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花城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2.80
折扣购买: 点亮高处的灯/七色光海外华文散文丛书
ISBN: 9787536084223
蒋述卓,男,1955年生,广西灌阳人。文学博士,师从**文艺理论家王元化教授。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二级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文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曾任《暨南学报》主编、文学院院长、学校副校长、*委**。学术兼职有***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等。《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外审专家、《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文艺学基本问题现代视野下的文艺研究与文学批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学术史;佛教与中国文学、**与艺术关系;文化诗学、文学与文化关系;中国当代流行文艺、城市诗学和文化产业诸领域。出版《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艺术论》《**文艺与审美创造》《在文化的观照下》《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宋代文艺理论集成》《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诗词小札》等著作2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完成**社科基金、***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广东***项目多项,现主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社科重大基金子项目一项,是广东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文艺学教学团队”负责人。
若记挂着一篇没有完成的文章时,虽面对自然, 脑里却想起古人的话语——老子说“大巧若拙”,主 张舍弃人丁技巧,效法自然纯朴的本性;庄子认为人 和自然的不协调,是因为典章和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 心性;禅宗则强调只有接近自然才能恢复人的本原状 态。 然而,心里则反驳老祖宗道:“那是因为你生存 的时代没有**这么多娱乐性的东西呀!所以只能与 自然相晤相依。生活在**的社会大‘染缸’里,不 变色也会流露‘始于故,长于性、成于命’的顺性, 何况人脑里有时间、空间、名利权势**等概念,加 上外来**多,欲静不能,身不由己,岂能将自然风 景放在心里?” 要是心境浮躁不安,风景就只像一幅画、一景点 或某物体,即使自然也有声、色、形、性,也只当它 是物象罢了,这时,人在风景里,脑子则充塞着俗事 、俗念,电话不停,心荡神驰…… 不开心或心情忧郁时面对自然,多不爱走动,喜 欢静观,所见所闻也不以为意……看那云彩,它没有 裁缝师,则披戴着人间无法制作的服装;它没有人涂 彩,则奇艳无比。它好像有规律又千变万化,虽然没 有脚则能云游山巅丘陵,或停留、攀登、奔跑;它没 有翅膀,能飞能飘,静如丝,动如马,虚如气,实如 水;它可触又不可摸;它是雨是雾,雨和雾则不是它 ;它短暂如烟,又永恒无限;它看得见又看不见,给 人似是而非的感觉……难怪陈高望之叹道:“君游而 嬉,如云兮我随;吾倦而息,云兮我即……而云之与 吾,未始相离也”。 陈高身处元末乱世,借云抒发“等生死”“轻仕 重隐”“人生如梦”的感慨,难道我们不能在云彩里 获得一些悟性吗? 假如心境开朗时走进大自然,那么,风的潇洒、 山的稳重、水的柔情、根的力量、叶的纯粹、花的妩 媚、*的活力、石的神奇……清晨的光、黄昏的色、 花蕾的萌动、树叶的摇曳、鸟鸣、水流……皆是生命 搏动、井然有序的图景,难怪陶渊明、孟浩然、王维 、柳宗元、白居易等人,在仕途失意后选择归隐,过 着恬淡孤寂的*子,寄情山水里感悟生命的真谛,获 得心灵的洗涤,从而胸襟释然、超然达观,写出千古 传诵的诗篇。 然而,*能体现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处于 迷惑、空虚哀伤时,或遭难后接触了大自然,这时, 大自然就像有生命的群体,会唱歌、跳舞、哭泣,能 和你对话、静听你的倾诉,成为你的朋友或老师…… 渐渐地,你在它宽阔浩淼、简朴无饰、悠然自在的景 象里,捕捉到人生“渺小”和“脆弱”的意念;在“ 动而中律”的金石丝竹神态里,意会到生命的“短暂 ”和“虚无”,从而,能身处逆境而乐天知命,随遇 而安。 虽然大自然也会生生灭灭、变动、变形或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