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豚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90
折扣购买: 史学与世变(精)/海豚启蒙丛书
ISBN: 9787511023865
沈刚伯(1**6~1977),名汝潜,字沈大烈,**历史学家、教育家、学者。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名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31~1948),1970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沈刚伯夫人曾祥和,国立中央大学研究院文学硕士,**师范大学教授。
史学与世变 **欣逢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四十周 年的大庆,我是专诚来道喜的,承李所长之命,在这 儿提出一个问题来跟大家谈谈,尚望各先生加以指教 。 **我要提出来谈的问题是“史学与世变”。世 界上有了人,就有历史,但是,有了历史,不见得就 会产生史学。古代曾有许多文化相当高的民族,如埃 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等,都产生过很优美的艺 术,很玄奥的神学同很实用的科学,但是,他们统统 没有能够产生史学,尽管他们留下来不少珍贵的史料 。这些文化都以神道为主,人世间一切的创造都附丽 于**之下。像那样以超自然的势力为依据的文化是 不会产生史学的。能产生史学的文化一定是以人道为 本。那就是说,它承认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用自由的 意志,经过理智的考虑,而后创造出来的。因此一切 结果都应自负责任,其动机与影响才有供人研究之价 值。这种研究便是史学。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古代文化 ,实只有东方的中国同西方的希腊才有史学。可是这 史学并不是在这两种古文化一开始就有的,其产生是 在那些文化已经相当发展之后,而忽然发生重大变动 的时候。那就是说,当它们的政治结构濒临崩溃,社 会组织大大动摇,经济生活和礼教活动都有很大的转 变,那时候才产生史学。 史学产生以后,物质环境仍然是*新月异,史学 也就跟着不断地变。世变愈急,则史学变得愈快;世 变愈大,则史学变得愈新。这原因是不难推测的。因 为人们大都抱着鉴往知来的目的去读历史,一逢世变 ,便想从历史中探寻世变之由;求之不得,自然不满 意于现有的史书,而要求重新写过。于是乎每一个新 时代必有好些根据其时代精神所改修的新史书。这些 新观念就形成了新史书中的各种重点,如,维护正统 或鼓吹革命,阐扬神权或提倡民治,羽翼道德或崇尚 自由,重视经济发展或注意社会动态,倡言**至上 或宣传世界大同,遵循进化理论或主张治乱循环,等 等。凡此种种不同的中心思想大多数是*了旁种科学 的影响,才逐渐形成,其纯粹从旧思想中推演出来的 偶亦有之,却是比较的少。 有了新的历史重心,当然对于旧史料会有新的解 释,新的组合同新的价值。原来所认为史事上的因果 关系,现在也许要找出新的线索和新的影响。有时还 感觉到旧的史料不够用,因而必须重新从地下或古书 中去发掘新史料,或者从旧有的传说,从国外的图籍 ,从别种有关的学科里面找出可做比较研究的材料。 用新的史料,来配合新的重心和观念,就得用新的方 法;用新的方法编着的书,一定有新的体裁。像这些 新的观念,新的资料,新的方法,同新的体例所构成 的新史学往往因时代的进步而又成为不合时宜的旧学 ,须得再变。如此*新又新地与时俱变,才能够使史 学成为“人类的教育”。 中国产生史学,是在春秋时代,孔子修《春秋》 ,才正式产生史学。当时正是大变动的时代,东周的 中央政权已经衰微到了有名无实的地步,诸侯各自割 据,成了无数的小朝廷,这是政治方面的情形。就社 会变迁而言,则当时封建制度已开始动摇,中产阶级 ,尤其是士的阶级,渐渐兴起。他们已经打人政治界 ,并且开始掌握了一切学术。经济方面也有了新的发 展。这时候铁器的使用,已经增加了农业生产,同时 商人阶级也起来了,他们的力量,往往可以影响到国 内外的政治,甚至左右*事行动。这时候政治、经济 、社会各方面既然都起了大变动,旧有的礼教便自然 无法维持社会秩序,加以内则诸侯兼并,外则四夷交 侵,成了干戈扰攘、沧海横流的状况。孔子在政治上 倡的改革运动失败了,乃退而重修鲁国的《春秋》, 想借这部历史,一方面保存过去人类一些有价值的活 动,另一方面,则用很简单**的字句来表示那些行 为的正当与不正当。这就是所谓用笔削褒贬之法,来 “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 不肖”的史学。根据这种史学的义法,一般人便可养 成历史思想,以为处世、论人、治事、立身的准则。 中国文化也就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个定型。 秦汉统一中国,实现了“天下书同文、车同轨” 的理论,自然要进一步做到“行同伦”。于是汉武帝 乃有罢黜百家以配合其政治上需要之举,这种政治、 经济、社会学术的变迁导致了司马迁的史学。他综合 以前编年、记事、记言、记谱系各种体裁,而创为五 种新体例,用“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 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他这种编辑 方法竞成为我国正史的典型。至于所搜集的材料之广 博,***前代。他承认历史有继续性,因而追溯到 他所知道的*古时候起,一直写到他的当代。以“史 ”名书,使成为专门之学,在中国实自他起。根据上 述的种种原因,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我国**位专门 史学家。尽管中国史官之设很早,而且一般思想家如 儒家、墨家、法家等对于历史都有他们**的看法, 但他们毕竟是哲学家而不是专门史学家。中国史学之 高度发展实在是应该归功于司马子长的。后来西汉亡 了,东汉继起。彼时政治、经济各种严重问题并没有 得到真正的解决,不过大乱之后,人心思汉,像班彪 一类的读书人,为迎合多数人的心理,以谋社会之安 定,认为应当从思想上维护刘姓的政权。于是他们父 子兄妹乃根据“王命论”的立场,颂扬汉室之应天顺 人,而修成《汉书》。这又是一个新的体裁,不同于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们史学界创下了断代的写法 。从此以后,中国的史书老是断代的,每一代便成一 书。看起来这似乎把历史的继续性抹煞了,但时间愈 长,史料愈多,我们也实在不能不分成一段一段的来 研究了。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