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爷爷哪里来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
作者: 贾兰坡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24.80
折扣价: 12.40
折扣购买: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
ISBN: 9787513925372

作者简介

贾兰坡,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河北省玉田县人,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 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 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 学院院士。贾兰坡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式人物。 1929年,他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毕业。193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考入中国地质调查所当练习生,当年被派往周口店跟随裴文中搞发掘。1935年,裴文中到法国留学,贾兰坡便挑起了主持周口店发掘的工作。1936年11月15日至26日,贾兰坡在11天之内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而再次震惊世界学术界,这是继裴文中1929年发现“北京人”头盖骨之后又一次伟大的发现。贾兰坡一生著作等身,成果丰硕,已出版有四百多篇(部)作品。他特别对科普创作情有独钟。80岁以后,他出了很多像《爷爷的爷爷哪里来》这样的科普读物。1997年10月,在他九秩之年又写完了一本“大科学家写给小读者”看的11万字的“小书”《悠长的岁月》,以总结自己的一生。

内容简介

 一、从“神创论”到认识上的蒙昧时期   人很早就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由于科学的落后,人们得不到正确的认识,就认为人是用泥土造的,也就是“神创论”。“神创论”在世界上流传很广,东、西方都有这样的神话故事传播。   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抟(tuán,同“团”,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土造人。古人们认为,世界上最初没有万物,后来出现了盘古氏,他用斧头劈开了天、地,天一天天加高,地一日日增厚,盘古氏也一天天跟着长大。万年之后,成了天高不可测、地厚不可量的世界,盘古氏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支撑着天与地。他死后化成了太阳、月亮、星星、山川、河流和草木。天地星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出现了,只是世界上还没有人。这时女娲出现了,她取土和水,抟成泥,捏成人,从此世上就有了人。   在国外的神话中,也有相似的说法。埃及的传说中,鹿面人身的神哈奴姆用泥土塑造成人,并与女神赫脱给了这些泥人生命。在希腊的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出了动物和人,又从天上偷来火种交给了人类,并教会了人类生存技能。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神话传说被宗教利用,成为宗教的经典,并被撰(zhuàn,写作)成教义,更加在人们心目中广为流传。关于“上帝造人”,古犹太教《旧约全书》的《创世记》部分,说上帝花了6天时间创造了世界和人类:第一天创造了光,分了昼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分了天地;第三天创造了陆地、海洋、各种植物;第四天创造了日月星辰,分管时令节气和岁月;第五天创造了水下和陆上的各种动物;第六天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及五谷、牲畜;第七天上帝感到累了,休息了。在基督教《圣 经》中的“创世说”中说耶和华上帝(耶和华是希伯来人信奉的犹太教中最高的神。基督教《旧约》中用作上帝的同义词)创造了天地之后,世界仍一片荒芜,于是他降甘露于大地,大地长出了草木。耶和华用泥捏了一个人,取名“亚当”,造了一个伊甸园(犹太教、基督教中指人类居住的乐园),把亚当安置在里面。伊甸园中有各种花木,长着美味的果实。后来耶和华上帝感到亚当一个人很寂寞,在亚当熟睡之时,抽出他的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取名“夏娃”,上帝把各种飞禽走兽送到他们跟前。后来,夏娃偷吃了禁果。上帝把亚当、夏娃贬下尘世,随后发了一场洪水以示对世间罪恶的惩罚,并造了一条诺亚方舟(出自《圣 经》,传说它是诺亚根据上帝的指示花了120年造出来的一艘方形船只,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大洪水灾难),来拯救世间无辜的生灵。   不管是女娲抟土造人也好,还是上帝造人也好,这些神话的传说都并非出于偶然,而是人们很想了解和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由于不得其解(无法理解)才造出了“神创论”。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逮蝈蝈、掏蛐蛐、捉鸟、拍黄土盖房是我们那个时代儿童最普遍的游戏。每逢我玩后回家,母亲都要为我冲洗,有时一天两三遍。母亲边搓边唠叨:“要不怎么说人是用土捏的呢!无论怎么搓,都能搓下泥来。”我6岁时到离我家不远的外祖母家读私塾,也常听老师和外祖母这样说。可见“人是泥捏的”的传说流传得多广、多深了。   何时出现的传说,不得而知,想来在有文字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与“神创论”唱反调的还得说是中国的学者(由此可见,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问题,我国学者极具开创性,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尝试走出蒙昧,大胆思考了)。远在2000多年前我国春秋时代的管仲(?—前645年)在《管子·水地篇》上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意思是说:水是万物的根本,所有的生物都来自于水。他的这句话说出了生命的起源。   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在诗歌《天问》中,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一口气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对女娲抟土造人也提出了质疑:“女娲氏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说,女娲氏既然也有身体,又是谁造的呢?   最使人惊奇的是山东省微山县出土的东汉时期的“鱼、猿、人”的石刻画。原石横长186米,纵高085米(现藏于曲阜孔庙),作者不知是谁。在原石的左半部,从右向左并排着鱼、猿、人的刻像。让人看了之后,很自然地会想到“从鱼到人”的进化过程。   18世纪的法国博物学家乔治·比丰虽然也曾指出,生命首先诞生于海洋,以后才发展到了陆地——生物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器官在不同的使用程度上也会发生变化的科学论证。但是并没有指出从鱼到人的演化关系。   指出从鱼到人的演化关系并发表名著的是美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威廉·格雷戈里。1929年他发表的《从鱼到人》,把人的面貌和构造与猿、猴的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相比较,把我们的面形一直追溯到鱼类。在当时,由于获得的材料有限,在演化过程中缺少的环节太多,有人嫌他的说法不充分,甚至指责他的某些看法是错误的。把从鱼演化到人的一枝一节都串联起来,谈何容易,你知道演化经过了多少时间吗?鱼类的出现,从地质时代的泥盆纪起,到现在已有37·亿年了,这是多么漫长的时代啊(设问句,自问自答,引导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从鱼到人”的演化过程之漫长)!   能够说明演化资料的来源,并非是虚构的,而是来自于地下。地层内就是一部巨大的“书”,它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有许多许多东西是由地下取得的,就拿脊椎动物化石来说吧,其实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龙骨”。它们绝大多数是哺乳动物的骨骼,由于在地下埋藏的时间较长,得以钙化。但是要成为化石,还要有一定的条件。首先,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死亡后,能尽快地被埋藏起来,使其不暴露。然后,经过风吹雨淋,年代久之即可成为化石——我们所要研究的材料。   虽然许多人将脊椎动物的骨骼叫做“龙骨”,但从来也没人见过想象中的“龙”。我跑过除西藏之外的很多省份也找不到“龙”的蛛丝马迹。所谓的“恐龙”,原意为巨大的爬行动物蜥蜴之类,原是日本学者用的译名,我们也就随之使用了。 相信每一个人都问过“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爷爷的爷爷哪里来》是学者贾兰坡专门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而写的科普书。本书分为《爷爷的爷爷哪里来》和《悠长的岁月》两部分。全书从“神创论”开篇,在进化论取代了“神创论”之后,“猿人同祖”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个阅读要点   ◎阅读书中中国古人类历史的故事,学习关于人类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与“爷爷的爷爷哪里来”相关的一系列学术问题哪些已成定论,哪些仍是谜团。   ◎读《悠长的岁月》,了解作者一生中每个时期的重要经历和成就,以及作者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的。   ◎通过阅读书中发生在学者们身上的故事,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发现并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2个知识要点   ◎我们可以在作者深入浅出的叙述中了解人类起源的历史,跟随作者的足迹一起寻找古人类起源、生存的证据,体会人类由原始走向现代、由低级迈向高级的艰难历程。   ◎作者运用了正叙、倒叙、插叙等多种写作手法以及亲切、幽默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研究人类起源的故事娓娓道来。在作者笔下,生硬冰冷的石头也变得异常亲切、可爱起来。因此,晦涩难懂的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古脊椎动物学升华到了文学的境界。   1个成长要点   ◎在作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其高尚的人格之光在闪耀: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勇于担当、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等。为了实现理想坚持不懈地追求;对劳动人民体贴入微的关怀;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热爱;对困境乐观坚强地面对并勇于去克服……这些也是作者的经历给予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