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经挺经--看智者久立不败之术(精粹典藏本)/曾国藩全集

败经挺经--看智者久立不败之术(精粹典藏本)/曾国藩全集
作者: (清)曾国藩|译者:杜刚
出版社: 中国书籍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0.90
折扣购买: 败经挺经--看智者久立不败之术(精粹典藏本)/曾国藩全集
ISBN: 978750683363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虚虚实实,虚实无形 【原文】 兵法最忌“形见势绌”四字,常宜隐隐约约,虚 虚实实,使贼不能尽窥我之底蕴。若人数单薄,尤宜 知此诀。若常扎一处,人力太单,日久则形见矣。我 之形既尽被贼党觑破,则势绌矣,此大忌也,必须变 动不测,时进时退,时虚时实,时示怯弱,时示强壮 ,有神龙矫变之状。老湘营昔日之妙处。全在乎此。 此次以三百人扎牛角岭,已是太呆,正蹈形见势绌之 弊。除夕曾,函止之,十一日五旗失隘后,再以第三 旗扎此,则更呆矣。仰即熟思审度.不可扎则竞撤之 ,聚合一处,俟贼至则并力决战,得一胜而锐气全复 矣。如虑贼抄我军后路,即退保乐平,亦无不可,不 必定有进而无退也。 【译文】 兵法中最忌讳“形见势绌”这四个字。打仗就应 该将自己的部队隐藏得隐隐约约,虚虚实实的,使敌 军不能准确掌握我军的情报和机密情况。尤其是在以 弱迎强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如果人数又少, 而且长时间驻扎在同一个地方,那军中情报早晚被敌 军摸清,我军在明,敌在暗。这是最忌讳的交战形态 。必须变化不测,有时前进,有时后退;有时表现虚 ,有时表现实;有时显示怯弱,有时显示强壮,具有 神龙千变万化的样子。我湘军中的老部队过去巧妙的 地方,全在于这些。这次你的部队三百人驻扎在牛角 岭,这样的驻扎方式太呆板了,正犯了“形见势绌” 的毛病。除夕的时候已经写信谈过这个问题,十一日 五旗失守后,再把第三旗驻扎在这里,这就是错上加 错。请你们深思熟虑,审度时势,不能驻扎,就应立 即退守。将所有的军队集合起来。等敌人来时,大家 就可以群起而围之,与敌人展开决战。眼下只要一次 军事上的胜利,就能大大提升我军的士气。不过如果 敌人摆出一副抄袭我们后路的架势,你们就应当立即 退守保住乐平,这也不是不可以的,进与退的选择一 定要审时度势。 【解读】 成丰九年(1859)正月,曾国藩在建昌营中,奉 谕旨统筹前线的全局。但是此时湘军将领张运兰,带 着自己的三百人驻扎在牛角岭。要知道当时的牛角岭 是前后都没有增援部队,孤军驻扎形式十分危急。曾 国藩知道后立即给张运兰写信制止。认为这样的部署 太死板了,非常容易遭到敌人的攻击。结果五旗失守 ,他们还是没有吸取教训,又把第三旗驻扎在这里, 曾国藩讲这就更呆板了。他提出了用兵当深思熟虑, 不能驻扎,就应退守,必须变动不测,时进时退,时 虚时实,让敌人摸不着头脑。曾国藩十分熟悉古代军 事家虚实多变的用兵策略,他平时筹划战争就十分重 视以实击虚,虚实结合这一重要作战原则。湘军从始 至终,几乎都没有改变与太平军的力量对比。湘军即 便是在鼎盛时期也只不过三十万人。而曾国藩根据实 际情况,制定出了“避实击虚、虚实多变”的军事策 略。找准太平军的薄弱点攻击。假如没有曾国藩这一 军事策略的指导,湘军是绝无可能夺取最后的胜利的 。 P34-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