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全译本)/译林名著精选

安妮日记(全译本)/译林名著精选
作者: (德国)安妮·弗兰克|译者:续文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70
折扣购买: 安妮日记(全译本)/译林名著精选
ISBN: 9787544761659

作者简介

安妮·费兰克,1929年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是德籍犹太人。1942年6月12日,当她13岁生日时,她父亲送给她一本当作生日礼物的日记本,于是她从那个时候开始写日记了。同年7月6日,由于纳粹开始迫害犹太人,他们全家躲进了安妮父亲公司的密室。之后,另外4名犹太人也陆续躲进了密室。 两年以后的1944年8月4日,由于有人告密,躲在密室的8个人被德国警察逮捕。1个月后,8个人被转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安妮与姐姐又被转送到贝尔根一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3月,姐妹俩都因伤寒死于集中营。 安妮的日记由公司女职员保存下来,之后又转交给安妮的父亲。1947年,安妮的父亲将女儿的日记整理出版,她的事迹后来被拍成电影《安妮日记》。

内容简介

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 我好几天一个字都没写了,因为我要认真地想一 想写日记的目的和意义。现在我要写一本日记,这是 一种奇特的感觉。这不仅仅是因为我还没有“写”过 什么。我觉得以后不管是我还是别的什么人,都不会 对一个13岁女学生的内心倾诉感兴趣。我喜欢写作, 首先因为这能让我的心情彻底放松。 “纸比人有耐心。”当我在多愁善感的日子里, 双手托腮,不知道该干什么时,我经常这么想。我一 会儿想待在家里,一会儿又想出去,大多数情况下我 都呆坐在同一个角落里,继续胡思乱想。是的,纸有 耐心!我并不想把这本装订好的有着“日记”这个响 亮名字的小册子在什么时候拿给谁看,或者最多也只 是给那一个男性朋友或那一个女性朋友看,其他人大 概也不会有兴趣。此刻我明白了,我关于日记的全部 想法都围绕着一个点在转:我没有知心朋友! 不过我想好好解释一下这点,因为不会有人理解 为什么一个13岁的女孩会感觉如此孤独。这也是很奇 怪的。我有亲爱的、很好的父母,有一个16岁的姐姐 ,算起来大约总共有30个熟人,或者也可以把他们称 为朋友。我有一群崇拜者,他们能透过我的眼色看懂 一切,甚至拿着小镜子偷看我几个小时之久,直到捕 捉到我的一丝笑容。我有亲戚,可爱的叔叔阿姨,一 个漂亮的家,其实我什么都不缺,除了一个知心朋友 !那么多熟人里面,没有一个能和我一起做点胡闹以 外的事情,我们说的也只是些日常琐事。我没法说出 心里话,就像被封闭了起来一样。或许问题出在我缺 乏自信,但是现在已经这样了,很遗憾,我没法摆脱 这种情形。 所以我要写日记。为了把长久以来渴望知心朋友 的想法在我的想象中进一步升华。我不想像其他人那 样只在日记中记录事实,而是想让这本日记成为我的 朋友,她的名字叫:基蒂! 开门见山地说,大概没有人能够听懂我和基蒂的 聊天。因此我想讲讲我的故事,尽管我并不乐意。 我父母结婚的时候,爸爸36岁,妈妈25岁。我的 姐姐玛戈特是1926年在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出生的。 1929年6月12日,我也出生了。因为我们是犹太人, 1933年我们流亡到了荷兰,爸爸在这里担任特拉维斯 股份公司的经理。这家公司和在同一栋大楼里的科伦 公司有着密切的业务联系。 我们的生活充满动荡,因为留在德国的家庭成员 没有躲过希特勒政令的迫害。1938年大屠杀之后,我 妈妈的两个兄弟逃往美国。我的外婆来跟我们住在一 起。那时候她已经73岁了。1940年后,日子就一直在 走下坡路。先是战争,接着是投降,然后是德国人入 侵。现在苦难开始了。独裁的法令一条接着一条,犹 太人的境况尤其糟糕。他们必须佩戴大卫星标记,必 须交出自行车,不许再乘坐电车,汽车就更不用说了 。犹太人只许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在犹太人的商店 里买东西。晚上八点之后不许上街,这个点之后也不 许在公园里或阳台上逗留。犹太人不许进剧院,不许 看电影,也不许去别的什么娱乐场所。他们同样不许 游泳、打网球或曲棍球,绝对不能再开展任何体育运 动。犹太人不得再进人基督教堂。犹太人的孩子必须 上犹太学校。这样的规定一大堆。从现在起,我们的 整个生活就处在这样的压力下。约皮总说:“我不敢 再做任何事情,因为我总是害怕它是被禁止的。” 今年1月份,我的外婆去世了。没有人知道,我 有多依赖她,我有多想她。早在1934年,我就进了蒙 台梭利学校的幼儿园,后来也留在这所学校里。校长 K女士去年成了我的班主任。年底我们告别了,两人 都热泪盈眶。然后我和玛戈特——从1941年起——进 入犹太学校(女子中学),她上四年级,我上一年级 。 我们一家四口过得还行,就这样到了现在,今天 这个日子。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