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作者: 董恒波|总主编:徐强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0.00
折扣购买: 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ISBN: 978757314136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童年的馒头 1962年春,北京。 3月的风,吹跑了凛冽的 寒冬,将温暖的春天送过了 高高的八达岭长城,送到了 长安街,送进了紫禁城。颐 和园里的玉兰花悄悄地开了 ,用她积攒了一个冬天的能 量,向着天空绽放出美丽的 笑容。 从北京南苑一处普通的 民居里,传出一阵婴儿的啼 哭声。“哇——哇——”响亮 的声音像鸟鸣般打破了胡同 的寂静。 “哈哈,又是一个大胖小 子!”接生婆抱着刚出生的 孩子说。 这个大胖小子就是高凤 林。 但是,他的出生并没有 给这个家带来多少惊喜,反 而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原因 是,在高凤林之前,高家已 经有三个孩子了,且都是男 孩儿。本以为第四个孩子会 换一换性别,高家多么希望 能有一个女儿啊。可是老天 爷还是像开玩笑似的,让高 家专门添小子,不来丫头。 那时正赶上食物短缺,吃不 饱肚子是常有的事情。高家 六口人,四个男孩儿,又都 在长身体,仅靠供应粮吃饭 ,窘迫程度可想而知。高凤 林出生仅四十天,就被送去 了幼儿园。 出生才一个多月的婴儿 ,正需要母乳喂养,怎么能 离开母亲的呵护?父母把刚 满月没多少天的小凤林送去 幼儿园,完全是出于无奈。 原因只有一个:父母都要出 去工作,要挣钱,要养家, “让一家人吃饱饭”才是硬道 理。可想而知,高凤林的父 母当年是多么坚强,又是多 么不容易。以至于时至今日 ,已年过花甲的高凤林每每 回忆起那段往事,眼睛里依 然会浸满泪水。 其实,那时才一个多月 大的高凤林是没有多少记忆 的,当年的一些情景都是后 来母亲告诉他的。其中有一 个小细节,深深地印刻在了 他的脑海中: 当时在幼儿园,高凤林 是唯一没有“入伙”的孩子。 这里的“入伙”是指向幼 儿园交伙食费。原本吃饭交 钱,天经地义。可那区区几 块钱对高家来说,也是一笔 不小的开支,他们是真的拿 不出来。那就不入伙吧。可 不入伙孩子也要吃饭呀,于 是,家人就在家里做好饭, 给高凤林带到幼儿园去。 高凤林的童年,没有玩 具,没有课外书,他记忆中 最有趣味的事,是跟着哥哥 到菜市场去拾菜叶。哥哥在 前面挎着筐子,他跟在后面 ,捡拾人家卖菜时丢掉的菜 叶,然后拿回家里用水清洗 干净。妈妈会把这些菜叶掺 上糠面,熬成一大锅糠菜粥 。 菜叶和糠面在锅里翻滚 ,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全家 六口人一人一大碗,就着咸 菜喝糠菜粥的画面,一直深 深地印在高凤林的记忆中。 那个年代,他们家的日 子过得很拮据,高凤林几乎 没有穿过新衣服,他上面有 三个哥哥,哥哥会把穿小的 衣服传给弟弟,老大传老二 、老二传老三……待传到老 四高凤林时,那些衣服上的 一个个补丁都已经有了清晰 的年代感。 高凤林的童年,虽然写 满了清苦,但也写下了刚强 。他的人生第一课,就是学 习要为家庭着想,要为父母 分忧。 上幼儿园时,高凤林的 午饭常常是从家里带去的一 个玉米面窝头。一个这样的 窝头,已经是家里最高的伙 食标准了。他从来没有和母 亲抱怨过,他知道,妈妈和 哥哥们吃的午饭就是一碗带 菜的粥,所以能吃上这样的 窝头,他已经很满足了。 有时,小凤林也会偷偷 观察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们 的午饭,幼儿园给小朋友们 提供的伙食要比他带的好得 多。比如,午饭时会有白面 馒头,还有鸡蛋。那天,他 从幼儿园回家,妈妈问他小 朋友们中午都吃什么了。他 说吃白面馒头了。妈妈问, 馒头比窝头好吃吧?他点了 点头后又马上摇了摇头,他 是怕妈妈着急上火,赶紧说 自己的玉米面窝头也很好吃 。 多年以后,高凤林还清 楚地记得,妈妈有一天给他 带幼儿园午饭时,特意嘱咐 他说:“饭盒里有半个白面 馒头,还有一块酱豆腐…… ” 白面馒头配酱豆腐,是 高凤林童年时最美味的大餐 ,那难忘的滋味远胜任何山 珍海味。 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成 长起来的高凤林,比别人家 的孩子更早地认识了生活。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