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家校沟通策略
作者简介
赵福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班主任》杂志主编,班主任杂志社社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班主任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内容简介
用亲笔信把工作做到家长的心坎里 一、第一封亲笔信 我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非常重视,但在重视的背后,每个人的情况却大不一样:有的家长有想法、有行动、有方法;有的家长只是把重视停留在口头上,缺少实际行动;有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重担放在其中一方(多是妈妈)身上;更多的家长是想管却不知道该怎么管…… 为了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改进家教方法,我尝试着给家长写了第一封亲笔信。在信中,我敞开心扉,向家长介绍了我个人和学校的基本情况,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且非常诚恳地谈了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真实想法。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与您是同龄人,想必您与我有许多相似的经历和体会。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每天步履匆匆,顾不上和孩子多说几句话,每周难得陪孩子吃上一两顿饭;我们努力保证孩子的物质生活,却对孩子的思想、心理变化关注甚少,对他的精神需求更是无暇顾及……我迫切地希望您在忙碌的同时,尽可能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因为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从头再来。您说我说得对吗? 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许多家长给我回信,并把我的信带给同事和亲朋好友传阅。有位学生的爸爸写道:“潘校长,这几年我们的企业越做越大,儿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您的话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了!”看到家长的回信,我感受到家长与我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亲笔信拉近了我和家长心灵上的距离。 二、这些信的三个特点 我一般选择在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和开学、考前、考后、学校举办重大活动等关键时间节点给家长写亲笔信。这些书信主要有三个特点。 1. 涉及家长感到困惑的各类话题 为了使书信的内容能更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我在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同时,经常向家长征询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写信前,我常广泛听取家长、老师、学生的意见。比如,就“怎样与老师沟通更有利于孩子成长”这个话题,我就征求了所有班主任和部分科任老师的意见,以使指导方法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书信涉及家长感到困惑的各类话题:从“怎样帮助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到“怎样引导孩子在细节中提高情商”,从“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更有效”到“孩子对老师不满意该怎么办”……书信还涉及比较敏感但很现实的话题,如怎样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要不要上课外班等。 2. 内容具体,方法容易操作 书信的内容具体实在,介绍的方法容易操作。大到制定培养规划,把握教育的关键,小到与孩子谈话时的眼神交流、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书信中大量的案例和真人真事,都是我多年来的经历,可借鉴,可模仿。其中有我作为一个父亲,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也有我在当英语老师、班主任、校长的过程中,用实践检验过的方法与经验。家长只要用心阅读、体会,总能从中发现一些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包括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孩子比较乐于接受;在什么情况下家长怎么做,会实现良好的效果等。例如,孩子对作业有怨言时,我告诉家长可以这样说:“不急,我们来列个清单。这些作业反正都要做,与其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地做,还不如面带笑容、开开心心地一样一样把它们消灭掉!” 3. 话语朴实,感情真挚 每次写信时,我感觉家长就坐在我面前,和我唠家常,说心里话。所以,我尽可能使自己的话语“接地气”。我通常先通过经典故事或身边的人和事,把自己悟到的道理说清楚,再具体讲该怎样做。例如,在学习和品行的关系处理上,我提出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没有错,但“分数诚可贵,品性价更高”,我们应始终把引领孩子“做个好人”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会尊重、会感恩、会分享,能担当、能自立、能承受挫折的品质。 在这些亲笔信中,我掏心掏肺地与家长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把自己当了 33 年老师、 21 年校长、 22 年爸爸的实践和思考融入文字中。 三、写亲笔信效果好 十多年来,我给家长写了百余封亲笔信。这份坚守源于家长对这一沟通方式的欢迎和肯定。许多家长不仅带着孩子读,还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读。很多家长还拿起纸和笔,认认真真地给我写回信。回信中,有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可,对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好评;有育儿经验的分享,近期读书心得和好书推荐;也有对学校活动安排的建议,对后勤服务的意见等。通过书信往来,学校和家长都把心里话告诉了对方,有呼有应,形成了良性互动。 一位家长在来信中说:“在电子媒体时代,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电子邮件或者短信进行交流,收到这样的亲笔信,心中会感觉特别温暖。这不仅因为手写体的文字比印刷体更有温度,更重要的是,每次读信时,我都可以感受到写信人对教育的执着、热爱和对家长、学生的良苦用心。” 虽然选择书信话题、组织内容、书写誊抄、阅读并回复每一位家长的回信,需要花费我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我愿继续用心地做下去。因为我深深地感到,亲笔信开辟了家校之间真诚沟通的渠道,能真正满足家长的需求,引领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进而提高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潘志平?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学 ?书中的50个沟通策略,涉及家校沟通的各个方面,班主任拿来就能用。 ?紧跟时代潮流,聚焦新时代家校沟通难题,班主任用了就有效。 ?不仅提供具体策略,还阐明了策略背后的理念,不仅“授人以渔”,而且“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