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故事](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1113/13/20231113130110708.jpg)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42.00
折扣购买: 哲学的故事
ISBN: 9787108029836
先哲们同时在两个方面告别了传统。首先,他们凭借理性来认识世界 ,而不是诉诸宗教、天启、权威或传统。这实质上是一个全新的方向,成 为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与此同时,他们也劝说他人运用自 己的理性进行独立思考,因此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必须赞同他们的观 点。这些最早的导师们并不是要灌输一套一尘不染、神圣不可侵犯的知识 体系,而是鼓励自己的弟子进行讨论、辩驳、争议,以提出自己的思想。 人类思想史上这两大革命性的进步密不可分,因此才会同时出现。它 们为今天所谓的“理性思维”奠定了基础,并促成了人类知识与理解力前 所未有的发展。 这样的思想家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泰勒斯一般被看作是 其奠基者。这位希腊人生活在小亚细亚海岸(如今土耳其)的米利都镇,他 与他的同侪便因该镇而被称为米利都学派。我们无法确定其生卒年月,但 知道他活跃于公元前580年前后并享有盛名,因为他精确地预测到了公元前 585年的一次日食。他还是一个土木工程师,创造过让海拉斯河水改道以便 使克鲁索王得以通行的业绩。事物由什么构成? 泰勒斯常常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世界由什么构成?”在他看来, 世界本质上是由某种单一元素构成的。如今看来,这种认识无疑令人诧异 ,因为显而易见,我们知道所有物质都可以还原为能量。但泰勒斯不可能 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引出这一结论的物理学当时尚未出现。他得出结论说 ,万事万物都是水的不同形态。他已经观察到水在一定的低温下变成了冰 块,在一定的高温下变成了空气。雨下到植物上往往会挥发掉,显然是水 的另一种形态。所有生物都需要巨大通畅的进水口来维持生命。(事实上, 人体约百分之六十是水)大陆的所有地块都以水为界;因此泰勒斯认为,整 个地球漂在水上,从水中浮出并由水构成。 泰勒斯有个弟子名叫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10年生于米利都,一直活 到约公元前546年。在他看来,倘若地球如泰勒斯所言漂浮在海上,那么大 海必然以其他事物为依托,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样便陷入了所谓的 无穷倒退之中。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大胆观念:地球根本无须 以他物为依托,它只是悬于太空中的一个固体,与其他所有物体保持着同 等距离。阿那克西曼德并没有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他看来,人类生 活在平坦的地表上显然是不言自明的,因此地球是圆筒状的。“大地…… 无所凭依,它之所以静止不动,在于它与其他所有物体保持同等距离。其 状……如鼓。我们在它的一个平面行走,其他人则位于它的另一面。” 他的弟子阿那克西美尼则走得更远,在阿那克西美尼看来,地球不仅 是平坦的,而且依托于其他事物。他逐渐认识到,地球漂浮在空气中,类 似于沸腾蒸锅的锅盖浮于蒸汽之上。必须看到,在身后的许多年里,阿那 克西美尼都是一个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尊重、更有影响力的哲学家。这意 味着,阿那克西美尼在这些年代中被一些哲学家视为开山鼻祖,尽管另一 位思想家此前提出了一些比他更好的思想。哲学史往往就是这样。它并非 直线向前,而是退一步进二步。退回一步,我们尤其能从历史中学到许多 东西。 相反者相成 如今,更为人熟知的米利都学派哲学家是赫拉克利特。他生于以弗所 ,该镇与米利都处在同一海岸,他的鼎盛年在公元前6世纪早期。其两个独 特的观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个观点即对立面的统一。他指出,上坡路与下坡路并非殊途,而 是同一条路,青年赫拉克利特和老年赫拉克利特不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而 是同一个赫拉克利特。如果酒友说你的酒瓶一半是满的,而你却说一半是 空的,两者并不矛盾,而是彼此同一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 对立面的结合体,或者起码是对立倾向的结合体。 这蕴涵着斗争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矛盾的结合体才构 成了世界。没有了矛盾也就没有了现实。这反过来也就意味着,现实本质 上是坚不可摧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流变之中。这也是同赫拉克利特相关的 第二个观点:“一切皆流”。 我们所处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 事物以不同方式成为实体,不同的时刻表现为完全不同的实体,最终还会 流变为非实体。我们自身也是如此。宇宙间的一切皆然——甚至宇宙本身 亦然。所谓的“事物”根本不是固定不变的物体,而是处在永恒的流变之 中。赫拉克利特将之比作火焰:火焰看上去似乎是物体,但它们根本不是 。这一思想极其深刻,但也令人不安,因为人类总是把永恒不变、可靠持 久、永不消失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信仰对象。而赫拉克利持却告诉我们说, 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东西。变化才是生命和宇宙的规律。这是主宰一切的规 律,我们无法逃脱这一规律。 数学为本 毕达哥拉斯或许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最著名的,其声名甚至在赫拉 克利特之上。他生于萨摩斯,我们至此所提到的所有哲学家都出于这·远 离海岸的小岛。他在世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570公元前497后。他才华横溢 ,数学乃其中之一——20世纪的人们大都要在学校里学习毕达哥拉斯定理 。正是他提出了数的“平方”与“立方”的慨念,从而把几何学的概念运 用于算术。通过他的传布,“数论”一词有了今人所熟知的含义。他也被 认为最先发明了“哲学”一词,并最先用“宇宙”一词指称大千世界。他 直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他是最先把数学运用于哲学的伟大思想家,从而构成了人类迄今为止 最富创造性的思想之一。自其以降,数学便与哲学和科学共生共存,而诸 多最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便是伟大的数学家——比如,笛卡儿不仅发明了曲 线,而且还创立了整个的分析几何学;莱布尼兹则创立了微积分。这仅仅 是两个典范。如今,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地认为,数学在我们认识宇宙的过 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整个宇宙,大至最外在的银河系,小至单个原 子的内部,其结构都可以用数学来加以表达,这样的事实似乎不言自明, 然而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其中奥妙无穷。也正因此,众多最伟大 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都倾向于认为,即使不是传统犹太基督教意义 上的上帝,起码也有某种神灵存在于宇宙的背后。毕达哥拉斯最早洞察到 可以用数学来表示整个宇宙,而他同时也就遁入了某种神秘主义。 毕达哥拉斯把这些哲学洞见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其最重要的思想几 乎都被柏拉图加以接受和深化。(为避免重复)暂且在此稍作停顿,以便讲 到柏拉图时再深入一步。 P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