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性存存:孔门成德之学的演进

成性存存:孔门成德之学的演进
作者: 何益鑫 著
出版社: 上海古籍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67.00
折扣购买: 成性存存:孔门成德之学的演进
ISBN: 9787573213167

作者简介

何益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出版有《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学》《竹简性自命出章句讲疏》《周易卦爻辞历史叙事研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1项。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评第八届“士恒青年学者”(2019),上海社科新人(2020—2021)。

内容简介

孟子从“不忍人之心”谈仁、谈政治,目的是为了唤起君王对那个残酷时代的百姓的疾苦的同情与感受。在孟子身处的战国时代,诸侯之间征战连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离娄上》);百姓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梁惠王上》);与此同时,阶级分化严重,“庖有肥肉,廐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滕文公下》)。这些实际上都是突破人的情感底线的现象,彼时的统治者却习以为常、无动于衷。故孟子在游说的过程中,每每对社会现象作血淋淋的描绘,正是为了引起诸侯的不忍人之心,刺激他在政治上推行不忍人之政。在这样的时代,仁政的目的,与其说是创造理想的社会,还不如说是使百姓免于深重的苦难。这是孟子以恻隐之心或不忍人之心为起点的另一层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