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生与阿玉(关于信仰的事)](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191015/22/20191015224214543.jpg)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莲生与阿玉(关于信仰的事)
ISBN: 9787549502257
陈丹燕,作家,写作的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和非虚构文学作品,关注青少年生活和上海城市变迁,并致力于旅行文学的创作。二十年来的创作在如何将虚构和非虚构熔冶一炉上多有探索,也对图文书的创作形式多有建树。 作品已在德国,法国,美国,*本,奥地利,瑞士,越南和印度以及俄国等**出版发行。
1.我的童年在平乐 我对故乡记忆*深的就是漓江,江水浩荡,过往船只 络绎不*。我常和小伙伴背着母亲到江中戏水,倒也练出 一点游泳的本领。从三十年代离开平乐,到九十年代再 回故里,看到江水行将枯竭,已不能行船,很觉失落。 一九一九年九月,我出生在广西平乐府一个贫穷的 家庭。其实所谓平乐府,在当时不过是一个贫穷衰败的小 县城,只因为管辖了几个*小的县,故称为平乐府。父亲 生在广东肇庆地区的高要县,那是个富饶的鱼米之乡,但 我的父亲却因为家境贫困而辍学,少年时在西江**的穷 乡僻壤漂泊不定,后来才在广西平乐定居。他为人本分诚 实,自学练就一手好字,在同乡老板开的大店里做了“先 生”,兼做零售杂务。奋斗了十几年,只建成勉强温饱的 家。在平乐县城,广东高明县和高要县的人很多,建有 广东会馆和要明会馆,对同乡进行联络。这里的广东人因 为见多识广大都有些优越感,我年纪虽小,也熏染了这种 习气。父母能送我上学,直到初中,家中粗茶淡饭还能糊 口,这在当时当地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加上母爱深厚,我 生活得顽皮快活,无忧无虑。 母亲给我起名字莲生,意为连生贵子。但父亲将我 的名字写为廉生,意为廉洁一生。所以,母亲按她的意 愿叫我,父亲也按他的理想叫我。到底是父亲的理想给 我*大的影响。 童年时代,我是个不动脑筋的顽童。在学校*到男 女平等的宣传,却不会想一想家里的重男轻女。我没有 想一想,姐姐为什么只能在家里帮助母亲做家务,不能 上学,形同*头,而我可以上学去。家里*好的菜,总 要留给我和父亲,母亲和姐姐很少动筷子。我对全家的 溺爱习以为常,对社会现象*是无知。 到了三零年前后,广西的*阀混战愈演愈烈,你来 我去,无论谁占领了县城,都是搜刮地皮,横征暴敛。 就连山里土匪也能劫掠县城。那些街上倒毙的饿尸和县 **门前悬挂的人头,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那时普通 百姓已无安全可言,我们有好几次全家逃到乡下暂避。 漏屋逢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中国,南方的商 业*到很大冲击。我们这种靠工薪生活、没有恒产的家庭。 立刻陷入风雨飘摇之中。父亲太老实,不会歪门邪道,被老 板辞退。他与几个同病相怜的人合伙做点小生意,不过是苦 苦挣扎而已,结果一败涂地,只能靠借贷度*。 但这些,年幼的我是觉察不到的,父母不肯外露伤 痛,我对家中早已滋长的危机也不知不觉。所以后来真 相暴露,对我的打击就如晴天霹雳,特别震惊。 在学校里我的成绩不错,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喜爱。 因为调皮,好奇心重,我特别喜欢到县城周边的小作 坊、小工厂去观察、去琢磨,自己动手做些小工艺,学 了光学原理后,我曾用一副老花眼镜的镜片做了一架照 相机,居然还拍成了模糊的照片。 我的体育也很好,课余还参加学校的演剧队。 “九·一八事变”以后,我已十二岁,小学就要毕 业。虽然广西远在中国的*南方,没有*本人即刻入侵 的威胁,但广西各地的抗*气氛却很浓烈。住在学校宿 舍,家境贫寒的小学老师,把自己用品中的*本货挑拣 出来砸碎。小学生们也都组织起来,放学以后,到集市 中,站在**的案板上,向老百姓宣讲抗*。 从黄昏到黑夜,我们小学的夜呼队到县城的每条街 道上去叫喊。 一队队的学生边走边喊:“我们民族已危险万分,东 三省同胞已作了**奴……” “中国就要**了,同胞们大家起来救亡啊。” 那些稚嫩的声音在黑暗的街道和老旧的木头房屋间 回响,一直飘散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那情景 真有些悲壮。但在当时我并没有很多凄惶,因为真正苦 难的生活还没有到来,将我带出顽皮的童年。 到平乐的第二天,我去了莲生的小学。阳光明晃晃 地照耀在平乐小学空无一人的*场上,树荫下放着一张 乒乓桌。当然,我晓得已经八十年过去了,这里已不是 莲生上小学时的校址,小学的档案室里,甚至早已不再 保存莲生的学籍档案,但莲生从小*喜欢的运动,的确 就是打乒乓和游泳。他还有一双木头底的球鞋,因为家 里买不起一双橡胶底的球鞋。他乒乓打得不好,因为每 次打乒乓都要排很长的队,练习得不够。*场的~角还 有一对篮球架,和八十年前的布局差不多一样。莲生不 喜欢打篮球,拼抢的运动他都不怎么喜欢,其实我们几 个孩子后来也是—样。 空气中能闻到小学生身上汗津津的气味,那是一种 尚未**消退的孩子皮肤上的香气,等到青春期到来, 这种气味就会被充满荷尔蒙的微臭所代替。 想到莲生在上小学时,也是这样一个身上汗津津的 小孩,我总感觉奇异而亲切。好像父亲因此而变成了一 个与我已混淆了辈分的人,他总是让我想起自己孩子小 时候身上的气味。甚至我孩子身上,现在已没有这种幼 年孩童的气味了,但莲生学校的*场上,却还飘荡着那 甜美的童年气味。 这是一间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小学堂。八十年前,莲 生在这间小学读书。 **,我来这里经历莲生童年时代曾经历过的 **。 我要上一堂四年级的语文课。四年级,那也正是莲 生参加夜呼队,学唱《满江红》的年级。那时,他是深 得国文老师喜爱的好学生。就连老师夫妇到果园去玩, 都愿意带上莲生一起。后来,莲生母亲死后,他的国文 老师拜托桂林小康家庭的亲戚收养了他的妹妹,国文老 师对莲生父亲说:“莲生妹一定也聪明,我要。” 莲生的亲妹妹就这样送给了老师家的亲戚。 家里人知道妹妹去的那家人,在桂林开着一间书 店,都觉得放了心。 那个胖乎乎的小女孩,果然不愧是莲生的妹妹。她 读书也读得好,等她长大,也离开继父母去参加革命, 从此杳无音讯,解放后再也没回家来。 我告诉语文老师,我很感谢莲生当时的那个国文老 师,他将莲生培养成了一个喜爱文学的人。也许正因为 这样,我才能成为一个作家。 语文老师用白净的手指轻轻按了按我的胳膊,说: “我好紧张!” 老师说,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你是一个作家啊。” 老师认真地说,“要是看到我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的,麻 烦你一定要告诉我。” 这是一个谦恭多礼的小学老师,写了一手方方正正的 好字,说着有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我想,这就是广西。 我悄悄地打量那些正在伏案早读的少年,他们的 眉宇大多**端正,和莲生小时候长得一样吧。原来莲 生家乡的孩子,都有这样端正和宁静的面容。我好奇而 恍惚的目光还是常常惊扰到他们,他们抬起头来,看到 我,他们的目光**良善,毫无大城市的小孩被陌生人 打量时,目光里本能的戒备和疑问。他们礼貌地向我微 笑一下,再垂下头去。他们不再注意我,但我知道他们 心中正在努力平复自己的好奇。他们知道过多打量外来 的人是不得体的。这就是广西人的教养吧。 早读的时候,他们在读《弟子规》中的《入则孝》 篇。这正是莲生小时候背诵过的。语文老师说,他们学 校*近开始重新要求学生背诵《弟子规》。八十年过去 了,莲生的故乡,家家仍旧在堂屋里供着天地君亲师的 红纸牌位,孩子们仍旧背诵着《弟子规》。 这里的古意与良善,令我在莲生长大的地方感觉很 舒服,没有为所欲为的放肆带来的空虚感,也没有因为 陌生带来的压力。这里似乎有一种莲生身上如今还携带 着的气息,我从小就熟悉它了。 P32-37