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城市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女囚档案/丁一鹤解密案卷系列
ISBN: 9787507418323
曾用名丁潍河、丁培军1970年生于山东诸城市,1987年入伍历任指导员、新闻干事、首长秘书、编辑记者,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大学法学院,现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庭内外》杂志杜编辑、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发表作品600余万字,获首届老舍散文奖等40余项文学、新闻奖,著有《北京大案》、《北京重案》、《北京要案》、《死囚档案》、《中国大禁毒》等法制纪实文学作品多部。
按照常规来说,一个案子终审判决之后就算尘埃落定,不该再去触动那 些尘封已久的岁月烟尘。但是,5次追踪采访杀人空姐杨旸,却给我留下了 很多不同的印记,这些印记也记载着杨旸不同的心路历程。是泪,是笑.都 犹如一朵花的绽放与凋零。 2006年11月,我再次在电视上看到杨旸的访谈,顿有恍若隔世之感。我 没法不感慨,杨吻杀人案已经过去5年多了,还有那么多人惦记着她。 我之所以首先在这本书的开始就讲述空姐杨旸的故事,原因有很多,首 先,她是我担任政法记者之后采访的第一个死刑犯,也是第一个由死刑改判 死缓的女犯。其次是杨旸杀人案至今余波未平,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说不 定杨旸正在黑龙江女子监狱接受媒体采访或者在某个演出舞台上主持节目呢 。 为了解杨旸的最新动向,我在网上键入“空姐、杀人、杨旸”这几个关 键词,立即出现了上千条相关新闻。而且这些新闻的发布者大多是中央电视 台、北京电视台等传播比较广泛的主流媒体,甚至在网上还可以看到多家电 视台对杨旸最新报道的几十分钟的电视画面。 我是最早也是最全面报道杨旸杀人案的新闻记者,先后多次采访过杨旸 ,也写下了关于杨旸几万字的文章。后来杨肠被改判,是我写作之初始料未 及的,很多入把杨旸的改判归功于我的文章,甚至有位老先生在我的一本书 的序言中专门提到我采访杨吻之后引发的一些事情。还有一些法院的朋友开 玩笑说,杨旸要是出狱,第一个就是找你谢恩。每次听到这些话,我都无言 以对,只好笑笑说,饶了我吧! 客观地说,很多人关注杨旸,是因为她是空姐,有一张还算漂亮的脸蛋 ,加上我在文章中对她的定位既是杀人犯,又是受害者.因此很多人怜香惜 玉起来。我记得在第一次文章发表之后,很多媒体予以转载,当时杨吻杀人 案尚在二审阶段,就有一位姓宋的先生辗转打电话给我,要通过我联系见杨 肠一面。被我回绝后,这位宋先生非常执著,声称要亲自到法院找院长为杨 吻求情,后来这位宋先生不知道从哪个渠道得到了杨旸亲友的联系方式,据 宋先生说,后来他还真的跟正在服刑的杨旸开始了通信,似乎有鼓起杨旸生 活风帆的意思。 如果仅仅是怜香惜玉,也就罢了,但是还有更极端的。2006年3月12日 《黑龙江晨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杨旸在黑龙江女子监狱服刑的一 些情况。这篇文章除了摘抄了部分我以往对杨旸的报道外,还找出一个很好 玩的新闻由头,说是一个内蒙古青年跑到黑龙江女子监狱门口,哭着喊着要 见杨旸一面,还说正是看了杨肠杀人的报道,他才打消了杀人的念头。在这 篇名为《高墙内外的特殊对话,内蒙古痴情男子要见杀人空姐》的文章中这 样写道。 杨旸,一个柔弱而美丽的女子,在成为别人的“第三者”后不能自拔, 最后亲手杀害了自己所爱的人。2006年1月,杨呖的案件被央视报道后,一 名叫杨军的男子(化名)来到了黑龙江省女子监狱,要求见杨旸一面,声称自 己与她有过相似的经历,如果不是看到了杨旸的报道,自己早已将相爱10年 的爱人杀死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杨旸与杨军有着怎样的相似经历呢 ?带着诸多的疑问,记者开始了一段特殊的对话。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