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堂129·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史蒂文·朗西曼,英国著名拜占庭史、中世纪史专家。他出生于贵族世家,精通多种语言(英语、拉丁语、希腊语、俄语、保加利亚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 叙利亚语、希伯来语、格鲁吉亚语)。自剑桥三一学院毕业后,周游列国,于多所大学任教,尤其在拜占庭历史及十字军史方面颇有造诣。 译者简介 马千,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知名军事史著译者,译有《战争的试炼:十字军东征史》《拜占庭兵法》,著有《医院骑士团九百年》等。
内容简介
正文赏读 第一章 帝国迟暮 1400 年圣诞节,英王亨利四世在他位于埃尔瑟姆(Eltham)的宫殿举办了一场宴会。此举不仅是为了庆祝佳节,更是为了欢迎他的一位贵客—曼努埃尔二世·帕列奥列格(Manuel Ⅱ Palaiologos/Palaeologus)。多数西方人称他是“希腊人的皇帝”,不过还有人记得他仍是正统的“罗马人的皇帝”。曼努埃尔二世经意大利而来,曾在巴黎短暂驻留,为了款待他,法王查理六世将卢浮宫的一翼装饰一新,而索邦神学院(Sorbonne)a 的教授们很高兴能面见一位可以与他们讨论交流的君主,后者的学识与敏锐头脑不亚于他们自己。在英格兰,所有人都为皇帝的翩翩风度所倾倒,他和他的廷臣们穿着的一尘不染的白色长袍也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尽管他头衔高贵,其东道主们却不免心怀怜悯—因为他作为一个乞援者而来,在绝望中寻求各方的帮助,以对抗包围他的帝国的异教徒。国王亨利的宫廷中的法学家阿斯克的亚当(Adam of Usk) 认为,皇帝到访此地一事让人悲恸,他写道:“我思忖,如此杰出的基督徒君主竟被萨拉森人所逼,从极远的东方来到极西的岛屿求援,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啊……哦,上帝,古罗马的荣耀如今何在?” 事实上,古老的罗马帝国已萎缩至弹丸之地。虽然曼努埃尔是奥古斯都及君士坦丁的合法继承者,然而,君士坦丁堡的罗马皇帝可以在罗马世界呼风唤雨的时代已经过去好几个世纪了。对西欧人而言,他们仅仅是希腊人或拜占庭的君主,完全无法与在 西方出现的皇帝相比。拜占庭直到 11 世纪还是一股令人敬畏的主导力量,是基督教世界抵御穆斯林冲击的中流砥柱。拜占庭积极而成功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直到新的穆斯林挑战在 11 世纪中叶来临—突厥人从东方袭来。与此同时,以诺曼人为代表,经过发展的西欧也试图发动入侵。拜占庭帝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同时,国内又遭遇了体制和统治王朝方面的困难。诺曼人的入侵被遏止了,可是拜占庭已经丢失了在意大利的全部领土。在突厥人面前,拜占庭帝国则永久性地失去了作为粮仓与兵源地的安纳托利亚高原。 此后帝国一直面临两线作战之虞,而十字军运动的兴起令局面更加复杂。作为基督徒,拜占庭人对十字军心怀好感,然而其长期的政治经验教导他们应当对异教徒表现出一定的宽容并允许他们存在。西方人发起的“圣战”在他们看来反而是既危险又不切实际的。 然而,拜占庭人希望从圣战中获得好处。可是夹在中间的势力只有自身强大才能获得安全。拜占庭继续扮演着一个大国的角色,而实际上它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在不断的战争中失去安纳托利亚这个征兵地,迫使拜占庭皇帝依赖外国盟友与雇佣军,而两者都要拿报酬—金钱和商业特许权。这些要求又发生在帝国因失去产粮地安纳托利亚而在经济上捉襟见肘的时候。整个 12 世纪,在表面上君士坦丁堡依然富裕和辉煌,宫廷依然富丽堂皇,港口和市场中依然商贾如云,皇帝依然被视作强大的统治者。但是,穆斯林没有因为他试图抑制十字军的热情而向他表示感谢,而十字军则因为他对圣战的冷淡态度而感到不快。同时,基督教世界东西部之间根深蒂固的宗教分歧因为 11 世纪的政治事件而不断恶化。 至 12 世纪末,罗马教会与君士坦丁堡教会已经毋庸置疑地陷入分裂。 历史背景描写深厚悠远,战争过程交代清晰有条理 文笔凝练传神,人物刻画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