。清朝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王朝,它的服饰,尤其是宫廷服饰更是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兴趣。 清代因为织染和纺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远远超过了中国古代以往各个历史朝代。而在清代的服饰中,又以等级、规格高的清代宫廷服饰为最,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织染和纺织等工艺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体现。 在影视剧中,我们也总能看到宫廷服饰的影子,然而很多服饰及它们蕴含的色彩到底是什么样?影视剧中的表达并不准确,还要去馆藏文物中去找答案。 比如宝玉的“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秋香到底是什么色?宝钗的“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蜜合是什么样的颜色?这身衣服穿起来又该是何样风度?凤姐的“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裉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刻丝是不是就是缂丝?到底有多奢华? 甄嬛常说的蜀锦,到底如何织就?…… 这些疑问都可以在这套精美的图书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