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80
折扣购买: 现实+:每个虚拟世界都是一个新的现实
ISBN: 9787521747782
师从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者侯世达(Douglas Richard),是媒体公认的当代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阿德莱德大学数学与认知科学博士,牛津大学数学系硕士,现任纽约大学哲学和神经科学教授,意识研究中心主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哲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物理学和技术,以及语言哲学、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等。
引言 在技术哲学中探险 我 10 岁时接触到计算机,那是父亲工作的医院里的一台 PDP-10 大型计算机。我自学了 BASIC 语言(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 码),用来编写简单的程序。像所有 10 岁的孩子一样,当发现计算 机里的游戏时我欣喜若狂。有一个游戏只标记了“ADVENT”这个 词,打开后看到以下文字: 在一座砖砌小屋的前面有一条路,你站在路的尽头, 周围是一片森林。 一股小水流自屋中漫出,沿着沟渠流淌。 我发现,可以通过“向北走”和“向南走”之类的指令四处移 动。我走进砖屋中,获得了食物、水、钥匙和一盏灯。走出屋子, 向下穿过一个下水道孔盖,就进入了一个地下洞穴系统。之后我便 与蛇展开搏斗,还收集宝物,向可恶的攻击者投掷斧头。这个游戏 只使用文本,没有图片,但要想象一个在地下延伸开来的洞穴系统 并非难事。一连数月我都在玩这个游戏,游荡到了更远、更深的地方,渐渐绘制出整个地下世界的地图。 那是 1976 年的事了。这个游戏名为《超大洞穴探险记》,是我 的第一个虚拟世界。之后的数年中,我接连与电子游戏相遇。一开始,我玩的是《乓》(Pong )和《打砖块》(Breakout Clone )。《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 )在本地购物中心上市后,我和几个兄弟便沉迷其中。后 来我终于得到了一台 Apple Ⅱ(第二代苹果计算机),可以在家没 完没了地玩《宇宙救援》(Asteroids )和《吃豆人》(Pac-Man )了。这些年来,虚拟世界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20 世纪 90 年代,《毁灭战士 》(Doom )和《雷神之锤 》(Quake )之类的游戏开创 了第一人称视角的玩法。21 世纪第一个十年里,人们又开始将大 量时间投入《第二人生》和《魔兽世界》这样的多人在线虚拟世 界 中。21 世纪第二个十年,消费级虚拟现实(VR)头显(例如 Oculus Rift)带来了第一波热潮。这个十年还见证了增强现实(AR) 技术首次得到广泛应用,就像游戏《宝可梦 Go》展示的那样,这 种玩法将虚拟对象植入现实世界中。 现在,我的工作室里摆放了大量的虚拟现实系统,包括 Oculus 的 Quest 2 和 HTC 的 Vive。我戴上一件设备,打开应用程序,瞬间 便置身于虚拟世界中,现实世界完全消失,被计算机创造的场景取 代。我被虚拟的物体围绕,可以穿行其中,也可以摆弄它们。虚拟现实与《乓》和《堡垒之夜》之类的常规电子游戏(视频 游戏)一样,包含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由计算机创造的互动空 间。不同之处在于,虚拟现实是沉浸式的。它不会向你展示二维屏 幕,而是让你沉浸于三维世界,可见可闻,仿佛就存在于其中。虚拟现实所包含的是一个计算机生成的沉浸式互动空间。 我有过各种有趣的虚拟现实体验:拥有女性身躯,击退刺客,像鸟儿一样飞翔,去火星旅行;我曾经在人脑内部观察它,四周全 是神经元;我站在一块木板上,向峡谷探出身子,这让我心惊肉 跳,尽管我非常清楚,只要落脚,我就会踩在木板下面真实的地 板上。近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和许多人一样,花了许多时 间通过 Zoom 和其他视频会议软件,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交谈。 Zoom 使用方便,但也有不少局限:难以做到眼神交流;小组互动 非但没有凝聚性,反而显得支离破碎,完全没有大家同处一个公共 空间的感觉。根本问题在于,视频会议不是虚拟现实。它具有互动 性,但非沉浸式的,所以这里不存在任何公共的虚拟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每周都会通过虚拟现实与一群快乐的哲 学界同事聚会一次。我们在多个不同的平台上尝试过各种活动:在 Altspace 上插上天使之翼去飞翔,在《节奏空间》(Beat Saber )上按 照节拍切割虚拟的方块,在 Bigscreen 的虚拟阳台上谈论哲学,在 Rec Room 上玩彩弹射击,在 Spatial 上演讲,在 VRchat 上尝试扮演 生动的虚拟角色。虚拟现实技术绝非完美,但是我们已经有了身处 共同世界的感觉。一次简短的演讲后,我们 5 个人懒散地站立着, 有人说:“这就像哲学会议中的休息时间。”今后 10 年或者 20 年 内,当下一次疫情到来时,许多人很有可能会在那些为社交活动而 开发的沉浸式虚拟世界里游荡。 增强现实系统也在快速发展。这些系统创造了半虚拟半现实的 世界。普通的现实世界得到虚拟事物的强化。我还没有增强现实眼 镜,不过据说苹果、脸书和谷歌等公司正在开发这类产品。增强现实系统有潜力彻底取代基于显示屏的计算机技术,至少能够以虚拟屏幕取代真实屏幕。与虚拟对象交往也许会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系统仍属低端技术。头显和眼镜还很笨重,虚拟事物的分辨率不足。虚拟场景提供沉浸式视觉和声音 体验,但我们还不能触摸虚拟事物、闻到虚拟的花香,也无法在饮 下虚拟葡萄酒时品其滋味。 这些暂时存在的局限性终究会被克服。支撑虚拟现实的物理引 擎正在不断改进。未来数年,虚拟现实头显将更加小巧,朝着眼 镜、隐形眼镜过渡,最终变为视网膜或脑部植入物。分辨率将得到 改善,直到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别无二致。我们还会想出处理触 觉、嗅觉和味觉的办法。也许我们会在这些场景中度过大量时光, 开展工作,进行社交和娱乐。 我的猜测是,在一个世纪内,我们将创造出与真实世界难以区 分的虚拟现实。我们可能会绕过眼睛、耳朵和其他感官通过脑机接 口与计算机连通。计算机将包含对物理现实极为精细的仿真结果。 它会模拟物理定律,以此模仿现实中所有对象的行为方式。 有时虚拟现实会令我们置身于其他形式的常规物理世界中,有 时它又会让我们沉浸于全新的世界。人们可以为了工作和娱乐,临 时进入某些新世界。苹果公司也许将建立自己的工作空间,采取特 殊的保护措施,这样就没有人可以泄露其正在开发的最新的 Reality 操作系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建立一个宇宙飞船的世界,在那 里,人们能够以超光速探索银河系。还有一些世界,身处其中的人 可以长生不老。虚拟房地产开发商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争先恐后 地提供拥有海边完美天气的世界,或者是位于充满活力的城市中的豪华寓所。 也许,正如小说及同名电影《头号玩家 》(Ready Player One )所描绘的那样,我们的星球未来将拥挤不堪,环境恶化,而虚拟世 界将会带来新的景象和机会。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许多家庭经常面 对这样的抉择:是否应该移民其他国家,开始新的生活?而在未来 的数个世纪,我们也许会面对同样的抉择:是否要移居虚拟世界? 对于第二个问题,和移民之问一样,理性的答案通常是肯定的。 一旦虚拟技术足够成熟,虚拟环境甚至有可能被虚拟人物占 用,他们拥有虚拟脑和身躯,将经历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整 个过程。虚拟人物就像人们在许多电子游戏中遇到的非玩家角色一 样,是虚拟技术的产物。有些虚拟世界可被用于研究或者预测未 来。例如,有一款约会软件(电视剧《黑镜》对此有所描述),能 够为恋人模拟多种未来,这样两人就可以知晓是否般配。在虚拟世 界中,历史学家可以研究,如果希特勒不选择与苏联开战,世界将 会如何演变。科学家可以模拟自大爆炸以来的整个宇宙,对输入稍 做改动,便可研究各种结果的变动范围,例如,生命产生的频率如 何?智慧生命和银河文明多久出现一次? 想象一下,在 23 世纪,几位喜欢模拟的好事者对 21 世纪早期 颇为关注。假设这些模拟者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希拉里·克林顿 在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击败了杰布·布什。他们可能要问,如果 希拉里落选,历史将会有何不同?模拟者甚至还模拟了 2016 年唐纳 德·特朗普获胜的总统大选,以及英国脱欧和新冠肺炎大流行。 喜欢模拟历史的人也许同样对 21 世纪感兴趣,因为这个时期 模拟技术正逐渐显现出影响力。也许,他们偶尔会模拟正在写构 想未来的书的人,甚至还会模拟阅读此类著作的人!自恋的模拟者可能会逐步改动参数,使得一些虚拟的 21 世纪学者痴迷于 23 世纪时创建的虚拟思想。也许这些模拟者特别关注,当 21 世纪的读者——例如现在的你——读到关于 23 世纪模拟者的想法时,会有 哪些反应。 当你激战王者峡谷, 在视频软件中组织工作会议, 用约会应用模拟与恋人的未来时,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对生活产生实质影响 随着技术提升,虚拟现实头盔可能过渡为隐形眼镜,最终变为视网膜或大脑植入物, 像《黑客帝国》一样 虚拟世界将与真实世界别无二致! *** 人工智能顶级学者侯世达弟子 媒体公认的当代重要哲学家、思想家 大卫·查默斯扛鼎之作 ***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吴冠军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刘永谋 易宝支付总裁、《元宇宙通证》作者余晨 复旦大学教授、科学杂志《新发现》荣誉主编严锋 联袂推荐! *** 我们能知道自己是否身处虚拟世界吗? 虚拟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人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这些都问题都将在本书中得到解答—— *在一个世纪内,我们将创造出与真实世界难以区分的虚拟现实 *我们的星球未来将拥挤不堪,环境恶化,而虚拟世界将会带来新的景象和机会 *虚拟现实概念使得笛卡儿之问的诸多常见答案黯然失色 *最终,我们可能不得不决定是否将自己完全上传到云端 ...... 本书将带你领悟虚拟世界在生活中的作用 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现实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