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学(第三十三辑)

中国经学(第三十三辑)
作者: 彭林 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5.50
折扣购买: 中国经学(第三十三辑)
ISBN: 9787559865984

作者简介

彭林,1949年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经学》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研究,尤其是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和礼乐文化的研究。

内容简介

編後記 今年7月,是鄧立光先生逝世周年。作爲對一位真學者的紀念,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整理、學習與弘揚他的學術、事業與理想。《聖言與人生》 作爲立光先生遺作的第一部,正是對社會各界熱切企盼的回應。 立光先生畢業於香港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曾師從牟宗三等名師。 學成之後,矢志獻身於中華傳統學術文化。 20 世紀90 年代末,我在清華大學的一次學術會議上初識立光先生,而知其學以《易》 之象數思想爲綱,旁及先秦諸子、宋明理學、現代新儒學、佛道之學等,著述頗豐。 此後在兩岸四地舉辦的以經學、儒學爲主題的研討會上,屢屢聽到他的高論,深受教益。 約略稍後,我結識澳門大學的國學名家鄧國光教授,因同爲經學研究者,日漸熟悉。 數年之後,我在香港參會,同時得遇二位,方知國光、立光是同胞兄弟,乃歎爲香港學壇的雙子星。 2016年,立光受聘於馮燊均國學基金會,先後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國學中心主任、香港教育大學國學中心主任、馮燊均國學基金會秘書長等職,故頻頻前往内地與教育部教材中心,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湖南大學等校合作,探討國學的發展與推廣,故而我們見面深談的機會日益增多,彼此的瞭解也日益加深,成爲無所不談的至交。 立光先生以中國傳統文化作爲人生信仰與生命的價值之所在,體之於心,行之於身,自強不息,終日乾乾。 但凡與立光先生有過交往的人,都有同樣的印象:不苟言笑,持身謹嚴,無論何時都是衣衫整肅。 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始終保持思想上的潔癖,不容他人詆毁、污蔑中國文化,對社會上的文化動向極爲關注,記得有一次在香港開會,他拿了一張報紙,上面有内地某學者的文章,主張從教材中删除表彰岳飛的内容,認爲表彰岳飛有礙今日的民族團結。 他指着這篇文章,慷慨激昂地加以痛斥。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立光先生對中國本位文化時下的頽勢,極之憂心。 不止一次,我們談及傳統文化的隱憂與危機,立光先生淚流滿面,乃有真性情之人。 爲此,立光先生奔走呼號,鞠躬盡瘁,入職馮燊均基金會後,立光先生將每項工作都看作是報效國學的機會。 幾年前,基金會决定於大灣區發起禮儀教育,立光先生主動請纓, 成爲實際的組織者與推動者。 儘管受疫情影響,立光先生依然親勞胼胝,頻繁組織綫上的教學活動。 我們最後一次通話,我明顯聽出他説話氣息微弱,當時只以爲乃是勞累所致,因爲他平素習練氣功,身體素質極好,誰曾料想,居然由此永訣! 我曾抱憾立光先生臨走時未留下遺言,但想到陽明先生臨終之前曰:“ 我心光明,亦復何言?” 便亦釋然。 立光先生立志弘道,生前著述甚勤,同時關注大衆文化素養的提升,曾在《香港商報》《文匯報》《大公報》 等發表專欄文章近三百篇,介紹《易經》 及《 論語》 ,以及縱論傳統文化的文章數十篇,未及結集出版。 所幸者,有立光先生的弟子謝向榮教授在。 謝向榮教授,少時即從鄧立光博士修習《周易》《論語》《老子》 等學,先生卒後,不忍其學散佚,乃以數月之力,將所有專欄文稿搜集齊全,並在學妹曾定金女士協助下,完成全稿之整理及編排工作,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撥款資助,而由三聯書店出版。 在此今人心不古,物欲横流的年代,得此古道熱腸之學生,立光先生九泉有知,亦當含笑。 此亦學林美談之一,值得推介與彰顯之。 立光先生文集付梓在即,承鄧國光教授與謝向榮教授雅意,序跋一束先交敝刊刊發,又囑我爲序,因略述如上,以爲對立光先生的追思,與對本書出版的祝賀。 彭林 癸卯孟夏小滿後二日 本书涉及经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体现出现代经学研究的新方向。通过对传统典籍的研究来解读小问题,以大看小,又以小见大,突出经学典籍对现代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文章内容涉及经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主要突出对经学典籍文本本身的研究,也体现出现代经学研究的新方向。入 选的文章,都符合以下特点: 一、著作文本权威,突出首发性和时代性。 二、作者权威,基本都是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 三、强调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以真正实现中国经学研究无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